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弄巧成拙,好孩子應該這樣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賞識教育頗為風行,受這種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年輕的父母都懂得要經常誇獎孩子,所以說現在的孩子並不缺少讚美,但是這樣就正確嗎?

誇獎也有負面影響

孩子的成長需要肯定與讚揚,就像花兒需要陽光與雨露,但如果只是一味籠統地誇獎,而不注意方法,會使孩子產生盲目的優越感。

這種長期缺乏以真實能力 為基礎的「自我感覺優秀」,容易使孩子過分依賴外界的讚美,形成脆弱的自尊。

長大以後,會把自己的努力放在他人的評價上,一旦失去了誇獎與表揚,就無法接 受,無法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也無法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教育孩子當然應堅持「誇獎為主」,但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要是誇獎孩子過度或過濫,教育孩子的效果不僅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事實上,父母對 孩子誇獎的目的在於激勵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適當的誇獎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對誇獎就形成了過分的依賴,而對批評,哪怕 是善意的批評也會產生無原則的牴觸心理。

這樣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識,他們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誇獎,否則就不做。

由此可見,父母過多過分地誇獎孩子,會 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一是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太多的誇獎,就會形成不願意努力就想得到誇獎的心理。

因此,遇到困難容易退卻,缺乏信心,可能就很容易選擇放棄。

大量的溢美之詞並不能幫助孩子樹立長期的自信心,反而會讓孩子在父母的誇獎聲中自我陶醉。

二是過多的誇獎還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自己的言行能夠討父母的歡心。

久而久之,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是因為自己想做或喜歡做,而是因為這樣做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誇獎。

這樣一來,孩子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意識。

三是過分的誇獎會使孩子成為愛虛榮、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的人。

孩子一旦自滿起來,以後就很難糾正了。

一些潛質很好的孩子長大以後之所以沒能有所成 就,正是源於孩子的驕傲自滿、狂妄自大。

所以,父母在誇獎孩子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要在誇獎孩子的同時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

因此,父母對孩子 最好是「嚴在面上,愛在心裡」。

四是過多過分的誇獎,會帶給孩子不必要的困擾。

誇獎具有啟發性和鼓勵作用,但誇獎過多,會帶給孩子壓力,形成焦慮。

五是過多泛泛的誇獎會讓孩子逐漸「麻木」,不屑於再被誇獎。

就好像如果父母不斷地給孩子買玩具,孩子體會不到玩具的珍貴,只當父母是理所當然應該給 他買玩具的人。

誇獎也是一樣的,不管是多好聽的誇獎,孩子聽多了就不覺得稀奇,對誇獎所帶來的自豪感和快樂感就會漸漸遲鈍,逐漸變得不以為然。

對孩子應該有所夸有所不夸

雖然賞識教育十分受推崇,但是父母不應該讓誇獎成為孩子心中的太陽,沒有它就發展不下去,生活目標不應該被誇獎而左右。

夸孩子,有時是一種鼓勵,能給他們帶來自信,但有時也是一種傷害,誤導他們傲慢自大。

所以夸孩子,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夸,不是無原則地戴高帽子,要講究方式和方法。

比如夸孩子進步快,不誇他學習好;夸孩子的進取精神,不誇他居功自傲;誇他的自信,不誇他的自負;誇他不拘一格的創新,不誇他照貓畫虎的模仿。

這種夸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需要的,基本上有三個原則:

夸具體不夸全部:有針對性地表揚,這樣孩子容易理解,知道以後怎麼做。

夸努力不夸聰明:在孩子做一件事的過程中,不妨誇獎一下他,讓他在鼓勵中更加用心。

過程的努力往往正是獲得滿意結果的前提。

夸事實不誇人格:「好孩子」這樣的詞語明顯是在誇人格。

「好」是一個很抽象很虛無的概念,如果你長期將「好」字掛嘴邊,會讓孩子覺得一頂大帽子壓在頭上,起不到鼓勵作用,反而會成為壓力。

以前的父母信奉「不打不成材」,時代不同了,現在的父母更信奉「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其實這是兩種極端,既不是教育原則,也不是教育藝術,更不是適用所有孩子的「絕招」。

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應該中和一下,該誇獎的時候大力誇獎,該批評的時候嚴肅批評。

賞識教育不一定就能夸出好孩子,減少對孩子的評價,特別是主觀評價,否則孩子將會失去自我評價的能力。

盲目誇獎孩子不可取,因為孩子習慣了事事被誇獎、被讚美後,一旦做好某件事情後,沒得到誇獎或者表揚的話,他們就會感覺到生氣和失落。

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來自於他獨立完成挑戰,而不是父母的「誇獎」。

父母要做的只是用平實的語言描述孩子做成功的事情就行了,表示父母知道了,並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樂。

誇獎孩子也要講究技巧

6歲之前,孩子正是構建自我意識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依靠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所以,這種外界的評價是很重要的,如果這個評價客觀中肯、包容接納,孩子能正確認識到自己。

對孩子不能盲目「夸」,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意識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誇獎和表揚之上的,如果過度誇獎,只會讓孩子依賴於這些,導致自戀自大或自卑這兩方面的性格極端。

有些父母可能要問:這樣說的話,那是不是就不能夸孩子呢?當然也不是,夸孩子是給孩子的一種積極回應,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可、肯定和鼓勵,並且通過父母給他的反饋來認識自己。

所以,誇獎孩子是需要動腦筋、講智慧的。

一、誇獎要適時適當

如果誇獎太多會使孩子的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處處優秀。

我們誇獎的目的在於強化良好行為,通過讚揚讓孩子理解行為的內在意義,逐漸獲得成長的內在 動機。

當孩子在專心做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情時,根本沒有必要去誇獎。

否則會讓孩子對誇獎形成依賴性,等誇獎一旦消失,原本的興趣行為也就消失了。

這樣的 誇獎,不利於孩子興趣愛好的發展,也不利於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自主感和主動感等個性品質。

二、誇獎要態度積極

有些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情或是心情煩躁時,對孩子所做的事情給予隨便的應付,敷衍孩子幾句就了事了。

這樣容易對應該充分肯定的好行為表現冷漠,從而影 響了孩子的積極性。

所以,父母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用一種積極的態度來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並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然 後,再對應該肯定的言行進行充分的表揚。

三、誇獎要重在描述

當孩子做了一件好事的時候,父母對他們的誇獎要具體到行為的描述上,比如「你幫媽媽擺碗筷,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真的很棒!」這樣的描述性誇獎能幫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他人的評價上。

在這種情形下,孩子會慢慢學會自我評價,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對。

四、誇獎要多夸努力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要少夸先天存在,多夸後天努力。

外表的漂亮是天生的,誇獎多了易導致孩子自戀自負,沒有任何的激勵作用。

多對孩子的努力進行誇獎,認可他們的進步和表現,會使孩子受到鼓舞和激勵。

五、誇獎要兩者結合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性,父母如果能將「夸」和「獎」兩者結合起來,教育效果將會更好。

「夸」以精神表揚為主,「獎」也有適當的物質獎勵,這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需要和滿足,甚至是一種促使其積極向上的動力。

六、誇獎要鼓勵為主

鼓勵與誇獎都是對孩子行為的正向評價,又稍微有所不同。

誇獎重在結果,鼓勵重在過程,是對孩子努力的過程及行為進行恰當的描述。

這樣的誇獎有明確的指向,而且極具激勵性,孩子特別容易接受。

給孩子誇獎,是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認知和肯定的方式之一。

但是父母應該懂得:把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表現為一味的誇獎會很危險。

我們要愛孩子,但要有選擇性地誇獎孩子,不要讓孩子成為自己過度、過濫誇獎的犧牲品,否則只會弄巧成拙。

(央視網)

編輯:祝愛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表揚孩子這事兒,90%的家長都沒做對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受到別人的肯定和稱讚,孩子也是一樣。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家長和夥伴的認同與誇獎。稱讚會讓孩子感覺愉快,感受到自...

這樣表揚孩子,你知道後果有多嚴重嗎?!

常夸「好孩子」「你真棒」,很少夸具體行為對於許多家長來說,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驚嘆、讚美——會翻身了,會游泳了,考試進步了……而他們使用最多的誇獎方式,就是告訴孩子「好孩子」「你真棒」。這...

好孩子 都是「夸」出來的

一、家長常批評孩子,導致孩子沒信心有的父母喜歡埋怨自己的孩子,他們常對孩子說:「你什麼都不行!你怎麼那麼笨?」之類的話。孩子經常受到批評後,會情緒低沉,長久下去,容易失去自信,對自己感到失望,有...

別讓您的孩子掉進「糖罐」里,說的太好了!

  如今很多新手爸媽普遍認為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但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的嗎?誇獎真的能讓孩子越來越優秀嗎?  單憑多多誇獎,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見人愛」的天使嗎?在「賞識教育」的發祥地美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