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齡前孩子面前,希望所有大人都能管住自己的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我們生活中每天總有很多人,吃飽了閒得慌,無所事事。

也許是小區隔壁樓上的老阿姨,也許是或近或遠的親戚,或者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和同學,她們總是笑嘻嘻,看似心無芥蒂的問你類似的問題:

某某某,你是喜歡爸爸多一點,還是喜歡媽媽多一點呢?在爺爺那裡,會問是外婆家好呢?還是爺爺奶奶這裡好,在外婆外公那裡,則會反過來問。

相信很多八零後的小時候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捉弄孩子,是我們中國人一個有著悠久傳統,並且熱此不彼的事。

和現在的大多數家庭組成結構一樣,我和老公也屬於雙職工家庭,因此每個周末吃好晚飯,我都會把孩子送到孩子的外婆家,每次都能遇見那個「熱情」的鄰居老太太笑嘻嘻對著我兒子說:「小帥哥,看看你媽媽把你丟給外婆不要你了!」

我頓時很火!我又要很溫柔地趕緊跟孩子說,「乖,媽媽要你,媽媽明天要上班,沒法陪你玩了,媽媽答應你一下班就趕回來!」一路上,我都很不舒服。

如今,二胎政策放開後,很多大齡媽媽都有再要個寶寶的想法,總有鄰居逗孩子「你媽媽有小寶寶了不要你了」;「愛發脾氣的孩子,媽媽不喜歡。

」看上去不僅僅是社交上的親近,還幫你教育了孩子。

「要聽話,否則媽媽就不喜歡你。

孩子有時候會相信,特別是幾個人反覆說,那還真是三人成虎了,大人都信,何況一個孩子,而當你的話被相信了,在孩子心裡產生的後果,估計你從來就沒有想過。

孩子會焦慮,甚至會討厭媽媽,牴觸媽媽,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這樣對孩子的成長的殺傷力很大,拜託你積一點口德,做孩子真不容易!

請不要讓我的孩子回答愛媽媽多還是愛爸爸多一些。

這樣的人還真多,還有一些人會問兒子:「你喜歡你媽媽一些還是喜歡你爸爸一些呀?」每次都讓他不知所措,但有些人還真來勁了,窮追不捨,一定要一個答案才停。

但很多時候,大人就爽了,看到小傢伙一副窘迫的樣子,然後就覺得自己成功了。

成功的讓這個娃難受了一次,真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和大人開開玩笑是調劑氛圍和增進感情的方法。

可是拜託,我並不需要你們這樣的親近和幫助。

可是礙於面子,不管是自己的親人還是陌生人的逗樂。

總是無法去直接回擊,只能默默保護。

真的希望所有的大人都能管住自己的嘴。

不要捉弄我們的孩子。

你用來解悶或者取樂的玩笑話,也許讓孩子焦慮,甚至會討厭父母,牴觸父母,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這樣對孩子的成長的殺傷力很大,做孩子其實不容易。

當然,我們無法給孩子過濾這些不知何時就襲來的問題。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2

下面這五句話,是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不經意會說出口的話,但也是最傷孩子心的話:

1你是哥哥/姐姐,怎麼就不讓著點弟弟/妹妹呢?

大家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學會了「謙讓」這倆字,而從小爸媽也都教你,年紀大的要讓小的,而正是這種你認為亘古不變的處世之道害孩子失去了個性。

看下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兩個小孩子在一起玩,突然爭奪起一個玩具,這時候大人走過來,都會勸自己的孩子讓著對方的小朋友,甚至會出現家長罵自己的小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不知道讓著點弟弟。

如果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家長,估計也是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吧,在當時那種情形下,有沒有覺得特別憤憤不平。

那麼,如果當兩個孩子在爭搶玩具時,父母應該如何處理,才會更好呢?

首先,父母不要去干涉孩子,他們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並且會找到一個兩個人都能接受的方式。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2到4歲的孩子處於自我意識發展的高峰期。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學會分享,更沒有學會謙讓,也不知道分享與謙讓意味著什麼。

在他們看來,自己所有的東西應該由自己分配,所有的事物都應該遵從自己的意願。

當他們選擇壓抑自己的意願去迎合父母的要求時,內心必然備受煎熬。

其實,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也是他們學著處理人際關係的最好時機,一般,家長干涉越少,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不僅能讓孩子學著解決矛盾,還可以學會合作與分享。

其次,一個孩子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在未經過他人同意下擅自拿取,本不是一個值得鼓勵的行為,雖然對於孩子本身來說並沒有過錯,他只是在表達對這個玩具的喜愛,而他也並不知道這是個不好的行為,但是如果大人不阻止,他就會形成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只要拿就好的錯覺。

請考慮孩子的情緒。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本來就對別人擅自拿他的東西表示不開心,而父母反而責怪他是錯的,會爆發出憤怒而沮喪。

這時候父母需要贊同他的情緒,讓孩子自己做錯選擇,告訴他另外小朋友沒經過他的同意拿走玩具是錯的,如果他願意將玩具給另外小朋友玩,那就先給他玩一會,可以先玩會別的玩具,如果不願意那就帶著它將玩具拿回來。

2你讓給弟弟/妹妹玩一會兒啊,要學會分享,不能這麼自私哦!

有個朋友經常跟我訴苦,說她家的孩子從來不讓別的小朋友的玩自己的玩具,她覺得孩子現在變得太自私了,無論怎麼說都沒用,這樣的行為真的是自私嗎?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跟孩子說,才會更好一點呢?

「寶寶,這是你的東西,你有權利決定給誰玩,我們尊重你的決定,即使你不願意分享給弟弟,也沒關係。

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父母一定不要強迫孩子把他的東西分享出來,甚至說孩子自私。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父母要告訴孩子:付出也是要有底線的,如果別人的要求不合理,如果你不想,那就可以拒絕。

在別的小朋友想要孩子手中的玩具時,父母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你給了小朋友,他是不是會很高興?

或者:如果你沒給,小朋友失望而歸,你想看到他這樣嗎?

如此澄清了對方的感受,孩子就會懂得「分享」這一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就會自己思考要不要分享,即使這一次還未學會,下次也會再次衡量他人感受。

3你已經是大孩子了,怎麼還這麼不懂事呢?

都說「別人家的孩子」是孩子的死敵,現在父母都知道,不要總在孩子面前說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同樣的,即使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的比較,對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特性的孩子,即使出生在同一個家庭,也有可能一個內向,一個外向,一個話嘮,一個話少。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將兩個孩子進行比較,哪怕只是無意的一句話,也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那麼,怎麼說才會更好一點呢?

「等一下會有客人上門,你上午玩的玩具還堆在那裡,亂糟糟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家裡收拾整齊一點招待客人呢?如果你現在願意和我一起動手,那就真是幫了我的大忙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就事論事,不要總是對兩個孩子進行比較,每個孩子都各有各的長處,也肯定會有缺點,要包容孩子的缺點,幫助孩子改正。

如果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說另一個孩子怎麼好怎麼好,只會讓被批評的這個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也會破壞孩子之間的情誼。

如果直接就某件事與孩子溝通,可能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並且照做。

3

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父母要記得給孩子補充心理營養。

個心理營養:愛

愛這個東西虛無縹緲,很多人長大了,幾乎失去了獲取它的能力。

但是孩子們卻能感知到,甚至如同呼吸離不開空氣。

孩子心理的成長,離不開愛。

因為父母的愛,讓孩子變得強大起來。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對周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們通過父母的神態、眼睛、行為、語言來認識這個世界。

什麼是安全的,什麼是危險的,從父母那裡學習,自己也開始去小心翼翼地探索,形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在最初的階段,父母的情緒平和以及陪伴、加上及時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就是安全感的最好來源。

➤父母的愛不應該帶著條件。

很多媽媽說,我當然愛我的孩子,甚至願意為孩子付出生命。

可是到了問題出現時,馬上就變得「有條件」了。

「你這麼不乖,不要叫我媽媽」

「你還這個樣子,我不愛你了,你離我越遠越好。

「你看看你們班那個誰誰誰,你能有他一半好,我就高興了。

以為自己對孩子有著滿滿的「愛」,但在潛意識裡就綁上了條件。

孩子從父母這裡獲取愛,也從父母這兒學會如何去愛。

父母是孩子學會表達愛的導師。

➤愛也需要發聲練習。

還記得有一次哄睡的時候。

我緊緊地抱著兒子,小小的他就急著掙脫,還問我「媽媽,你為什麼抱我這麼緊,不舒服。

「因為我愛你呀!」

他就沒有再動,還把我的手拉過去,放在自己的胸口,用兩隻小手抱著,睡著了。

有一次,他鑽進我的被窩。

我說你應該睡自己的被窩,為什麼來我的被窩呢?

「因為我愛你呀!」他跟我說。

「好吧」我也被瞬間擊倒。

就這樣,我們告訴孩子愛,孩子也回饋我們以愛。

第二個心理營養:尊重

愛,就如他所願,而非如你所願。

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不要覺得孩子的想法幼稚就忽視,甚至嘲笑。

有些東西孩子能做主就尊重孩子的選擇。

比如衣服的顏色,鞋子的款式。

還有他們選擇的朋友、書本。

都可以放開手讓孩子去選擇。

父母要需要尊重的是孩子的尊嚴。

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小小的尊嚴。

第三個心理營養:接納

我們誰都是不完美的,特別是成長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接納與鼓勵。

如果不留心就會讓孩子的內心種上自卑的種子。

自卑感往往深藏於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左右著大腦的價值觀,對行為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

很多人因為童年時期的一句話,就開始深深地批判自己。

接納孩子小小的情緒,接納孩子的不足,永遠站在孩子的一邊。

跟身體成長需要營養一樣,孩子也需要心理營養。

這樣的孩子,也會有孩子氣,也會有小脾氣,也會有缺點。

但是他們的內心善良、勇敢、陽光。

一個人的性格,幾乎在童年就開始定型。

一個人的幸福感也來源於內心的感受。

父母在孩子內心播下什麼樣的種子,終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我們做了父母,嘗遍人間甘苦後,會渴望給孩子什麼呢?學歷文憑和財富之外,最重要的應該是給孩子強大的內心。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親子成長的教育方式,請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孩子都是自願 分享 的嗎

在遊樂場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還沒同意,父母輕輕說一句「你要分享」,就自己作主把孩子的玩具給了其他孩子玩。每當這時,當年冬天發生的這一幕就會在我眼前浮現。我常常在想,那個大聲指責別人不分享的...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東西,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豆豆2歲了。有一次,媽媽帶他去參加朋友的聚會,幾家人的孩子在一起玩得很開心。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就聽到了爭執的聲音,幾位媽媽馬上過去看個究竟。原來豆豆喜歡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搶過來玩。媽媽上前...

越是強迫分享,寶寶越「小氣」!

「孔融讓梨」,是在中國傳承了2000年的故事。從小我們就知道有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在家裡吃梨時,讓哥哥弟弟們先挑,自己選擇最小的一個。分享與謙讓,是頌揚了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功...

家長的哪些小毛病,容易慣出熊孩子?

Q:什麼是熊孩子?日常生活中熊孩子是指調皮搗蛋、不聽家長話、亂哭亂鬧,經常讓人哭笑不得的小孩。其實3歲以內不存在家長所謂的熊孩子,這個階段的小孩子正處於用身體探索世界的階段,他們的很多行為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