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講技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會對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如起床、穿衣、吃飯、上幼兒園、收拾房間等等,希望通過實現這些日常的要求來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
然而,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卻往往由於孩子拒絕配合而變得複雜起來。
有的家長為了得到孩子的配合,會採取各種方式,如哄、勸、誘導,甚至命令、威脅、賄賂、懲罰等。
但這些方式往往效果並不理想。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比較妥當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不要消極否定,隨意批評。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把玩具灑落一地也不去收拾時,有的父母就會說:「瞧,你把這兒弄得這麼亂,我真不明白當初我幹嘛要給你買這麼多玩具!」當孩子為了看動畫片而不理會母親要他倒垃圾的要求時,母親也會說:「你沒聽到我跟你說話嗎?真不聽話!」正是在這種不經意中,父母把對孩子的不滿通過他們自己的言語明確地表達了出來,而經常受到父母否定的孩子往往會拒絕聽從父母的任何要求。
第二、父母對孩子所提的要求要具體明確,不要含糊、籠統。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因此父母在對孩子提要求時,必須注意要求的具體明確性,要便於孩子理解。
那些籠統抽象的要求會使孩子不能正確地理解父母的要求。
如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會要求孩子「請收拾好你的房間」,年幼的孩子可能會理解為「把所有的東西都放進壁櫥里」,而父母的要求則是「把書放進書架,衣服放進柜子,玩具放入箱子中」。
因此籠統、含糊的要求極易造成兒童理解的偏差,妨礙父母與孩子的交流。
第三、父母要經常給孩子以鼓勵。
幼兒由於其能力所限,還不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恰當的自我評價,而成人的評價對兒童的自我評價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凡是成人所肯定、認可的行為,他們都認為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
因此,父母要經常對孩子的積極行為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強化其行為動機。
此外,表揚所帶來的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也會使孩子自覺地聽從父母的要求,配合父母的行動。
第四、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父母在對孩子提要求的同時,可適當地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因為選擇是權利的體現,這能使孩子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自覺地服從要求。
一旦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那麼他就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以達到目標。
21條育兒經,成功塑造孩子積極向上的品格
小閒肉好文推薦閒肉君:蔡氏教育法21招,根據孩子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一起跟著蔡博士來學習吧!1. 環境教育法:塑造孩子的最好方法與其用嘴巴羅羅嗦嗦地教,不如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所...
3—5歲孩子為什麼特別任性
許多父母與幼兒教師都發現,當孩子長到3歲左右時,就不那麼聽話了,大人讓他幹什麼,他偏對著幹。這種情況大多在2歲時開始出現,3歲後走向高峰。其實,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兒童的「第一反抗期」。 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