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我愛你是否意味著,我是你爸媽,你就應該聽我的話,做我希望你做的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愛如氧氣,孩子對於愛的渴望,比食物和水更為強烈。

看到孟遷老師《哺育孩子的心靈》書中這句話,猶如一記重錘敲擊著我。

我是二個孩子的媽媽,回想我做母親這些年,我最關注的是孩子吃穿住行和學習,而對他們的心理需求關注很少。

因此,當孩子需要心理幫助時,我常常感覺無助,不知道怎麼幫助他,而我小時候的經歷也讓我走了很久,現在才逐漸能夠體會孩子的感受。

1

我媽媽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女人,為了讓我們有更好的生活,她很努力地工作。

不過讓我記憶最深的卻是,高中時媽媽常對我說的話:「我是你媽媽,我都是為你好,不會整你害你,所以你要聽我的話。

這句話給我的烙印很深,以至於多年以後我都記得,當時我都會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心裡卻是不情願的,甚至是對抗的。

回想起當時的我,知道是媽媽害怕我受到傷害,想用她的經驗讓我不走彎路。

而正值青春期的我,卻是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判斷力,會保護好自己的。

因此,很想離開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

二十多年後,我兒子上高一了,也到了青春期,因為上課遲到和班主任發生了衝突,老師打電話讓我去學校。

到了學校,兒子當著我的面和老師爭執起來,我有點茫然,覺得兒子不應該這樣,讓他給老師認錯。

兒子站在那裡不說一句話,在談話結束後,不願意和我一起回家。

好不容易把兒子勸回家,我說老師這樣做是為你好,請他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不想再接到老師的電話了。

兒子當時很氣憤,說:我和你沒什麼好說的!

我頓時陷入無力無助的狀態,面對兒子,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我和母親,只不過我成了當年的母親,兒子成了當年的我。

3

看到孟遷老師的《哺育孩子的心靈》書中第45頁,「我愛你,所以我對你有權利?!」,書中那位媽媽的觀點:因為我是為你好,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可以對你說了不算。

這和我、我媽媽幾乎如出一撤。

孟遷老師在書中寫道:

真正的愛,不是「我愛你,所以我對你有權利」,而是「我愛你,我願意給你權利」。

我愛你,所以我尊重你的權利,我愛你,所以我重視你,重視你的感受、想法和需要,因為我愛你,所以我給你我的時間。

而我們看到的現實常與之相反,我為你好,我愛你,所以我可以代替你來選擇而不必問你,不必管你是否願意;我為你好,我愛你,所以我可以不顧及你的感受、想法和需要;我為你好,我愛你,所以我可以按照我的意願來安排你的時間。

我重複了母親的模式,只是比她更隱形,我沒說讓兒子聽話,但是在他被老師批評後,需要得到我的接納時,我讓他不要給我增加麻煩,把兒子拋到遠遠的。


我發現自己就是書中那個處於匱乏感的父母,我需要兒子成績優秀,考上好的大學,能夠滿足我的所有願望,卻沒有意識到兒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的命運不是我可以安排的,我不能控制他的選擇。

4

父母對於孩子很重要,也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只是做父母不是生來就會的,做一個讓自己舒服,孩子也舒服的父母是需要學習的,在《哺育孩子的心靈》中,孟遷老師提出了父母也需要學習和成長的課題。

書中用了大量具體的親子關係案例,這些例子很像發生在我們和孩子身上,孟老師提醒我們,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就是愛,滋養孩子內在生命成長的四大原動力是認同、安全感、重視和接納。

當孩子汲取了足夠的愛的營養,才能夠心靈富足,活出生命的自由、輕盈和溫暖。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父母懂。

看到孩子不愛學習,不好好做作業時,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兒子上高一時,成績大幅度下滑,我的感受是沮喪、困惑和迷茫,還有對孩子的失望。

其實兒子當時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他也想成績好,卻聽不懂老師的課,不知道該怎麼辦?他需要我的體諒、安慰和幫助,可是我一樣也沒有給他。

我雖沒有打擊他、批評他,卻無力地對他說,媽媽相信你會考好的!

這反而給了他莫大的壓力,他憤怒地說,你總是認為我很好,其實我沒有你認為的那麼好。

這時的他已經在向我求救了,我卻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學習,當父母擁有了安全感和愛,才能把這些給孩子。

一個人自身沒有的東西,是無法給到別人的,書中第三章安全感列舉了很多方法和例子,讓我們有法可循,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去看到負面信息後面的善意和我們自身需要修煉的部分。

真正的看到孩子——那個真實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孩子。

父母要想真正看到孩子,首先要懂得尊重自己,不活在別人的目光中,跟隨自己的內心,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而活著。

同時看到孩子不是那個要實現我們夢想的孩子,也不用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他就是他,一個獨特的人。

接納孩子本身的樣子,不管他是不是我們期待的人,把他們看作和我們平等的人,用心靈去感受你的孩子。

要接納孩子,首先要去除我們內心的恐懼,我們內心中對未來有太多的擔心和害怕,想要孩子超過我們,所以希望孩子將來優秀,希望他學習成績好,希望他按照我們規劃好的路走。

一旦出現和我們希望的不同,我們就不接納這樣的孩子,開始責備他。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是有條件的,不接納他不好的部分。

首先我們要接納我們自己,我們也是不完美的人,不完美的我們剛剛好。

我們的孩子也是,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所有,我們認為好的和不好的部分。

孩子的成長,父母的修行,愛孩子的前提是我們愛自己。

讓我們遇到更好的自己,讓我們學習做更好的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童年的缺憾,將耗盡一生去尋回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懂孩子,進入孩子內心,滿足孩子每一階段的發展和需求。這些需求的滿足,必須也只有父母能夠給予。而陪伴孩子每一階段的成長,受益最大的還是父母。有句話說,孩子是來引導父母成長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