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話題:四個策略教會孩子即維護自己的利益又懂得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的媽媽會注意到,孩子從兩歲開始,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不願把自己的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即使自己當時並不玩那個玩具。

也注意到不論其他小朋友手裡玩的是什麼,樹枝也好葉子也好,他都要去搶。


媽媽會很尷尬,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自私很霸道,於是會出於教育的目的而斥責孩子「自私」。

而被媽媽貼了標籤「自私」的孩子不但無法像媽媽的要求一樣變得會分享懂分寸,反而越發的「自私」起來。

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們先要弄明白一個問題,不願分享,這是自私還是自我?

自私指的是在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損害他人的利益,而滿足自己的利益,這樣的情況才叫自私。

自我呢?指的是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計劃、支配自己的行為。

兒童在一出生時,他是沒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渾然一體的,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

在這個建構的過程中,最初兒童是通過占有屬於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當兒童占有了自己的東西,當這個東西完全屬於他時,兒童才能夠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兒童自我誕生的標誌。

------------《捕捉兒童敏感期》

可以說,不願分享自己的玩具,想要拿別的小朋友手裡的東西,都是孩子的「自我」在建構過程中的正常行為。

不能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

媽媽首先要做到的是:維護孩子的權利,即不強迫孩子分享。

強迫分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等於在告訴他,別人的權利比他的更重要。

會讓孩子更積極的保護自己的所有財產,真的變得自私和貪婪。

讓孩子感受到憤怒和怨恨,漸漸的,他們會把分享行為和痛苦的情感體驗聯繫起來,變得更加不願意分享。

要讓孩子知道,他對自己擁有或正在使用的東西有控制權,而且這種權利是得到保護的,他可以選擇分享或不分享,以及何時分享。

只有真正的擁有,才更願意分享。

分享是一項很重要的社交技能和友好行為。

對於孩子結交新朋友、融入新團隊,保持和維護友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下面四個策略教會孩子即維護自己的利益又懂得分享。

1、當孩子願意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的時候讚美孩子

告訴孩子,當他把玩具借給小朋友玩,小朋友會很開心,很願意和他做朋友。

2、動別人的東西之前必須詢問,徵得同意。

當孩子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用語言詢問:「我可以玩這個玩具嗎?」

3、避免將自己非常喜愛而不可能借給小朋友的玩具帶出門。

這樣做可以避免別的小朋友因為屢屢遭到拒絕而沮喪。

4、當拒絕小朋友時,說出自己拒絕的理由。

比起一句「不行」,告訴其他孩子為什麼自己不能借,更容易讓小朋友接受。

比如「我還沒有玩夠,等我玩夠了就借你玩。

」比如「這是我最最喜歡的,我只有一個,不能給你。

」等等。

當孩子掌握了這些技巧,做媽媽的就不用再擔心孩子不會分享,偶爾因為分享的問題和小朋友的衝突也很正常。

在大人的引導下,孩子會自己做些調整。


這是 一個準二寶媽媽,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分享個人成長和育兒點滴的專欄。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歡迎評論,謝絕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著名的「三山實驗」為你解讀「自私」的孩子

兩位媽媽帶著3歲多的寶寶在花園玩,一個寶寶搶了另一個寶寶的玩具,被搶玩具的寶寶哇哇大哭,媽媽過來詢問,當她得知原因後對孩子說:「寶寶乖,弟弟喜歡你的玩具,你給他玩一下好不好,你在家裡可以玩,小朋...

我的粑粑是我的!

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在走廊里拉了粑粑,就在老師去給她拿褲子的時候,她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來,裝進自己的書包里。在衛生間老師幫她洗屁股時,她跟老師說粑粑扔了。從拉完粑粑後,她再也沒有讓任何人動過她的...

強迫孩子分享?聰明媽媽你不能這麼做!

上周我領著俊寶去淘氣堡玩沙子,他玩得特別專注,這時候一個小弟弟走過來要玩俊寶手裡的玩具,我看到俊寶不高興了要動手(因為孩子小,並不會表達不喜歡、不樂意,有時會用行動)。我就告訴俊寶:「如果你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