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熊孩子惹我抓狂發飆的」,這種病你有嗎?只這兩個字可以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如果你不管教你的孩子,那你是不愛他。

愛孩子的父母,小心地糾正,並從小引導他們。

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就是在孩子還沒引起嚴重問題的時,就給予足夠的關懷來糾正不良好的行為。

大約在我十歲左右,有件事如今都記憶猶新。

在伯伯家做客時,媽媽給我和表妹每人買了一條裙子(按物價折算,這裙子放到現在大概是500元),我和妹妹很興奮,過後我小心翼翼把裙子放進了我的行李箱裡。

當天晚上,妹妹說找不到裙子裡,房間就那麼大四處都找不到。

伯母說,你看看你們的裙子有沒有弄混放到一起了,我自己親自整理的裙子,印象深刻,很肯定地說:沒有。

然而,他們最後竟然在我的行李箱裡找到了兩條裙子,當然其中一條是妹妹的。

我記得,我當時大喊:不是我放的。

但裙子在行李箱的事實都在指向——我說謊了,然而,我的確沒有。

媽媽讓我道歉:說對不起,說記錯了。

記得當那次我是第一次忤逆媽媽——媽媽要求我道歉,而我發誓沒有放妹妹的裙子。

我撕心裂肺,尷尬委屈地哭了整整一晚上。

當然,最後是以我的道歉結尾。

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要道歉,沒有做的事情為什麼要去承認?

後來我問媽媽還有印象嗎?她說不記得了。

反問我:裙子在,道個歉就行的小事,怎麼記得那麼清楚?

是小事嗎?

那是我人生觀的第一次顛覆,原來「謊言」不是因為你「說沒說」或「做沒做」的事實來定義的;那也是我和媽媽的第一次衝突,從那以後,我和媽媽有著無數次的衝突。

每一次,她從來沒有認真聽過我的話,而是急於解決所謂的問題。

我那時多麼渴盼:媽媽,你能好好聽我說嗎?但從來沒有!

然而,作為父母,我有好好傾聽孩子嗎?好像也沒有!總覺得,都是熊孩子惹我發飆。

父母,總是欠孩子一顆傾聽的心。

02

所有惹惱我們的事情,都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榮格

翻開洪仲清老師《我想傾聽你》,熟悉感撲面而來。

裡面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故事(或者說案例),都似曾相識,大多都是我們自己經歷過的,或聽過的。

如:

父親逼年輕人承認自己說謊,而兒子恰恰覺得這才是最大的謊言;

孩子要價值幾千元的手機,家長滿臉困惑,不知道要不要買;

考試肆虐著孩子的身心,父母竟不知道如何保護慢慢長大的孩子;

整天都活在挑剔孩子小事和自我反省的過程里,才發現以前媽媽就是這樣對自己的;

……

讀著讀著,發現兒時的眾多記憶浮現,又再次消散,心理感嘆著:哦,原來如此。

在閱讀中,曾作為孩子的我們內心的不解與疙瘩也漸漸散開。

如今身為父母,我常常不經意間犯著同樣的錯誤。

我們武斷地下著結論,卻忘記了聽聽孩子怎麼說。

看了那麼多育兒說,以為自己的方式沒問題。

然而如同唱歌,用滿了技巧,卻忘了從心出發,認真去聆聽孩子行為和情緒的背後的想法。

在我與孩子的衝突中,孩子說:

每次有做錯了我都道歉了,你沒有向我道歉。

我每天都要被罵一頓,全世界就我這樣,我好可憐。

我不過是算數慢了一點啊,你為什麼那麼生氣?

我只不過是因為不能出去玩想哭就哭了,你為什麼生氣?

你為什麼對妹妹總是能好好說話,對我不可以?

我以為我的語文很好呀,所以不想去拼讀。

不拼讀你也生氣嗎?

……

每一句都直戳我內心!每一句都值得我反省!榮格說:正確的語言能讓孩子感覺到希望,傳遞一種貼近事實的樂觀。

而我,每天都疲於應對兩個孩子的各種狀況,我內心枯竭到沒有力量,也沒有耐心去聽孩子任何一句話,所有的語言都有不經思考的粗暴,只想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像機器人一樣去實施,卻沒有想過去傾聽,去有效溝通。

該多多學習和練習作者提到的訊息溝通公式:

「當你很晚回來的時候」(描述事件)

+

「我很擔心,怕你是不是出事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我們的解讀)

+

「我希望你下一次確定要晚回來的時候,打個電話發簡訊讓我知道!」(用比較客氣的方式表達我們的要求)

+

「這樣我下次比較敢讓你出去,你如果沒吃飯,我才會先幫你準備!」(讓對方知道,照著我們的要求做,對他有什麼好處,可以增加對方執行要求的動機)

其實,這就屬於「非暴力溝通」的模式,然而情緒失控的前提下,一切的技巧「免談」。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育兒書看得不少,但仍然帶不好娃的根本原因吧。

因為在親子關係面前,成人的情緒平穩,才能真正去傾聽。

03

不要為了要實現你的期望而活。

而你在這個世界,也不是為了我的希望而存活。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偶然地發現彼此,那很美好。

如果沒有,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福利次。

波爾斯《完形祈禱文》

正如作者所說:因為愛你,所以要學習愛自己。

愛自己,才能給自己愛的能力蓄杯,才有力氣去愛孩子愛家人,才會心平氣和,發現孩子的情緒,明白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之間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是——傾聽、溝通。

這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喪失了傾聽的能力,但我們可以從一點開始做起,讓自己學習「傾聽」:

  • 不要武斷地說:不要,不行。

    試著與孩子去討論這件事情,是否可以做。

  • 不要先入為主地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嘗試著以正面的眼光去看孩子,發現他的閃光點。

  • 每次發怒前,試著想想,是不是以前的父母就是這樣對待我的。

  • 對待孩子不要有完美主義,特別是在教養上。

  • 學會好好說話,不要以情緒暴力語言給孩子製造落井下石的困境。

  • 最後請記得:孩子,並不只是你的小孩,他是獨立的個體,學會尊重他。

傾聽,是如此重要,書中在作者筆下一幕幕故事裡,我們能深刻體會到。

洪仲清老師以冷靜、理性但又不乏同理心的筆觸寫出來的故事裡,我看到了「傾聽」的神奇之力,「可以將家人之間的心拉得更近,不言不語,不動聲色,以四兩拔千斤之勢去除縈繞在人心頭的陰霾。

傾聽不僅能解除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抗與隔閡,也可以療愈曾經作為孩子的我們心頭的不解與困惑。

至此,孩子像孩子,父母像父母,各自安好,相看不厭。

而且,作者也巧妙地在目錄中,道出了學習「傾聽」的步驟:首先,學著先理解孩子,然而有傾聽的意識;其次,學會接納自己,不勉強自己。

這樣才能做自己。

如此,在正向情緒中修煉的自己,才會真正做到去傾聽。

傾聽,是我們作為父母永遠的都需要學習與實踐的課程。

為了更好地與孩子,與家人好好相處,就從學習「傾聽」開始吧!


  • 文/范恆杏(頭條認證自媒體、家庭美育推廣人、豆瓣親子專欄作者、品酒師。

    編著出版有《葡萄酒課》)

  •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中所有文字都是我結合自己親身經驗所寫的原創文,歡迎評論、轉發與收藏,也非常歡迎分享我的文章到微博、微信朋友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更多請關注 頭條號/微信公眾號 全職媽媽育兒筆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年,我最喜歡的育兒書!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做家長真的很難!難的原因就是「沒知識、沒文化」,沒有關於如何做家長的知識和文化。讀了作者推薦的這十本書,離摘掉「沒文化」的帽子就不遠啦!作者:Karen自從當了媽,育兒...

沒讀過這些書,能算合格家長嗎?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做家長真的很難!難的原因就是「沒知識、沒文化」,沒有關於如何做家長的知識和文化。讀了作者推薦的這十本書,離摘掉「沒文化」的帽子就不遠啦!作者:Karen自從當了媽,育兒...

父母這樣教育孩子,將來能成材才怪!

文|秘籍君一位家長留言說,昨天和孩子發生爭執,我不讓他玩手機遊戲,要求他把手機還給我,他不聽,我吼了他幾句,可是他卻和我對著吼,我看著他猙獰的臉,火一下子冒了上來,一怒之下打了他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