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寶寶在幼兒園裡過得好不好,就看這九點,尤其第九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開學已經一個月了,這個月很多粑粑麻麻一邊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能不能吃飽睡好,一邊擔心老師會不會不夠關注自家孩子: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受到了什麼樣的待遇?到底該怎樣判斷寶寶在幼兒園過的好不好呢?今天聽一聽一位媽媽的經驗分享:

觀察點一:情緒

情緒是最直接的反應孩子待遇的信號,新入園的寶寶都會哭幾天,這很正常。

但是一兩周之後,寶寶的哭就會有微妙的變化。

有的寶寶是哭鬧,撒嬌型的,進園的時候哭著不肯進,回家的時候賴在幼兒園不走。

這樣的寶寶沒問題,只是喜歡哭鬧罷了。

需要引起注意的哭鬧有幾種狀況:

1.強烈抗拒。

比方說,寶寶一開始還好,走到某個地方突然臉色變了,不願意進去。

而那種純粹依戀家長的的一般來說問題不大。

要分清寶寶不肯去幼兒園,到底是抗拒還是依戀。

2.突然引發的入園哭鬧。

一個寶寶一直很願意上幼兒園,突然某天起開始強烈抗拒,那說明一定有點原因了。

新入園時的抗拒情緒有可能只是寶寶對新生活的反抗,慢慢會好,但中途發生的就要引起注意了。

3.委屈。

家長不妨偶爾早一點去接寶寶,或者找個藉口中間去一次幼兒園,比如送東西呀,半途接回家呀,趁機看寶寶是否在班裡玩兒的開心。

有的寶寶一直玩兒的很好,就是爸爸媽媽來接開始哭。

這樣是撒嬌,沒關係。

但如果孩子平常在幼兒園就無精打采,只盼著趕緊回家,那至少幼兒園的生活並沒讓孩子感到愉快。

我總覺得,挨打的孩子在情緒上一定有所反映,只是不知道家長是否能注意到這些求救信號。

孩子受了委屈也許說不清楚,但是一定會表現出來。

情緒反常一定有原因,也許是生病的前兆,也許是一點小事,也許是真的受了欺負。

家長一定要重視,重視,再重視

觀察點二:表情

孩子看幼兒園和老師的表情也應該仔細觀察,看孩子面對老師的時候,目光是坦然還是躲閃非常重要。

從孩子看老師的眼神里,能感覺到老師平時對孩子的態度。

比如挨打的孩子,我想他看老師的目光里,絕對不會有信任和親熱,只會有恐懼和躲閃。

我對秧秧在幼兒園的狀況放心,很大一個方面就是她看老師的眼光很自然,甚至有時候還對老師撒嬌發點小脾氣。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可能孩子挨了欺負就忘了,還是很喜歡老師。

這個你就放心好了,只要孩子還能喜歡老師,就說明沒受刺激。

有的老師限於水平,風格也許有點簡單粗暴,但未必有壞心。

小孩子是最能夠分辨誰好誰不好的。

自己家長也有打孩子的時候,只要不是惡意的,也不用要求老師時刻都和風細雨嘛。

觀察點三:食量

孩子在幼兒園的飲食,可以從回家後的飯量看出來。

我們幾個寶寶吃飯好的家長都有個經驗,孩子剛去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回家都餓得不得了。

可是問老師,卻說吃的還不錯。

要說老師謊報軍情呢,似乎也不可能,因為老師明明跟別的家長說「今天某某吃的不好回家再給吃點」。

但慢慢地這個毛病就沒了。

我理解為剛入園的時候孩子比較緊張,體力消耗大,變得格外能吃,慢慢適應了就好了。

但如果長期回家吃的特別多,那家長就要注意了,到底是寶寶不愛吃廚師做的飯,還是寶寶覺得在幼兒園吃飯不愉快。

比較合理的狀況是,最後寶寶在幼兒園吃飯和在家裡吃飯差不多,周末到時候就餓,飯量很均勻

觀察點四:如廁

觀察寶寶如廁太重要了,如果寶寶每天都在幼兒園解決大便問題,雖然做媽媽的可能沒機會觀察孩子的「便情」,但也可以放下一半心了:孩子肯在幼兒園解決大便問題說明在幼兒園非常放鬆。

如果寶寶在家大便,家長一定要認真觀察,看看大便是否正常,因為這直接反映了寶寶的飲食和消化情況。

而觀察小便也很重要,我有時候也曾經中間把秧秧接回來,發現她回家以後半小時內就去上廁所了。

這說明在幼兒園沒少喝水,我也因此放心了一些。

通過如廁觀察,孩子在幼兒園的飲食喝水都可以了解的八九不離十。

觀察點五:睡眠

寶寶每天睡眠都是有規律的,此消彼長。

一般來說,以幼兒園的運動量,不會造成孩子睡眠突然增多。

秧秧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居然上午也要睡一覺,退回到一歲的狀況。

但沒幾天,她就開始跟小朋友一起中午睡一覺了。

這說明她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不讓她那麼緊張了。

甚至慢慢地秧秧在幼兒園能做到好多在家裡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她在幼兒園午睡前跟小朋友一起排隊上廁所,已經完全不用紙尿褲了。

但在家還不行,除非有尿絕對不去廁所。

孩子進幼兒園應該很快能養成很好的規律,如果規律總不能養成,家長要引起重視:究竟是為什麼,讓你的孩子不能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觀察點六:進步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家長寧可把孩子放家裡,讓一個單獨的阿姨看著,也不願意送孩子去幼兒園。

似乎幼兒園是個多麼可怕的地方。

但我覺得幼兒園真的挺好的,秧秧去幼兒園以後進步巨大,性格開朗多了。

以前是個嬌氣包,現在鄰居們都誇她勇敢多了。

而且,秧秧從幼兒園帶回來的信息非常豐富,隔三差五的唱個新兒歌,說幾句有意思的話,冒出幾句英文。

跟著音樂跳舞的時候動作也多了,玩兒大型器械也能變出點花樣了。

總之,秧秧的變化大的簡直讓我慚愧,幼兒園到底是專門看孩子的,花樣繁多到可真讓我自愧不如呀。

和生活規律一樣,孩子回家無意中冒出的兒歌啦英文啦,都說明在幼兒園的融入程度。

家長不要僅僅將這些事情視為學習能力問題,如果長期什麼進步都沒有,那一定有別的原因

觀察點七:敘述

小孩子的敘述常常有時態混亂,虛擬與真實並存的問題,所以很多家長覺得從小孩子的話里什麼都打聽不出來。

其實只要用心觀察,還是能得到很多信息的。

假如一個老師給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孩子比較常見的反應就是不願意談起,或者轉移話題。

媽媽可以問:寶寶,你們班裡有幾個老師呀?你最喜歡哪個老師呀?哪個老師是長頭髮呀?……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每個老師都經常被孩子愉快地敘述並提及,不管內容對錯,那起碼說明師生關係沒問題。

如果孩子永遠迴避某個老師,那麼就有問題了。

重要的不是孩子說的細節,而是孩子談及此事的表情和態度。

細節會混亂,會記錯,但感覺一定是準確的。

觀察點八:老師

除了要觀察孩子以外,對老師也要認真觀察。

和老師談及孩子問題的時候,也要注意老師的態度。

特別是當孩子有了反常問題以後——如果孩子有了明顯的有持續的反常行為,老師卻一味避重就輕說:挺好的呀,沒事呀。

那估計就真的是有問題了。

如果老師平時就能夠提供一些比較準確的信息,那麼這個老師的可信度就要高一些。

而且,家長也可以經常性地跟老師簡單交流,比如送孩子時要教給孩子問老師好,這時候還可以順便問一句老師「寶寶平時主動跟小朋友問好嗎?」一類的小問題。

這種隨口的問題不會給老師造成什麼負擔,但也起到了交流的作用。

如果總是拉著老師問個沒完,既耽誤人家的時間,也讓別的家長覺得不公平,其實反映的信息也未必就真的多。

人與人溝通的方式都差不多,都要注意技巧,並從對方的回答中篩查出有用的信息。

觀察點九:放學後孩子願意逗留嗎?

一個朋友告訴我,她曾經考察過一家非常優秀的幼兒園,發現那裡的孩子有個特點,就是放學時間還不想走,就是想在幼兒園裡多玩一會!

這個細節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怎樣非常準。

千尋班裡有個小盆友表現就特明顯,她是個比較慢熱的孩子,剛開始沒適應集體生活,放學總是第一個到教室門口,翹首盼望媽媽接。

現在,跟小夥伴玩熟了,基本上每天都得她媽媽強行拽走。

我想,在小朋友心裡,就是個很簡單的公式吧,當:「家的吸引力>幼兒園的吸引力」,肯定是迫不及待要回家。

而當「幼兒園>家」時,就說明在幼兒園還挺愉悅的。

了解到這點後,你可以嘗試接孩子時,不要急著離開,有意逗留十分鐘,觀察孩子的表現,看他是開心的繼續玩還是會煩躁不安,就能知道孩子是不是適應了幼兒園生活。

所以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遭遇特別惡劣的老師,即便有了矛盾,也能溝通解決。

其實,在任何地方,絕對的公平都是不存在的。

父母看自己的孩子都可愛無比,但不代表別人也有義務這樣認為。

家裡只要有兩個以上的孩子,父母就很難做到絕對不偏心,何況是非親非故的幼兒園老師呢。

如果孩子在一個老師那裡受到不公平待遇,可能是這個老師的問題。

但如果被多個老師不公平待遇,家長也該自己找一找原因。

比如你的孩子是不是有某種在你看來很可愛,但是會給別人造成麻煩的習慣。

比如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飯到處亂扔,生氣了喜歡打周圍的人,拿杯子到處澆水等等。

在家裡,這些看起來都是小毛病,但在幼兒園可能就會讓別的孩子跟著學,從而給老師造成麻煩。

幫助你的孩子改掉這樣的壞習慣,才是改善他在幼兒園遭遇的最好辦法。

很多家長這時候會說:老師就應該有耐心,有方法!但是別忘了,你一個親生父母,只教育這麼一個孩子,尚不能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

卻要求老師比你做的更好,這現實嗎?

任何地方,心存惡意的變態幼兒園老師終歸是少數,大部分老師和我們一樣,普通人而已。

在普通人那裡,孩子受到什麼樣的遭遇,很大程度取決於孩子的行為習慣。

而這種習慣,恰恰是父母給予孩子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九點識別法,寶寶在園情形一目了然!

家長往往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能不能吃飽睡好,常常擔心老師會不會不夠關注自家孩子: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受到了什麼樣的待遇?到底該怎樣判斷寶寶在幼兒園過的好不好呢?今天聽一聽一位媽媽的經驗分享: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