「長不出牙齒的善良就是軟弱」—孩子,這個世界不會對你溫柔以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善良是可貴的,但如果善良長不出牙齒,那就是軟弱!

孩子,不是媽媽太暴力,而是現在的社會,只能聽到強者的呼聲。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軟弱的背後,可能迎來更多的拳腳,更粗暴的對待!

涵涵三歲,剛上幼兒園。

昨天給她洗澡,發現大腿上有淤青。

我滿是心疼地問:「涵涵,這傷是怎麼回事?」

孩子立馬低下頭不看我,支支吾吾的就是不開口。

一再逼問下,涵涵才小聲地說:「是同桌壯壯掐的。

他還說如果我敢告訴別人,要我好看。

聽了這話,我眼淚不停地打轉,直接出離憤怒地說:「下次壯壯再敢這樣,你就給我打回去!他要是還敢欺負你,你就回來告訴媽媽,媽媽給你撐腰!」

涵涵啜泣著回答:「媽媽,我怕他,他還會再掐我的,我不敢還手。

真是又急又氣,有什麼好怕的!

「給我打,打完了媽媽周末帶你去迪士尼!」

冷靜下來想想,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到底對不對?

一邊擔心孩子繼續受欺負,真恨不得替他的家長把壯壯教訓一頓!可是,以暴制暴的方法貌似不可取。

一邊又擔心,如果不還手,孩子可能面臨更多的傷害,甚至淪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於是,翻閱資料,思考良久,決定說說我自己的見解。

而綜合考慮,便是打回去!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動手原因大相逕庭,應對方式也不盡相同。

一、打人=打招呼。

年齡較小的孩子,大多沒有是非觀念。

他們正處於認識社會、認識周圍人的懵懂時期。

由於言語表達不暢,在他們的世界裡:打人=打招呼。

當他們想要和別人發生交往,或者表達善意時,會用「打你一下」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

【應對】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不妨蹲下身來,聽聽孩子的情緒表達。

此外,你也可以這麼想:孩子的手部肌肉還沒發展完全,一兩下的小粉拳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可以把自己的孩子抱走,教會他正確的價值理念。

也可以說:「他不是故意的,我們大方一點原諒他」就好了。

同時記得,孩子是善良且不記仇的,這樣的小衝突並沒有到上綱上線的地步,所以,你也不要太在意,家長「退一步」,便可「海闊天空」,也許你會發現,轉身的功夫,孩子們又打鬧在一起了。

二、打人=欺負

面對大一些的孩子,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卻還要撩騷,雖然動機可能不同,出發點也不盡相似,但絕不可姑息,否則,長此以往,孩子將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打人者的動機也無外乎以下幾點:

1、欺軟怕硬的試探

若在第一次得手後,孩子沒有回擊,那麼恭喜,你的孩子將成為他口中的「膽小鬼」、「懦夫」,甚至當孩子事後告訴老師時,迎來的也可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最後「各打五十大板」,天下太平。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的後果是,孩子很可能迎來更加嚴重的「打擊報復」,他的心理也會留下「我好欺負」的烙印。

久而久之的後果是,孩子會害怕,會逃避。

【應對】此時,教孩子反擊是必要的。

毛澤東曾說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偉人的智慧。

「治大國如烹小鮮」,國與國之間的相處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亦如是。

針對上述原因,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這時要做的是以下幾點:

首先,認清現實,有力回擊,面對被打的事實,大腦飛速運轉,第一時間作出回應。

教孩子大聲的呵斥:

「不要打我!」

「不要揪我的辮子!」

「我不喜歡你這樣!」

「不要踢我的凳子!」

堅定地表明自己的態度是第一步。

如果對方還是沒有停止類似的行為,那麼你可以選擇言語警告。

「你再這樣,我就動手打你了!」

若對方仍不以為然,那麼大膽的進行第三步吧。

↓↓↓

「我警告過你了,你還這樣」……然後,揍他丫的!(當然,也要注意分寸)

如果力量懸殊,或在反擊之後仍然不能停止被傷害,別忘了告訴孩子——尋求外援,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走為上策」,尋找老師、家長的幫助。

2、暴力傾向、不以為然

這類孩子,往往天生具有「勇士精神」,就喜歡欺凌弱小,從而獲得心理的滿足和自以為是的他人崇拜。

他們往往不能明辨是非,認為可以「靠拳頭說話」。

久而久之,那些不反抗的孩子,就會淪為他們施展拳腳的「軟柿子」。

【應對】強身健體,有力回擊

校園欺凌的對象,往往是一些弱者,或者被大家孤立的個別人。

讓孩子強身健體,當他再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強健的體魄無疑是對打人者的一種威懾;同時,也會幫孩子樹立信心,在面對打人者時,可以自信的回擊。

否則,面對生來柔弱的孩子,你就是說一千遍「打回去」,那也可能無濟於事。

我不希望下次你在聽到孩子被打後,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是明媚的笑笑,給孩子自立自強的盔甲。

3、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長不正當的庇護

有些家長,會在人前輕輕拍打孩子的小手「怎麼可以欺負小朋友呢?快道歉!」轉身對被打的孩子說「弟弟不是故意的,你原諒他好不好?」卻在事後,心裡樂開了花,「還好被欺負的不是我家孩子」,否則,恨不得自己上手打他了!

瞧,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如何樹立的起「兼愛、非攻、尚賢」的理念,估計那尊老愛幼的教誨也成耳旁風了吧。

【應對】教會孩子,明辨是非

(如 果你的孩子打人了…)教孩子明辨是非是第一步,這時的你,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幫助他分析對錯。

小孩子,並沒有大人所認為的那麼十惡不赦,而所謂的「壞 孩子」,往往是家長教育的失職。

常言道:「不打人是修養」。

讓孩子習慣於不用武力來解決問題,是每個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的意識,若這一點能深入人心,衝突 自然就會少很多。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孩子被打後,要第一時間給予關注,並詢問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認為並不是什麼大事,那你大可放 心,任由孩子選擇自己的玩伴;若孩子感到不滿或受傷,幫孩子分析原因,給予幫助,必要時找對方家長解決問題,讓孩子明白,你是他堅強的後盾。

此外,教孩子 學會化解內心的憤怒和仇恨也必不可少。

我更願意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本就有它的規則,不會因為你的忍讓而退縮,也不會因為你的彪悍而膨脹。

我希望你再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身披鎧甲而有溫度,內心柔軟而有原則,有力回擊卻不失分寸。

當然,威「武」本就是「止戈為武」,若你能做到「化干戈為玉帛」,爸媽同樣為你感到驕傲!

※文章出處:愛哈博兒童之家,針對7-12歲兒童學習拖延矯治與成就品格養成,以及全年齡段家長教養技能提升研發的教育系統。

※公眾號id:iharbor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你一定要勇敢反擊

01有一個話題很熱門:「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辦?」印象最深的是四個觀點:➀ 用合適的方式告訴長輩➁ 要儘量避免正面衝突➂ 如果不是什麼大事,被打一下也沒什麼➃ 打回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