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課堂:補上對孩子的情商教育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上海一位母親花近兩萬元給女兒報「情商課」的事在網上傳開了。

有人力挺,認為補情商比提分數更重要;有人質疑,覺得情商靠上課顯然補不來。

網友眾說紛紜,各有見地,著實熱鬧得很。

孩子的情商教育其實是很重要的,但很多家長在早教中只注重智商培養,往往容易忽視情商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成績卓著的智力優秀者,並非只在智商一項上出類拔萃,而且與其性格特徵有密切關係。

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那些成績卓著的智力優秀者,並非只在智商一項上出類拔萃,而且與其性格特徵有密切關係。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素質。

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

情商雖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但更重要是後天發展的。

那麼如何從小培養孩子高情商呢?

情商對孩子非常重要

100%成功=80%情商+20%智商。

情商高才是成功的致勝關鍵,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情商很高。

孩子高情商不僅能管理情緒、維持積極的心態,還能更好地面對困難、挫折,無論對孩子的健康、學習和人生都是很重要的。

那麼,寶寶高情商有哪些表現呢?趕緊對照吧!

1、學步走路早

孩子學習走路,會經歷很多磕碰和摔跤,而較早學會走路的孩子,他們必定征服了對失敗的畏懼,所以他們的性格比同齡孩子更加堅韌。

但並不是越早走路越好,而且不建議人為讓孩子站立或邁步,一切以孩子自動自發為原則。

2、會察言觀色

情商高的孩子,他們對大人的一舉一動很關注,大人生氣或高興,能迅速捕捉,而且也能很好地應對,而不會在大人生氣時還會魯莽鬧騰。

3、非常懂事

懂事的孩子,除了大人的引導外,有時候與受到的批評或挫折成正比,受批評多的孩子比較敏感,他們在處理事情時會回憶過往,所以更能體諒和做出更妥當的反應。

所以,懂事的孩子往往情商也更高。

這樣的孩子不會搞破壞,更能體貼父母。

4、經常很快樂

經常保持快樂的孩子,不矯情於細小的不足或不如意,他們容易原諒負面的人和事,也能更好地駕馭自己的情緒。

積木倒了,他們會自我安慰——沒關係,再來一遍吧!

5、有不少的玩伴

較小的孩子不記仇,但是5歲後孩子會有長期記憶。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難免嘻哈打鬧,如果5歲後的孩子,玩伴很多、並且受其他小朋友的歡迎,除了說明人緣好之外,他們的情商也很高,他們更善於跟人協作、與人分享。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

第一、讓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放學回來告訴你:今天在學校有同學欺負我!

做父母的應該很有技巧地回答:是嗎?還好嗎?是不是你很委屈?

這個回答不但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還帶來兩個天大的好處。

首先,孩子可以從中明了,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

也就是說,現在真正該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其實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麼隨後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試情緒,做出合適反應。

其次,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

這次挨欺負,心理難受,以後就知道了,若去打別人,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這個深刻的情緒體會,有助提升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

所以從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這會是個一舉兩得的做法。

在協助孩子辨識情緒之後,接下來,爸爸媽媽就可以再問:你需不需要告訴我們事情的原委,幫你分析一下?這是個很重要的親子溝通方式,當父母學會發問及傾聽,孩子就會願意開口說話,培養良好的親子溝通習慣,會讓彼此的溝通暢行無阻。

第二,讓孩子樹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

自信的孩子,在面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時能沉穩以對,並擁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壓能力,在人際關係上也會得心應手。

父母親對孩子的評價,對其自信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若平時只是批評而極少給予表揚,父母親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

所以建議父母時常誇讚孩子值得欣賞的優點,每天都要側重一些孩子的優點進行語言上的肯定。

但是,特別提醒家長,這些優點不該是孩子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特質。

比如,很有愛心;很有禮貌,會主動和朋友打招呼等等這些人格特質,而並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較之上的結果。

如果要稱讚孩子的學習表現,學習很認真、負責,會自我督促念書就會是更好的理由。

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對自己有著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三,讓孩子發展負面情緒的管理技巧。

實驗表明,靜坐冥想有助降低一個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強化注意力的集中,進一步地提升學習效率。

像這些設計得當,適合孩子的放鬆技巧,早早學會,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例如帶孩子一起體育鍛鍊,畫畫、唱歌等。

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一,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鐘以上,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第四,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應該要多安排些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裡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以及共同度過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如生日聚會等)。

父母親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麼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應的?

現在的孩子,太缺乏這樣的團隊生活了,家庭小霸王的性格都快成了當今孩子心智畸形的通病!

此外,也應鼓勵孩子學會分享,還要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提供協助,這是團隊協作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個特質。

父母親該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而主動提供幫助。

不妨常問孩子:「你有注意到有誰特別需要幫忙嗎?」,「你覺得你能夠做些什麼去幫助別人嗎?」而在孩子提供他人協助時,例如幫家人提東西,則該立刻給予及時的表揚,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

日後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我接觸到很多家長大包小包一人獨攬送,家長滿頭大汗,孩子在後面袖手旁觀,每每看到此情景,我的情緒可以用憤怒來形容,這樣的家長,我總免不了最後警告之:我把孩子培養的再好,你這種「老媽子」的愛孩子心態,孩子一旦回歸到你們的家庭環境,再好的好習慣好行為都會「歇菜!」

第五,讓孩子擁有樂觀積極的態度。

心理學研究發現,只要孩子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孩子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

如果孩子總看事物的陰暗面,總拿別人的缺點來衡量自己的缺點,做事情、說話總帶著悲觀的情緒,這樣孩子一旦進入中學,叛逆心理就會非常大,並且調整起來最艱難!

要讓孩子懂得對事情做正面的思考,即便接受了家長或老師的正面批評,這樣的孩子多數都會正面擔當並會知錯改錯,而不會因此覺得有失顏面而耿耿於懷,反之,孩子就會強詞奪理,拿著不是當理說,甚至用不如他的孩子作攀比!所以,有正面、樂觀積極思維能力的孩子,就是樂觀特質的精彩展現。

因為他知道怎麼在任何環境中看到事情的優點面,從而避免了負面情緒的不當干擾,而找到激勵自己的動力。

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問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麼優點?」

而在碰到挫折時,爸媽不該說:「你怎麼回事,表現得一塌糊塗。

」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麼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來,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還是略有進步」,或者是「學到了重要的經驗,下次上台該做更充分的準備。

正向思維能力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時多花點心思,父母親就能幫助孩子培養出樂觀的正向思考習慣。

因為,最好的父母最容易犯這樣一些錯誤:以孩子為中心,犧牲了自己的需求、興趣;為孩子包辦一切,剝奪了孩子應該體驗、承擔的。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培養出的往往是放縱的、自我的、沒有責任心的孩子。

而且當父母犧牲自己的一切時,肯定會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過高,孩子也會因此承受更大的壓力。

因此,我們要做「真實的父母」:堅持自己的獨立性,重視自己的需要,坦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承擔家庭的一部分責任和義務。

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獨立、有主見、寬容、能夠理解他人,父母也會更有成就感和價值感。

培養寶寶寶媽常犯的8個錯誤

隨著寶寶的成長,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榮升為家庭中重要的環節,可是當媽不容易,也會犯些小錯誤,今天就來說說在培養寶寶情商問題上,寶媽常犯的8個錯誤。

嚇唬孩子

在生活中,孩子不願意執行媽媽的指令很常見,但是有時候你為了讓他順從,可能會想出一些比較恐怖的事情,來嚇唬孩子,以讓他屈服。

鄰居家的小朋友每次聽到警車鳴笛聲就會哇哇大哭,我感到很奇怪,又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通過詢問才知道,原來每次晚上他不睡覺的時候,媽媽都會嚇唬他說「你再不睡覺,警察叔叔就把你抓到黑屋子裡關起來」,孩子媽媽老老實實的躺下睡覺,曾經這位媽媽還一度為自己的這個方法感到驕傲。

但後來發生的這些狀況,則讓她後悔不已。

這種類似恐嚇的情況在現實中很常見,媽媽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編造謊言,還自以為是善意的謊言,實際上可能造成諸多不良後果。

曾經有人呼籲家長,不要再用警察來嚇唬孩子,要讓孩子知道警察是保護他們的,因為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某一天孩子遇到危險,卻不敢向警察求助,讓他怎麼辦?

建議:當孩子不想按照你的指令做事情的時候,比如不想上床睡覺,首先給予共情,「寶貝,你現在正玩兒的高興,還不想上床睡覺,對嗎?」他會點點頭,「可是,到了這個時候,挖掘機、罐車都去睡覺了呀,這樣第二天起來幹活才有勁兒那」,「我們上床去看看《晚安,工地上的車》吧」,給予引導才是正確的做法。

只說不做

上周朋友帶女兒到家裡玩,只要兒子拿一樣玩具,她就搶走,兒子換另外一件,她立刻扔下手裡的,過來搶這件。

朋友對她說「把玩具還給哥哥,不然我就把你的玩具沒收了」,之後就回過頭來繼續和我聊天,我一般對於孩子的這些事情都不會去管,相信他們可以自己處理好,更重要的是,在自己家裡,也不好說什麼。

接下來孩子仍然搶兒子手裡的玩具。

像朋友這樣的行為,屬於典型的「只說不做」,只是一遍遍的威脅孩子不要做某事,卻遲遲不採取行動。

這時孩子的想法是「我要嘗試一下這樣做多少次,媽媽才會讓我停下來」,也就會一遍又一遍的挑戰你。

建議:先給予警告「如果你再搶哥哥的玩具,我就把你的沒收」如果他真的又做一次,那麼直接把玩具拿走,如果她哭鬧,那麼抱著她離開,並告訴她,什麼時候停止哭鬧,並且不再搶哥哥玩具後再回去,也就是保持說和做的一致性。

只有說到做到,你的話在孩子眼裡才具有權威性。

和爸爸唱反調

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爸爸表現的過於嚴厲,而媽媽又過於溺愛。

孩子早飯沒有好好吃,爸爸說「不好好吃飯,上午就餓著吧,什麼都不要給他吃!」可是媽媽卻擔心孩子挨餓,過了吃飯時間沒多久,媽媽就拿零食給他吃,爸爸不讓吃,卻硬要給,擺明了和爸爸唱反調。

這種雙方不一致的現象,可能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

如果爸爸再強硬一些,雙方可能發生爭吵,從而引來家庭的不和諧。

如果父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對孩子的影響更加不利,讓他失去安全感,可能產生更多的不良行為。

建議:和爸爸統一戰線,即便有不同的看法,此刻也要和爸爸站在一起,然後私下裡和爸爸討論,得出最後大家一致的做法。

自己前後矛盾

有些時候是父母雙方對待一件事情的觀點不一致,可是也有的時候,媽媽自己一天內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態度卻也有不同,這樣造成孩子的混亂,搞不懂到底是對還是錯。

孩子看電視這個問題,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可能會說「嗯,寶貝,看會兒電視沒事兒的」,可是一會兒由於某些事兒,變得心情很糟糕,看到孩子在看電視,又說「怎麼又看電視啊,眼睛還要不要啦」,媽媽自己前後的矛盾,讓孩子覺得很困惑,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原來是要看看媽媽的心情啊。

這對於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非常不利。

建議:任何時候,你的態度和觀點都應該保持一致性,而不是由心情左右。

可以提前制定好規則,以後按照規則執行。

比如看電視,提前制定一份看電視的規則表,每天什麼時間可以看,每次看多久,都提前約定好,當孩子想看的時候,統統按照時間表來執行。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要比我們自己更守規則。

誘惑作為獎勵

孩子不吃飯也是讓很多媽媽頭疼的問題,你有沒有這樣做過:

「寶貝,如果你把這碗飯吃完,我就獎勵你一塊巧克力。

」通過這種誘惑,來讓孩子吃飯,讓他覺得只要吃飯,就可以得到一塊巧克力,以後每到吃飯的時候,他都可能會說「那你給我拿巧克力來」,或者「今天我不想吃巧克力,你給我買棒棒糖,沒有棒棒糖我就不吃飯」。

這種誘惑不利於吃飯習慣的養成。

建議:適當的獎勵可以讓行為得到強化,這是對的,但不是作為誘惑。

當孩子坐在餐桌旁乖乖的吃飯,表現很好的時候,你可以說「今天寶貝吃飯表現很好哦,沒有亂跑,而且把一碗飯全都吃光了,媽媽真為你感到驕傲。

」這種鼓勵的話,能夠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上吃飯,而不是為了得到零食。

當然,物質獎勵並不是不能採用,但次數和時機一定要把握好,以免得不償失。

犯錯誤必須受到體罰

很多媽媽覺得只要孩子犯了錯誤,就一定要受到體罰,這樣才能記住教訓,下次才不會再犯。

隔壁家的小男孩有個打人抓人的壞習慣,只要有不順心,就會出手,小區里的孩子經常被他打哭抓哭,每次媽媽都會狠狠的打他的手掌,同時讓他向被抓的小朋友道歉,每次道歉都很順利,可是沒過多久,就又能聽到另一個小朋友被抓哭的聲音。

可見,這種體罰只能暫時的起效,之後又會再次發生。

所以,體罰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有用。

建議:我們的真正目的是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而非體罰。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及時的制止,並跟他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或許他打人只是不知道應該如何跟小朋友相處,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你可以教給他正確的方法,當他做到的時候,並及時給予鼓勵,以此改正不良行為。

所以,犯錯誤並不一定要受到體罰,只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可。

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媽媽總愛別人家的孩子來說事兒:

「你看看人家明明,這麼乖,都不會搶玩具,不會打架,你看看你,你什麼時候也能像他那樣啊!」

這種比較會導致孩子的仇恨,不僅學習不到和小朋友和平共處,甚至會變本加厲,讓結果更糟糕。

建議:對於那些表現好的孩子給予表揚和鼓勵,引起你的孩子的重視,讓他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是會受到表揚的,這樣才會願意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是主動去學習好的行為,而不是被你壓制著去學習。

帶情緒管教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會讓你很惱火,甚至暴跳如雷,當你的情緒不能受到控制的時候,大腦的反應也只能是最原始的,也就是攻擊,你很可能在盛怒下體罰孩子,而不是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上面我們說到,體罰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另外,當你發脾氣的時候,也會將孩子對不良行為的關注轉移到你的憤怒上,讓他覺得害怕,而不是感覺到自己做錯了。

我們也常常在說,孩子為什麼總是愛發脾氣?其實這和父母的行為有直接的關係,他會學習你處理問題的方式,當他遇不高興的問題時,也會發脾氣,可見,在帶有情緒的時候來管教孩子是很不明智的。

建議:當孩子的不良行為讓你憤怒的時候,暫時離開一會兒,讓自己冷靜下來,因為只有冷靜後,大腦才能正常的工作,才能想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同樣可以影響到孩子,有助於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孩子會犯錯,我們做父母的也一樣,不用為自己的過錯感到過於內疚,也不用為孩子一時的錯誤感到失望,把犯錯看做學習的機會,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從而改正不良行為。

當然,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只要我們盡力去做就ok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孩子是不是在合理地分享?(附音頻課程)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家中獨苗,被人捧著護著,屬於他的東西從不需要分給別人,不屬於他的東西也會有父母長輩千方百計為他爭取。儘管開始只是一隻蘋果一個梨,但生活點滴的力量可以「穿石」。成長在這樣環境中的孩...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父母要做這三件事。

最近大家都在說情商的話題,情商到底是什麼,情商高有什麼用?怎麼才能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情商,指情緒商數,稱為EQ,主要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方面的品質。那麼提高情商也就...

怎樣引導孩子在日積月累中形成正向思維能力?

娜寫年華寄語:張怡筠,是近年知名度很高的來自台灣的 「大眾心理學導師」,美國心理學博士,擅長談職場、愛情、婚姻、家庭、孩子教育,等等。她的風格是 「輕鬆說道理,明確講做法」,比較容易被普羅大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