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說「不」有講究,要讓孩子看到你的堅持而非憤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又要買玩具?不可以!」、「廚房太危險,不可以進來!」、「沒做完功課不可以看電視!」、「不可以和小朋友搶東西!」……

寶寶成長著,爸爸媽媽操心著,你是個愛說「不可以」的家長嗎?想說「不可以」時你又是採用什麼方法呢?孩子聽嗎?其實這裡的學問還是蠻多呢!

原則一:

明知後果是:說了等於白說,不如不說!

● 不許嬰兒期的寶寶對書或玩具又扯又啃。

● 帶孩子出去玩,要求他乖乖跟在大人身邊。

● 沒給孩子買到他想要的玩具,不許他哭叫。

這種制止本身就反天性,不是不能說,只是說了也是白說,還會惹得孩子不滿意,自己也一肚子氣,這是何必呢?

原則二:

換個方式來表達「不」,事半功倍。

正面的教育孩子要遵循一點: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弱化他錯誤的行為。

所以,家長可以思維變通一下,直接告訴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

● 「不許搶小朋友玩具!」,變為「我們來禮貌地跟這個小朋友商量一下,大家輪流玩。

● 「別再叫了,閉嘴!」,變為「你聲音這麼大 ,媽媽就會沒有耐心認真聽,你可以好好說出你的意思嗎?」

● 「別再看電視了,怎麼這麼不聽話?!」,變為「這個積木我怎麼都搭不好,你要不要來幫幫我,我們一起玩?」

家長必須要制止孩子的時候,不要直接拒絕,而是要告訴孩子,不做這個,可以做些什麼?用正確的行為去代替錯誤的。

原則三:

明確限制理由,培養孩子主觀認知。

如果某種行為確實是不被允許的,你要提前跟寶寶解釋清楚為什麼。

很多媽媽看見自己家的孩子搶別人玩具,就會趕緊上來制止:不許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但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樣的限制範圍過大了。

● 不許搶玩具,這個行為是不好的。

但明明商量好輪流玩,到他這裡時被別的小朋友搶走,那要不要搶回來?

● 遇到朋友對孩子很喜愛,想抱抱,但孩子又打又鬧就是不讓不熟悉的人碰,你警示他不許對大人沒禮貌, 那以後遇見壞人,他要不要反抗?

● 讓孩子記住「不許打人」這句話,如果以後被欺負,被人打的時候,要不要還手?

在融洽的氣氛中,從積極的角度給孩子立規矩。

多與孩子一起,說些有趣的故事,創造寓教於樂的機會。

原則四:

講事實,不對孩子誇張、恐嚇。

當你真的忍不住要大發雷霆的時候,說出情緒過激的話,事後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然後若無其事地否認自己的原話。

● 看到孩子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生氣地大吼:快去收拾,給你十分鐘,不然就把你跟玩具一起丟出去!

● 孩子不好好吃飯,哭著鬧著吃零食,媽媽生氣地說:餓你三天,什麼都不給你吃!

諸如此類的不經意的恐嚇,其實大人說出口的時候並沒有認真,但孩子聽進去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如果一旦他發現事情並不像大人說的那樣嚴重,那麼以後孩子就很難去認真思考、對待父母的囑咐了。

正確說「不」分四步

理解拒絕的重要性。

適當拒絕孩子,只要注意方法技巧,大有稗益。

拒絕孩子後,不但不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怨恨,反而能夠樹立父母的威信,也使他們懂得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拒絕之後簡單解釋。

拒絕孩子後作出解釋,會讓孩子感覺到尊重,這樣的拒絕不但很容易被孩子接受,也使孩子學會了理解和支持父母。

在向孩子解釋時要注意三點: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就事論事。

一旦說不,就要堅持下去。

拒絕之後不能出爾反爾,即便發現有不妥,可以以後彌補,但不要當場反悔,特別不要因孩子撒嬌哭泣就改變決定,否則他們就學會了用撒嬌、哭泣來獲取他們想要的。

讓孩子明白什麼值得擁有。

拒絕孩子之後,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東西是值得擁有的。

如拒絕買新書包,可以解釋,原來的書包還很新,用同樣價錢買本新書,或買個新玩具都比買書包有意義。

過份的遷就、縱容不好,粗暴嚴厲的拒絕也不行,最好的辦法就是耐心的平心靜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需要家長們耐心再多一些。

當你想給孩子建立一個好習慣的時候,初期的堅持真的很重要。

家長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能心急,不要急功近利,看到孩子每一天的點滴進步,就是有效的教育體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最討厭大人說的「那些話」,你可能都說過

小編最近發覺,現在的小朋友別看年紀小,內心還是很豐富的。有時候常被大人無意間的一句話所傷害,無形中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為了避免粑粑麻麻們踩入雷區,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那些你千萬不要對孩子...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怪癖」

部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某些「怪異」的行為,令大人不可思議、一籌莫展,比如酷愛廢棄物、垃圾,有異食癖等等。父母雖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但對改變孩子的怪毛病卻收效甚微。孩子到底怎麼了?他們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