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教養不一致,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楊俐容(台大心理學研究所畢業,從事兒童、青少年、婚姻咨商工作,也是《親子天下》創刊之始便深受好評的「家有青少年」駐站專欄作家。
著有《情緒教養,從家庭開始》、《提升親子EQ三部曲》、《EQ武功秘籍》全套四冊、《EQ家庭》、《EQ學園:好人氣養成班》等,譯有《皮亞傑》。
)
(插畫:兔子四四)
在某場演講的問答時間裡,一位年輕的媽媽問了我如下的問題:「夫妻管教態度不一致,常常因此而衝突,該怎麼辦?」她同時舉了一件剛發生的事情做為例子,希望能找到方法化解。
她兒子就讀的幼兒園來了一位新同學,這位新同學很喜歡找兒子玩,但是力道的掌握不太好,因此兒子三天兩頭的總會帶一點點小傷回來。
有一天,當爸爸的看到孩子手上的傷痕,非常生氣地怒罵:「不是早就告訴過你,要是有人敢欺負你,就要狠狠地打回去!下次再發生同樣的事,回來後我要加倍處罰你,聽到沒有?真是沒用!」聽完這話,孩子嚇得縮在角落裡淚流滿面。
她一方面心疼孩子在外受委屈回家還要挨罵,另一方面也擔心這種管教方式會造成孩子「以暴制暴」,當場反駁:「孩子又沒錯,為什麼要罵他。
再說,打人就是不對,你怎麼可以教孩子打人呢?」就在夫妻吵得不可開交時,兒子也愈哭愈大聲了。
不一致是常態
「不一致」是許多夫妻在教養孩子時會產生的疑惑與困擾,也有不少夫妻為此心生嫌隙,甚至因而感情失和,兩人漸行漸遠。
但事實上,「不一致」本來就是常態,尤其是夫妻在生活上交集很多,難免有意見不合的時候。
但真正造成衝突的往往不是差異,而是討論差異、面對衝突的方式。
當不一致出現時,夫妻雙方如果能夠對自己的情緒有所覺察,並能適當地自我克制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在孩子面前大動干戈,甚至進而主動安撫對方的心靈,待雙方都比較冷靜了才進行討論與協商,對於孩子反而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教育,讓他們體認個別差異,也從中學習衝突處理的智慧。
1.防患未然
夫妻共同生活久了,對彼此的情緒反應多半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配偶會有什麼樣的後續反應,往往可以預測。
在上述事件中,如果媽媽想像得到當孩子敘述過在學校中被打的事之後,爸爸極可能嚴厲叱責,甚至動手體罰,那麼為了避免問題愈演愈烈,最好能在爸爸一開始叱責時就採取行動,巧妙地化解衝突氣氛,甚至適當地將孩子帶離現場。
否則在對方一陣辱罵甚至毒打之後才來排解,對孩子而言身心的傷害已經造成了,口頭安慰也於事無補。
2.異中求同
化解衝突最佳的方法就是「異中求同」。
簡單的說,也就是夫妻管教原則不一致時,先不去凸顯雙方論點的差異,而努力找出彼此的共同點,並且積極表達。
這樣一來,既可以避開對立性的爭執,又能夠讓對方感到受到被尊重。
了解並尊重個別差異
以上述事件為例,媽媽不認同爸爸以嚴厲的話語斥責孩子,也反對以「打回去」的方式處理孩子間的肢體碰撞,這是兩人相異之處。
但看到孩子身上的傷痕而感到不舍心疼,以及希望孩子學會處理人際困擾的心情應該是一樣的,這就是兩人的相同之處。
許多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脫口而出的多半是:「小孩子打打鬧鬧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他被打已經夠委屈了,你就別再罵了⋯⋯」不只凸顯了和對方意見的差異,「大驚小怪」一詞也有指責對方不對的意味。
這麼一來,當爸爸的很容易覺得不被尊重,或認為做媽媽的在故意唱反調,因而更加光火。
為了證明自己沒錯,抓住兩人的差異大做文章,最後演變成夫妻鬥嘴的情況,不只非大家所樂見,孩子更容易認定自己是造成爸媽爭吵的罪魁禍首,落得一個全輸的局面。
此時,媽媽可以在爸爸說話告一段落時,試著以自己覺得比較恰當的方式將爸爸內在的關切表達出來:「你看,爸爸很心疼你受了傷,好擔心你被欺負⋯⋯」如此一來,爸爸可以因此覺察自己想表達的其實是關心與擔心,也不會因不受尊重而想要據理力爭,更可以感受到夫妻對家庭的共同關切。
等大家情緒降溫之後,再來協商、討論,共同面對問題,一定比較容易達到共識,激盪出好的解決方法。
了解並尊重個別差異是高EQ的表現之一,而如果能進一步包容甚至欣賞差異,那麼人際間的許多衝突都將獲得妥善的處理。
夫妻的不一致也許是困擾的來源,但換個角度想,它也可以是讓爸爸媽媽以身作則示範衝突處理,幫助孩子學習高EQ的絕佳機會喔!
給爸媽的小提醒:「不一致」本來就是常態,但真正造衝突的往往不是差異,而是討論差異、面對衝突的方式。
「防範未然」與「異中求同」,有助於爸爸媽媽以身作則示範衝突處理,成為孩子學習高EQ的絕佳機會。
★版權所有,轉載請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學習當「惡媽」體驗更有趣且開放的親子關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總對於他們有著滿滿的期待與各式各樣的要求,同時也盡全力響應孩子的需求,甚至對孩子的生活、課業皆「親力親為」。但是,這樣的教養方式真的對孩子有幫助嗎?或許,沒有人能夠真正地...
爸媽分扮紅臉、白臉,孩子該聽誰?
教養孩子時,有些父母習慣在家扮紅臉,採取嚴厲管教;有些父母則是扮白臉,以討好方式來勸哄孩子。但當爸爸媽媽兩人的教養方式不一致時,對孩子的成長或價值觀究竟會帶來何種影響?
孩子「遭遇」不同的家庭養育風格,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嗎?
記得有一次出去玩,兒子從爸爸手裡搶過來一個不適合小孩子玩的東西,兒子處於好奇非要玩。爸爸:「快給我,這個不是你玩的」,兒子不理,「聽到沒有,快點給我」,「我就是要玩」,爸爸越來越失去耐心,「你給...
家庭黑白臉利用不當,將影響孩子人格
孩子犯錯,媽媽教訓孩子以後不能這麼做,孩子哭了,爸爸馬上哄孩子…… 家庭中,若父母一方固定扮黑臉或白臉,對孩子的發展恐有不良的影響。一、狀況1:家裡兩個孩子分別是四歲、小二,爸爸不太管孩子的生活...
爸媽再抓狂,也不能對孩子說的話
「你不聽話,警察會來抓你!」、「媽媽沒有不乖的孩子」、「活該,早跟你說跑來跑去會跌倒」……教養孩子時,您是否曾說過這些話?大人的負面語氣與態度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與發展造成什麼影響?怎麼說話才能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