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你對孩子失陪了嗎? 隱形失陪孩子更孤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水母網9月4日訊 (YMG記者李俊玲)「真不是不陪孩子,這一天真的是太累了,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還要洗衣做飯忙家務。

」現在,身邊很多孩子還小的朋友一碰面就會發出這樣的牢騷。

水母網(www.shm.com.cn)調查發現,煙臺不少父母看似跟孩子朝夕相伴,但由於毫無陪伴質量可言,其實長期處於「隱性失陪」狀態。

專家強調,如果「隱性失陪」的情況得不到重視和改觀,最終將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看管陪同≠陪伴

32歲的於女士在一家網絡媒體做編輯,為了方便照看三歲半的兒子,有些時候她會在家處理一些工作。

尤其是晚上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後,為了能多陪陪孩子,她幾乎很少參加朋友同事間的應酬,平時除了到單位上班,空閒時間大多都在家裡照看孩子。

可是,於女士也不得不承認,雖然她陪在孩子身邊,但大多時候都是各玩各的,她一般是上網刷各網站的新聞,或者看手機刷微信朋友圈,甚至有時帶孩子去踢球,也是孩子和小朋友踢球她坐在一邊玩手機。

說到陪伴質量,於女士坦言雖然自己整天和兒子在一起,但其實除了吃飯之外,其他的時間,母子倆幾乎都是各忙各的。

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後,基本都是以電視動畫片和玩具為伴。

於女士告訴記者說:「孩子的爸爸經常出差,主要是我陪孩子的時間多一些。

很多時候,兒子會一遍遍跑過來對我說,媽媽你過來陪我玩橡皮泥吧,或者說陪我一塊看動畫片吧。

」可每到這時候,媽媽的回答大多都是:等一會兒。

對此,魯東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孔海燕表示,很多家長有時間陪伴子女,但缺乏有效溝通,是當下最普遍的一種精神上的失陪。

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都會把陪同視為陪伴。

因此,他們可能會一邊帶孩子散步,一邊刷手機上的娛樂新聞。

面對孩子的互動需求,總是表現得十分敷衍,有時甚至會言語粗暴地大聲呵斥孩子,讓孩子自己去一邊兒玩去。

命令說教≠陪伴

劉先生有一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

雖然他平時工作繁忙,但對於女兒的教育卻頗為用心。

一周七天,他給女兒制定了固定的日程表。

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間練琴,什麼時間學舞蹈……每天下班後,雖然很累,但劉先生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孩子白天的任務完成了沒有。

由於女兒年紀尚小還比較貪玩,又愛睡懶覺,所以經常完不成爸爸布置的任務。

每到這時,劉先生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女兒進行苦口婆心的說教,跟女兒講各種大小道理,給她講榜樣的故事。

在劉先生看來,讓孩子明事理,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是父母的責任。

由於平時自己工作太繁忙,所以不厭其煩地說教,是最有效率的親子教育。

不過,在心理輔導老師孔海燕看來,劉先生這種用命令說教代替親子陪伴的做法,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孩子會把父母的話當做「耳邊風」,父母說得越多,孩子進步越少。

並且,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物質滿足≠陪伴

43歲的王先生結婚較晚,38歲才有了兒子,所以對孩子特別溺愛。

為了彌補對孩子的愛,他總想盡辦法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滿足。

兒子吃的奶粉是進口的,小零食也是托朋友從海外代購的,衣物、玩具也都是品牌的,而且家裡玩具多得放不下,即便是這樣,只要兒子喜歡,他仍然不斷地往家裡給孩子買各種玩具。

雖然兒子才5歲,可是光買各種玩具的錢就不下四五萬了。

對此,孔老師表示,用物質滿足來代替親子陪伴,也是當下城市家庭的一種常態。

不少父母都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

殊不知,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帶給孩子的心理給養,要比進口的奶粉和品牌服飾重要N倍。

因為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有力量,而且可以讓孩子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變得更有責任心,有夢想也有激情。

專家建議

心無旁騖,多和孩子互動

那麼,如何讓親子陪伴變得更有質量?少兒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伯美麗老師表示,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安全、放鬆和親密的陪伴氛圍。

這種陪伴本身,應該拒絕說教和敷衍,而且要有讓彼此身心放鬆、情感愉悅的雙向互動。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最好要做到心無旁騖,全心全意地關注孩子。

其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所需要的心理給養是不一樣的。

1歲之前,除了親密陪伴,還可以做撫觸、共浴等。

1-3歲,可以向外拓展,多帶孩子去做運動或者做體驗、探索性活動,以促進孩子的肢體、感官發育。

3歲左右的孩子,要注意幫助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多尊重孩子的意願。

學齡後的孩子,可以多開展一些雙向溝通,幫助孩子挖掘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高質量的陪伴,還必須要給孩子留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獨立空間,作為父母,不必事事代勞,只要在關鍵時候給他足夠的支持即可。

啥是「隱性失陪」

所謂「隱性失陪」是相對普通「失陪」而言的,它比失陪更普遍,也比失陪更容易被家長們所忽視。

具體來說,隱性失陪特指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給孩子造成的精神失陪。

具體表現為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

長期隱性失陪的孩子,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紅黃藍616親子日,別讓孩子成為「失陪族」

六一兒童節將至,各式各樣的遊樂主題活動等親子活動即將上演,孩子們滿懷期待,父母們也會從百忙之中抽空陪伴孩子過節,感受濃濃的親子氛圍。對孩子來說,兒童節是最歡樂的節日;對家長來說,兒童節是關注孩子...

寶媽們,你對孩子隱性失陪了嗎?

你對孩子隱性失陪了嗎?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還要忙家務、忙看劇、忙刷朋友圈,陪孩子這事兒難免就會敷衍起來。調查顯示,不少城市的孩子,父母看似朝夕相伴,但由於毫無陪伴質量可言,其實長期處於「隱性...

你對孩子隱性失陪了嗎?

調查顯示,不少城市的孩子,父母看似朝夕相伴,但由於毫無陪伴質量可言,其實長期處於「隱性失陪」狀態。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還要忙家務、忙看劇、忙刷朋友圈,陪孩子這事兒難免就會敷衍起來。調查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