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用「乖」評價你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平時陪伴孩子時,最讓我們頭疼的就是孩子太調皮、不聽話,我們有時候總是羨慕那些聽話的孩子,也常常教育孩子說:「你看人家誰誰多聽話啊!從來不調皮、也不頂嘴!」,似乎我們小時候也常常聽父母用類似的話教育我們,現在我們終於成了父母,也開始用這樣的話教育孩子了!

在很多人眼裡,孩子乖、懂事是大大的優點。

對呀,孩子聽話難道不是因為教育得好嗎?現代育嬰專家認為,小孩子如果太乖未必是好事。

如果事事都聽父母的,按部就班按照大人的安排去做,長大以後孩子會十分依賴父母,缺乏獨立意識和現代社會中特彆強調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孩子如果在人格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需要,也就談不上獲得成功了。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孩子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不孝順、不懂事、不是好孩子。

「乖」成為了父母長輩們衡量孩子好壞與否的一把秤,但這評級真的能一點誤差都沒有麼?

1. 「乖」的孩子大都沒主見

有的父母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為孩子安排好,並且讓孩子照著他們的意思去做,孩子不得有絲毫的不遵從。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對父母長輩的話言聽計從的習慣,自己沒有任何的想法和主見,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在社會中生存時就會缺乏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從來都是父母給他們決定,當父母不再不再身邊時,他們也就不知所措了。

遇到問題都無法自主解決的孩子,將來該如何擔當起家庭的責任和社會的責任?

2. 「乖」孩子腦袋缺乏想像力

乖孩子不僅容易缺乏主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乖孩子更缺乏想像力,總是聽爸爸媽媽的話的孩子不愛思考,因為他們總是不需要思考的,潛意識裡他們認為父母會為他們安排好一切,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多數都很老實、不調皮、不搞怪的原因了。

而想像力豐富的孩子一般都是調皮的、敢向規矩和紀律挑戰的,他們總是能在各種情況下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鬼點子」,而這些鬼點子往往能孩子變得有趣、有創新能力和想像力。

所以,乖未必好,不乖也未必就不好,看事情不能過於絕對。

3. 「乖」孩子容易忽視自己

因為心中被裝滿了應該怎麼做,孩子漸漸地就變得沒有了自我,即使孩子自己心裡萬分的不願意,他們也沒有了反抗的意識,只知道替別人考慮。

因為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視了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且一旦某件事情沒有達到父母或者親友的要求,就容易自責,從而產生憂鬱、自卑等負面情緒,這會使孩子的人格難以健全的發展。

4. 「聽話」的孩子叛逆期更叛逆

總是過於聽話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時有一些聽話的孩子往往會比其他孩子出現更大的叛逆反應,就像彈簧一樣,長時間的的壓製造成更大的彈力,孩子青春期更想要自己做主,孩子很可能會把之前沒有嘗試過的事情或曾經嚮往而不敢做的事情進行嘗試,有時又因之前缺乏思考或處理問題較弱,更容易出現不好的局面。

出現叛逆的這些聽話的孩子,無論是心理還是行為舉動將會變得相對更加嚴重。

認識乖的誤區

除了以上講述的這些,「乖」孩子還容易掉入「固執」這個怪圈。

因為過於聽話導致即使某件事情是錯誤的,他也不會相信別人,總是對父母和長輩們的話深信不疑,因此,會變得很固執,難以溝通、難以聽取別人的意見。

父母不必刻意為孩子設計未來,更不能以自己的好惡或志向讓孩子向某一方向發展。

父母只需在日常的生活中培養孩子成功的素質,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孩子自然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接納情感的同時需要注意,不要放縱孩子因情感而出現的行為,比如,孩子因生氣而打人,孩子生氣的情感我們可以去接納,但要引導糾正孩子出現的打人行為。

還要學會尊重和鼓勵孩子,允許孩子有與你不同的思想,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分析與引導。

避免為了讓孩子成為「聽話」的孩子,而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思想去行事,一味的剝奪和抨擊孩子的思想。

切記:家長們請勿把內向與「聽話」混淆,內向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內向的孩子也有外向孩子沒有的優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太乖的孩子長大後會令人討厭嗎?原來是真的!

【乖小孩總是招大人喜歡,他們不吵不鬧,很少提出過分的要求,在成長過程中似乎也沒耗費父母的過多精力。老人夸孩子,經常會說「這孩子真乖,長大一定有出息」。但是,孩子真的越乖越好麼?聽小編給大家講一個...

什麼?教育出乖孩子不等於好孩子?!

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稱讚別人家的孩子有多乖,有多聽話,甚至因此而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教育的不夠乖,不夠聽話。把乖孩子當成好孩子,而不乖的孩子也就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其實父母這樣看問題是不對的,...

乖孩子往往沒出息,淘氣的孩子也許能幹大事!

小梅子姐姐: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中,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聽話,而孩子是否聽話這往往取決於我們家長,當家長對孩子的表現不滿意時往往就被認定為不聽話,我們總說:「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