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孩子在幼兒園挨欺負,你會讓他「打回去」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校園凌霸」不僅出現在年齡較大的孩子中,幼兒園也很常見。

性格軟弱的孩子經常會受到明里暗裡的欺負,今天被這個打一下,明天被那個推一把。

作為父母,你會如何處理?孩子被欺負,家長反應各不同

孩子上了幼兒園就算是開始了漫漫人生中的第一次集體生活。

在群體相處中,就算成年人都會發生矛盾和摩擦,更何況只有三四歲、活潑好動的孩子。

於是,一些弱勢的孩子就會在衝突中處於劣勢地位,被強勢的小朋友們欺負。

對於自己的孩子受到他人欺負的情況,父母常見的反映有幾種:

暴力還擊型:「別人欺負你,你就一定要打回去。

這類家長本著絕不能讓孩子吃虧受委屈的原則,教孩子被欺負就要「立馬還擊」,所謂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必揍你。

息事寧人型:「他們打你是他們不對,以後少接近,保護好自己。

這種類型的家長大多屬於溫和派,為了不讓事件擴大,會讓孩子採取迴避的態度,遠離欺負孩子的小朋友。

出頭助威型:「誰欺負你?我去找他家長。

這類家長一般脾氣比較急躁,看見孩子被欺負後,控制不住自己憤怒的情緒,第一時間找到老師「投訴」,或者直接找到對方家長。

本來是孩子之間的摩擦,升級成大人間的戰爭。

孩子被欺負,家長該怎麼做

安撫孩子的情緒,緩解心理壓力。

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負之後會很傷心難過,情緒不穩定,甚至抗拒上幼兒園,如果父母得知之後用「你怎麼那麼笨?」「他比你還小你還怕他?」「你這麼老實總會挨欺負的」來責備孩子,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失望了,認為自己很沒用,而變得更加膽小怕事。

受到欺負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與幫助。

在聽到孩子被欺負時,要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但又不能表現得過於緊張或生氣,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要向孩子傳達「被欺負」並不可怕,可以解決,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認同他悲傷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釋放心理壓力。

教孩子勇敢說出「不許打我」。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的重要部位,當別人打他時,用胳膊擋住或推開。

打人發生後態度強硬地拒絕暴力行為,教孩子自己解決糾紛。

引導孩子在不利環境中尋求幫助,自己無法處理時及時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調節。

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被欺負後,如果家長第一時間替孩子出頭,會讓孩子失去解決問題的主動權,養成遇到問題就要靠家長的習慣。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自己處理人際關係,學會與其他小朋友相處。

當孩子獨立解決糾紛後,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

孩子間的普通打鬧,可以寬容對待。

孩子的衝突和大人不一樣,上一分鐘打的不亦樂乎,下一分鐘可能就和好如初了。

其實孩子之間無意的言語和肢體的衝突,是學會人際交往的必經之路。

總之,應對此類問題的教育核心是「我不被人欺負,但也不能欺負別人」。

要讓孩子明白,無論誰欺負他人都是不對的。

如果有人故意欺負他,父母會幫助他、支持他。

但更要注重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應對這類問題。

平時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對人友愛,樂意分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園裡孩子遭欺負?四步法搞定!

「我不允許你欺負我!」——幼兒在園遭到欺負再認識「編者按:幼兒園是孩子們走向社會的第一站,他們第一次獨立與人接觸、學習與人交往。可是,孩子們前一秒鐘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後一秒鐘就有可能掄起小拳頭。...

家長,請正視孩子之間的打架!

昨天,在送兒子去幼兒園的時候,看見了一個家長在和幼兒園主人理論,說她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打架了,現在身心受到了傷害,不想來幼兒園,讓幼兒園給解決一下問題。其實對這件事我還是了解的,因為就是我兒...

【樂學園】 讓孩子「學會」打架

【導讀】孩子們在一起,會因為意見不統一、違法遊戲規則、爭搶玩具等引發身體衝突。有些孩子屬於主動進攻性的,動手是他們解決爭執的常用方式。有些孩子屬於別人欺負了,再委屈也一般不敢還手的類型。 作為家...

這些孩子更容易被欺負?父母必須知道的內情

小寶:在學校,外面,孩子有時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事,但家長也要適當注意。比如學校是個小社會,是孩子將來走入社會的起點,也正是家長教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契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世界是一個弱肉...

寶寶受欺負,請媽媽這樣對他說

無論是明星家的孩子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類似被欺負的問題。曾經有一位媽媽這樣說過,幼兒園就像一個小型動物園,每天上演你爭我奪、弱肉強食的戲碼,教室、活動室是他們的戰場。這話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