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一定是美德!尤其是對孩子來講,這太殘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別把你的「無聊問話」美其名曰分享測試

過年期間,我帶著女兒回娘家玩耍。

女兒知道我們的約定是過年過節才可以吃糖,因此當她看到外婆家有一袋綜合糖果,喜孜孜地在袋子裡翻找喜歡的糖果打算開吃(限量三個)。

剛睡醒的小妹從房間裡走出來,看見女兒一臉期待地正打開糖果包裝袋,便蹲下來貌似認真地問她:「這個給小阿姨吃好不好?」。

女兒有點愣了,但還是一口把糖果吃下,小妹看了也沒說什麼,話題就岔開了。

午飯過後,我們一起到附近的廟裡點平安燈。

等待的時候,女兒從口袋裡拿出僅此一個的金幣巧克力要我幫她撥開。

在旁邊閒著沒事的小妹,看到女兒正要吃巧克力,又靠過來貌似認真地問:「這個分小阿姨吃好不好?」,女兒這次依舊沒回話,默默地把整片巧克力吃掉。

過了一會兒,有隔壁老人來發紅包,女兒拿到了一個。

剛剛不知跑哪去的小妹,回來看到女兒手上的紅包,又問她:「哇!你怎麼有這麼漂亮的紅包啊?給小阿姨好不好?」。

短短几小時內連續聽到小妹的「分享問話」,我實在按耐不住了,口氣有點沖的說:「你幹嘛一直這樣問啊?你又不是真的要!」,小妹反回答我說:「我是在測試她懂不懂得分享啊!」

大人為什麼總這麼無聊地玩弄孩子?

這類「送我好不好?」遊戲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長輩們尤其喜歡這樣逗弄小孩。

記得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是女兒剛從外面回來,手上拿了一個很喜歡的玩具,當她進門看到樓下的警衛伯伯,很高興地想要獻寶時,伯伯說:「哇!好漂亮的玩具,送我好不好?」,女兒的表情馬上從欣喜轉為恐懼,飛也似地逃離現場。

從那次開始,她只要看到樓下伯伯,就會立刻把玩具藏在身後,想盡辦法不讓他看見,再儘快躲進電梯。

還有一次親戚聚會,姑姑看到女兒帶去的玩偶,也逗弄她說:「唉呦,這隻長頸鹿好漂亮喔!送給姑媽好不好?」,女兒聽了趕忙把長頸鹿拿回來緊緊抱在手上,深怕玩偶真的被拿走了。

如果要從女兒的上述反應來評斷她是不是懂分享,我可以說她是絕對不懂分享的。

情境下的她很小氣、占有欲很強,連一丁點都不願意給別人。

然而面對這樣的狀況,身為母親的我一點都不會不好意思,我反而覺得,大人們為什麼這麼無聊,要用這種方法來玩弄孩子?

你是「明知故問」還是「企圖強迫」?

我理解「送我好不好?」遊戲的背後並無惡意,玩遊戲的大人們只是逗孩子玩,或者只是想「測試孩子懂不懂分享」。

然而,許多未經深入思考的言語或行為其實反映出許多問題。

首先,大人會這樣逗孩子玩,是明知孩子一定不願把心愛物送人,才故意這樣問。

當孩子著急甚至哭了起來,大人心裡會有莫名的成就感,看到孩子因為自己的一句話而驚慌失措,被逗得樂不可支。

更狠的狀況是,當孩子保護心愛物而不願照做時,大人還丟一句:「你怎麼這麼小氣?!」,加深孩子自尊的受創感。

或許我們從小就被大人如此對待,因此當自己成為長輩後也下意識地如此對待小孩,然而想想小時候,誰喜歡這樣被捉弄?即便是成人,誰喜歡有事沒事被閒來無事的人問:「你這個好漂亮,送我好不好?」?

如果你不會這樣對一個成人說,就請不要這樣對孩子說。

其次,認為問「送我好不好?」可以「測試孩子懂不懂分享」,就更加詭異了。

動物的天性都是競爭的,動物星球頻道可以看到手足間為爭奪資源不惜互相殘殺,人類這種動物也一樣,目的是為了生存。

除非分享能帶來其他實質目的或更高層次的快樂,否則我們很難期待一個人主動分享。

分享的另一面是剝奪,當我們把一個東西分享出去,等於是放棄自己的所有權(無論永久或暫時),它需要很複雜的心理運作機制,才能坦然接受失去所有物的感覺,並領悟分享的真諦、獲得另一種形式的滿足。

如果測試一個幼兒懂不懂分享,答案一定是不懂分享的(除非孩子根本不在乎那樣物品)。

況且,幼兒還在建立自己的所有權概念,大人如果在這種時候不停地用「送我好不好」企圖製造所有權的被剝奪感來強迫他分享,孩子只會更抗拒分享

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玩笑,那也彆強加給孩子!

「送我好不好?」遊戲讓孩子陷入兩難與困惑之中。

我發現喜歡這樣逗弄小孩的大人,都是喜歡這個孩子的。

孩子其實也清楚大人對她的喜愛,只是面對這樣的玩笑,她們陷入到底要維護心愛物品或是社交關係的天人交戰中,連大人都不喜歡面對這種狀況了,憑什麼期待孩子比大人更懂得處理?

同理一下,如果某天我們帶了好不容易排隊買到的 iPhone(而且還是限量顏色),好朋友看到了,問:「哇!好漂亮喔!這個送我好不好?」,我們做何感想?

對孩子來說,她心愛的玩具就是我們的 iPhone ,她準備要吃的糖果就是我們排隊三小時才買到的限量馬卡龍(每人限購三個),我們會那麼樂意與別人「分享」嗎?

最令人不解的是,大人的「送我好不好?」根本不是認真的。

當孩子心裡掙扎一陣,最後決定把手上的玩具或糖果送給問話的大人,大人卻搖搖手說:「不用啦不用啦,我是跟你開玩笑的!」,孩子會不會有被玩弄的感覺?或者大人可能收下孩子的分享,卻隨手一丟,顯然不是真的渴求,孩子會不會感覺被糟蹋了?

這就好像交往中的男女,為了確認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地位,開出一個願望清單,當我們竭盡所能地實現對方的願望,以為對方會因此感動落淚時,對方卻雲淡風輕不當一回事地說:「不需要啦,我只是開玩笑的!」,或者根本不珍惜我們的努力付出時,我們會做何感想?

這跟分享一點關係也沒有,這是拿孩子開玩笑,而且是很殘忍的那種。

強迫分享,只會越來越糟!

身邊有一個二歲的孩子占有欲很強,什麼東西都是他的,連跟朋友的小孩玩他也什麼都不給別人碰,如果一有人要過來拿,他就會推人或打人,但是如果碰到比他大的孩子,他又會縮在一旁不敢吭聲。

她媽媽就此問題諮詢了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系博士,得到了下面的答案↓↓

要求四歲以下的孩子分享玩具還有他們所擁有的東西,本來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孩子的發展其實是從自己被滿足擁有之後,才從因為自己獲得滿足擁有,也可以跟別人分享,所以孩子學會分享的發展歷程,是從「己」到「推己及人」到「他人」的過程。

玩具先分類

建議這位媽媽,假如要邀請朋友到你們家玩的話,不妨先從家裡的玩具分類整理上著手,比如說孩子有很多種扮家家酒、炒菜的玩具,那麼是不是可以把它分成好幾籃,一籃專門是食物的,一籃專門是炒鍋、鏟子之類的,把它分為好幾籃。

引導分享三步驟:告知、預習、確認

舉例來說,JOE是兩歲的孩子,朋友來家裡來之前可以先跟他說:有朋友要來我們家玩!讓他有心理準備。

在朋友來訪之前,可以先讓他練習跟你分享玩具,藉此了解哪些東西他可以讓他朋友玩,哪些東西不能分享。

先有這樣的預習準備後,等朋友來家裡的時候,大人陪著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一直講說:「你要讓他啊!你要讓他啊!你那麼小氣!」因為大人越是這樣說,孩子會更加覺得沒有安全感,他就會越不想要分享,比較適當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大家坐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說:「哇~你有這個,他有這個,我們一起玩,很好玩。

用數數引導孩子學習輪流

當有個東西兩個孩子都想要的話,不妨說,那你們誰先拿,拿了之後我數到10或20,就換另外一個玩咯!而當你數到20,就跟先拿玩具的孩子說:「謝謝你!讓另外一個小朋友玩一下咯!」所以等他給另外一個小朋友之後,跟他說:「那你玩完要給另外一個小朋友喔!」

口頭的讚美鼓勵能強化好行為

用這種輪流的方式,大人要去鼓勵輪流的人,要去讚美他大方,而拿到那樣東西的人,要讓他去跟對方表示謝謝你跟我分享。

所以用這個輪流的方式,來來回回,而且大人的言語去加以說明這樣的行為,還有行為之後所帶來快樂的情緒,慢慢之後等孩子越來越大,當他覺得自己被滿足之後,就會慢慢學會如何真誠地分享。

PS:在學習分享的過程裡面,最忌諱爸爸媽媽常常動不動就說:「你大的應該讓小的。

」或者「你那麼小氣,為什麼不讓別人玩。

」因為你越這麼說,孩子對東西的占有欲就會越強。

分享應是愉悅的享受,而非殘忍剝奪

心思敏感的女兒,不知道是不是這陣子常常被這樣玩弄,導致原本很愛現寶的她,變得占有欲很強。

上幼兒園時,她不願意穿喜歡的鞋子、不願意背喜歡的包包、不願意帶喜歡的玩具、不願意用喜歡的擦手巾。

她說她擔心有人會搶走她的東西,她要把喜歡的東西全都留在家裡。

她有點被害妄想了,在群體內恐懼著被強迫分享,她無法安然享受自己的心愛物品,而是時時刻刻擔心受怕。

以前我曾經因為女兒不願分享而感覺對人失禮,但現在我覺得分享並不是至高無上的價值。

我們必須先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尊重孩子的情緒感受,才能引領他們領略分享的真正奧義,那就是「希望對方也跟我同樣快樂」的單純心意。

其實,孩子最懂「分享」精髓

孩子其實很懂「分享」。

她們會用小手認真地畫一幅可愛繽紛的畫作,送給她最愛的人;她們會在嘗到好吃食物時,用湯匙挖一小口要你吃吃看;當她們去了好玩的地方,會嚷嚷著下次也要帶把拔馬麻外婆來;當她看到媽媽成功做出杯子蛋糕時,會開心地喊這樣以後我們就可以做給學校小朋友吃了!

然而當她們滿心歡喜的這樣做時,我們又是如何回應她們的分享呢?孩子其實很願意分享,只是我們得讓她決定分享什麼及如何分享。

當她分享時,我們要誠心地感謝、雙手接下,並好好珍惜它。

而要教孩子分享,大人請先分享給孩子看:吃到好吃的東西,分孩子吃一口;看到好玩的書,邀孩子一起看;去過有趣的地方,帶孩子一起參觀;孩子生日的時候,親手畫張卡片給她。

這些都勝過言語,也是讓孩子懂分享的最好方法。

珍視孩子的心意,與孩子一起享受美好的事物,無論是美味食物、一張童畫、一首歌、一本書,都能引領孩子體會分享的愉悅,那是強迫不來的感受,更無法透過玩笑或貶抑來達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完這些你還會把孩子的玩具送人嗎?

春節假期剛剛過去,小朋友們應該是最開心的,因為過節一定會收到很多的禮物,而同時,孩子們也大多會面對另一種不開心的事情,這就是走親訪友的小朋友們會要走自己的玩具。對於孩子來說,玩具就是他們的精神寄...

孩子自私小氣,作家長的要不要管?

孩子成長到2歲左右,突然性格變得多疑,老是愛問為什麼,也沒有之前那麼大方了,喜歡說:這是我的,都是我的這樣的話,有時候媽媽跟寶寶要東西,他也猶豫,很多敏感的媽媽暗自心傷,我一直對他這麼好,他居然...

大人們的玩笑:「這個送我好不好?」

過年期間,我帶著女兒回娘家玩耍。女兒知道我們的約定是過年過節才可以吃糖,因此當她看到阿嬤家有一袋綜合糖果,喜孜孜地在袋子裡翻找喜歡的糖果打算開吃(限量三個)。剛睡醒的小妹從房間裡走出來,看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