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小氣,作家長的要不要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成長到2歲左右,突然性格變得多疑,老是愛問為什麼,也沒有之前那麼大方了,喜歡說:這是我的,都是我的這樣的話,有時候媽媽跟寶寶要東西,他也猶豫,很多敏感的媽媽暗自心傷,我一直對他這麼好,他居然對我還這麼小氣。
其實這是自我認識的萌芽!這樣的場景似乎很熟悉,大人有時候常常希望孩子大方一些,把吃的、玩的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可是孩子們往往很不很不配合,這也讓大人頗沒面子。
其實這個時候的孩子正處於「所有權」意識的萌芽中。
處於「所有權」意識萌芽期的寶寶,會主觀的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允許外人碰觸,表現出強烈的占有欲。
然而受「孔融讓梨」的傳統文化薰陶的大人看來,這種占有欲似乎很過分的,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禮讓的品格,但其實這有利於孩子發展出正確的所有權意識。
只有知道保護自己的所有權,才會尊重他人的所有權,也只有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才會願意將自己的東西和他人分享。
大約1歲半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期。
不過,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已經為自我認識的發展做好了準備,1歲以前的孩子經常啃咬自己的手腳,其實是這是他們在了解自己的身體;孩子投擲東西的遊戲,這是孩子在了解自我與對象(玩具)之間的關係,在感受自身的力量,學習區分自己和物體;孩子開始喜歡照鏡子,看到照片上的自己能叫出名字,這就是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的前兆。
3歲以後的孩子真正擁有了自我意識,能用語言表達你,我。
知道有大人與小孩之別,在挑選玩具的時候表現出了明顯的性別差異,能認識到別人與自己的不同。
面對孩子的小氣,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我們需要明白,孩子的這種表現是在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常態,因此,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時,我們也要尊重他的選擇,讓他們自己做主。
而家長能做的不是讓孩子一定要把自己的東西與別的小朋友分享,而是幫助孩子區分哪些是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可以去做主,而哪些是別人的東西,他不能亂動。
只有當孩子逐漸清晰「我的」和「別人的」界限時,他就會願意用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進行交換,也就真正學會了分享。
孩子拒絕分享,是不是會變得自私呢?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我在家的時候會經常的帶著寶寶去有小孩的家裡串門,基本上當寶寶遇到喜歡的玩具,而鄰居家的小孩在媽媽的勸說下,怎麼都抱著不撒手的時候,他們的媽媽經常會一臉尷尬的說「這孩子真是缺教,一點都不懂得分享!...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越是強迫分享,寶寶越「小氣」!
「孔融讓梨」,是在中國傳承了2000年的故事。從小我們就知道有一個叫孔融的小男孩,在家裡吃梨時,讓哥哥弟弟們先挑,自己選擇最小的一個。分享與謙讓,是頌揚了千年的傳統美德,也是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