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屢現悲劇,寶寶接種疫苗十個禁忌,媽媽一定要注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國家和地方陸續出台了一些兒童預防接種的優惠措施,顯示了在公共預防控制方面的力度。

怎樣用好這些措施,與孩子家長對免疫接種知識的掌握水平有關。

下面是有關「須知」,家長不妨複習一下。

寶寶出生後,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消失,對各種傳染病的抵抗力降低,需要實施預防接種。

常見危害寶寶健康的傳染病有:麻疹、小兒麻痹症、結核病、白喉、百日咳、破傷風、B型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等。

這些疾病都比較嚴重,一旦染上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有的還會威脅生命或留下後遺症,給個人、家庭帶來不幸,給社會造成負擔。

計劃免疫是預防和控制並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的最方便、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

寶寶需接種多種疫苗

寶寶從出生就要根據國家計劃免疫的要求,定期接種多種預防疾病的疫苗。

我國目前實行的計劃免疫包括寶寶出生後注射B肝疫苗和卡介苗。

前者可以較為有效地阻斷母嬰傳播,也就是說母親若患有B肝,通過接種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寶寶被傳染;後者預防結核。

隨後還將陸續給寶寶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可以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的白百破疫苗;麻疹、乙腦、流腦疫苗;麻風腮疫苗等。

另外還有一些如水痘、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等,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身體情況,選擇接種。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跟外界接觸較少,生活環境相對潔凈,上幼兒園後,跟外界就有了密切接觸,因此被傳染上一些疾病的機會也就隨之增加,育兒專家建議家長,最好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給寶寶接種預防水痘、A肝等疾病的疫苗。

寶寶接種疫苗有十個禁忌

並非隨時、隨地、任何寶寶都可以進行接種。

接種疫苗的時間、接種者的身體條件、有何禁忌症等,都對疫苗的功效以及接種後可能產生的不適反應有著影響。

有以下情況的寶寶一般應禁忌或暫緩接種疫苗:⑴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的寶寶不宜接種;⑵體溫超過37。

5℃,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寶寶不宜接種,應查明病因治癒後再接種;⑶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寶寶不宜接種;⑷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寶寶不宜接種;⑸神經系統包括腦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寶寶不宜接種;⑹患有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嚴重濕疹的寶寶不宜接種,等待病癒後方可進行接種;⑺如果寶寶每天大便次數超過四次,須待恢復兩周後,才可服用脊灰疫苗;⑻最近注射過多價免疫球蛋白的寶寶,六周內不應該接種麻疹疫苗;⑼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接種;⑽空腹飢餓時不宜預防接種。

此外,家長在帶寶寶接種疫苗時,一定要將寶寶當時的身體情況詳細反映給醫生,最好攜帶相關病史資料。

留心寶寶接種後的不適反應

任何疫苗在接種後都有可能產生不適反應。

如果寶寶在接種後出現局部紅腫、疼痛、淋巴結腫大、發熱等症狀,但很快就消退,這屬於正常的不適反應。

而這些症狀如果加重,最好儘快到醫院治療。

另外有些寶寶會對一些疫苗產生過敏反應,出現長疹子、過敏性紫癜、血管神經性水腫,甚至休克等症狀,那麼在接種含有引起過敏成分的疫苗時,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再接種相同疫苗。

如果一定要注射,必須把寶寶的過敏情況反映給醫生,由醫生準備好搶救措施後再接種。

特別提醒家長,一定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接種疫苗,不要自己購買後給寶寶自行接種,以免產生不良後果。

想了解更多更全的孕育,育兒,教育,寶寶發育,健康,疾病護理等,請關註:寶寶育兒親子課堂(微信搜索),微信號:yuerqinzi888 (長按複製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招遠:預防接種———家長必須了解的知識

一、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嬰兒出生後,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奶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嬰兒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抗體...

關於疫苗,做家長的應該知道哪些?

上周一本來是豆兒去社區醫院打疫苗的日子,但是由於豆兒最近有點拉肚子,就推遲到本周。本周一豆媽請假在家準備帶豆兒去打疫苗,豆爸說「打疫苗前3天孩子不能吃藥,或者拉肚子好了沒有超過5天也最好不要打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