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縱容孩子的4件小事,養成壞習慣日後難以糾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長路上,總有父母過分「關愛」孩子,他們以孩子太小為理由,容忍孩子的各種意願。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

養成壞習慣後,再來糾正就為時已晚了。

玉不琢不成器,正是要在孩子還是一張白紙時,培養他們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有以下壞習慣,家長需引起重視、及時糾正。

1、打斷他人說話

周末,我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的孩子剛從早教班上課回來,一回來就高興地喊:「媽媽我拿了一朵小紅花。

」朋友正和我談話,略有些尷尬,但說「媽媽為你高興,這會我跟阿姨說會話。

」孩子點點頭,但沒過5分鐘又過來強調一遍,媽媽我得了小紅花。

朋友摸摸孩子的頭告訴她,打斷別人的談話很不禮貌。

你給我們10分鐘,10分鐘後再分享你的快樂。

這一次,孩子在一邊乖乖看書,真的不再打擾。

其實,孩子等不及要將獲得的成績分享給家長,這樣的心情能理解。

但無論如何,學會聆聽是一個對別人起碼的尊重。

2、不遵守作息時間

一個成功人士,最重要的是能對自己有足夠的約束能力,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規律作息上。

這種規律生活也需要從小培養。

有的孩子晚上玩耍時,玩得興奮了,就不想睡覺。

父母看孩子那麼高興,就對睡覺時間妥協了。

要知道,孩子眼裡,有趣的東西太多了。

但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卻很難,父母要堅持原則,到了什麼時間就要做什麼事。

3、不經允許接受禮物

帶孩子去做客。

朋友拿出自家孩子的小玩具給孩子。

儘管家裡已經有很多小車了,但在孩子看來,最有趣的玩具都是「別人家」的玩具。

朋友大方地說:拿回家玩吧。

此時,如果父母沒有點頭,孩子是不可以接受這些禮物的。

不能讓孩子有一種「好朋友之間東西就可以隨意使用」的意識。

「物權」概念和所屬意識必須從小建立,否則沒有所屬意識的邊界,孩子順手牽羊,誤入歧途就可悲了。

4、撒謊

媽媽們應該很熟悉一個表情,當孩子有意在掩蓋錯誤時,神色都不自然。

把小朋友推倒,卻說別人自己摔倒;搶了玩具,卻說是別人主動給的;喊著肚子痛,卻在家玩了一天……說謊是孩子成長道路的必經之路,家長要有藝術地處理方式。

心理學專家指出,3歲以下的孩子,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長不用太較真。

但是3歲以上、上了幼兒園的孩子,就必須適當引導。

同事說,孩子該上幼兒園,回家後說被老師打了。

側面了解後,原來只是老師讓孩子睡覺時,拍拍他的屁股而已。

了解真實情況後,同事放心了,同時告訴孩子:老師只是喜歡你而已,怎麼會打你呢。

到了學齡期,此時的謊言是有意識地撒謊,家長必須予以糾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讓孩子「主動」收拾自己的東西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玩具越來越多,媽媽整天跟在後面收拾爛攤子。這頭才剛收拾,那裡又開始亂放;家裡到處都是玩具,走路時常常會踩到;小零件經常找不見。小宇媽媽就很苦惱,小宇3歲了,可他有一個壞習慣...

孩子這4個壞習慣絕不能遷就,越大越難糾正

文|文兒家長對孩子的愛無私、寬容,以至於家長忽視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而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修改,並會對孩子今後的生活造成困擾。因此,家長要留心孩子日常是否有以下習慣,如果有,就要及時用恰當的...

孩子自私家長怎麼引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首先培養起來的是自我意識,所以做事情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為自私。自私的孩子往往有多種表現,當家長發現孩子...

孩子的四大壞習慣父母絕對不能忽視

兒童早期教育一直是父母很頭疼的事,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教育孩子,怕打的厲害了,孩子會記恨在心,管的太松又擔心孩子有一天學壞。不管父母是嚴歷教育還是寬鬆管理,孩子有些壞習慣是不能小看的,必須及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