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體罰會降低孩子的情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體罰會降低兒童的情商,並且削弱 兒童自制力,導致他們的行為表現更加糟糕。

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是通過對63名5~6歲兒童進行測試得出這一結論的。

其中一所學校對違規學生實行體罰;另外 一所則採用非體罰措施管理學生,所有的孩子生活的地區和家庭背景都大致相同。

研究人員通過讓這些孩子完成一系列任務測試其行為能力。

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受到體罰的學生行為能力明顯不如未受過體罰的學生。

這表明嚴酷的體罰可能損害兒童的表達能力和行為能力,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兒童的情商會受到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稱,體罰能使兒童迅速服從,但不能使他們明確理解規則和標準,所以可能導致兒童的自制力隨年齡增長降低。

體罰並不能教會兒童適當的行為,也無助於改善他們的學習。

有時候父母氣不過,常常也實施一些懲罰措施。

育兒專家認為,無論對孩子採取何種懲罰手段,父母需要謹記:懲罰不是目的,不能作為彰顯家長權威的手段,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才是目的。

不同年齡,「犯錯」有不同

對於男孩子而言,好像總有那麼一個年紀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狀態,就如《大宅門》里的白家七少爺,欺負兄弟、捉弄老師、在家玩火……氣得老娘一頓暴打,竟把這七少爺給打暈了過去。

不過,現在的家長對孩子採取「棒槌」方式的少了,但語言上的恐嚇還是很多見。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副園長吳冬梅說,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所犯的「錯誤」會有所不同,常引起家長生氣的行為有:

2-3歲的孩子:不好好吃飯、不按時睡覺、愛哭、刁蠻、任性等;

3-5歲的孩子:多動、多嘴、沒禮貌、做事拖拉、依賴性強等;

5-7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說謊、丟三落四、厭學、貪玩等;

7歲以後:變得逆反、頂嘴、倔強、不肯認錯等。

對於孩子以上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家長的懲罰,以前我們的父輩對子女的懲罰手段通常是責罵加體罰。

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的責罰手段也文明多了,以說教或裝模作樣地打小手、罰站、冷暴力(即長時間不理不睬)或用孩子懼怕的事物去嚇唬他們,如對年齡小的孩子,家長通常說得比較多的就是:「再不聽話,就丟掉你,讓人販子帶走,再也見不到爸媽」,「再這樣就把你送給乞丐」,「把你丟到動物園餵獅子」等等。

不過,吳冬梅提醒家 長,語言上的恐嚇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樣會造成不良影響。

懲罰有理有據,先定規矩再實施

吳冬梅說,教育孩子要「獎罰分明,獎懲並重」方能有效幫助孩子建立起是非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因而,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懲罰手段,在懲罰時必須適度。

在此,吳園長給家長們提了幾點建議:

1、規矩在前、懲罰在後

先定家規尤其重要,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日常行為規範與生活細則要求,約定在前,懲罰在後,共同商定對違約行為的處罰。

堅持實施「家規」,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守規則和懂道理。

   

2、控制情緒,理性處理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努力控制情緒,忌因暴怒而失控。

此時,建議家長不要「火冒三丈」地實施懲罰措施,應等情緒平靜後,才跟孩子講道理,避免因情緒失控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3、情感安撫,這是懲罰後不可缺少的

現代家長几乎都比較反對粗暴的懲罰方式,但冷暴力還是比較常見,由於孩子犯錯,家長採取長時間對孩子漠視的態度以懲罰。

吳園長認為,孩子犯錯,家長不能漠視不理,反而要做好情感安撫。

要知道,懲罰不是目的,更不能作為家長逞強和彰顯權威的手段。

孩子犯錯,怎樣懲罰最好?

每個孩子都會出現不良行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適當懲罰孩子是愛的表現,也是規範孩子行為的有效手段。

那麼,怎樣懲罰孩子,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1、「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轉化,一旦懲罰過重,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可是,懲罰得太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所以懲罰一定要適當。

有個孩子喜歡拿著羽毛球拍敲打別的物品,搞得球拍很容易壞。

爸爸告訴他:「半年以內不會給你買新球拍,希望你愛惜這個球拍!」半年不到,球拍壞了,爸爸硬是沒有給他買新球拍。

還有個孩子,上課的時候喜歡擺弄手機,老師把情況反映給家長。

家長剝奪了他三個月的手機使用權。

三個月過去後,家長把手機還給孩子,並告訴他:「如果還犯規,將剝奪半年的手機使用權。

懲罰必須以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傷害孩子的自尊為前提,目的是激起孩子的羞愧感。

所以要避免態度粗暴、生硬、諷刺、挖苦,更不能惡語中傷或體罰孩子。

2、懲罰要高明  

孩子做錯事,有的時候是沒能辨別事情的對和錯,所以懲罰孩子具有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品行的作用。

高明的懲罰,不是簡單地讓孩子罰站、罰抄、取消當月零花錢、幫父母做家務等,而是對孩子的成長帶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比如,孩子犯了錯誤,我們懲罰孩子背唐詩、為家裡做一件好事、孝順一次爺爺奶奶、寫一篇作文,以此激發孩子向善、向美、向上的心理。

  

3、懲罰要及時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懲罰的效果部分是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效果越好。

但是,如果當時情況不 適合懲罰孩子,比如有客人、父母有急事、孩子生病等,父母就要暫時放一放。

此外,懲罰一定要兌現。

一旦家長說了不做,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雷聲大雨點小」,孩子的負罪心理也會隨著父母的不重視而消失殆盡,收不到任何教育效果。

  

4、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被罰  

家長懲罰孩子,是根據錯誤的性質或所犯事情的大小選擇懲罰方法,目的是讓孩子不再犯錯誤。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有效的時間較短,不能持久。

很多時候,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卻沒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後還有再犯的可能。

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

在懲罰孩子前,要跟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懲罰他。

懲罰後,最好強化一次,確認一下孩子是否記住了自己錯在哪裡。


===關於我們===

答疑君致力於在線教育服務,與你共同關注孩子教育,分享教育經驗,交流學習心得。

您的孩子如有任何學業問題,請諮詢答疑君微信公眾帳號「gaozhongdayi」和「chuzhongdayi」,答疑君幫你的孩子解決學習困難,提高成績再也不是問題。

更多優質文章,請點下方答疑君訂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麼懲罰孩子才能無害有益?

女報記者 范開雲最近,家有3歲孩子的劉女士被孩子氣得不行,數次想把熊孩子揍一頓,但是想想朋友的勸告又生生把火氣壓了下去。「我聽說,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打孩子對孩子傷害特別大。」但是老公和父母的...

學習一下:美國父母如何有效地管教孩子

在美國家庭管教中,法律明令禁止任何人,包括父母對兒童進行體罰。當小孩子情緒失控、胡攪蠻纏或蠻橫哭鬧時,美國家長經常釆取二種方式:「Time Out」和「Time Limit」。孩子犯錯該懲罰嗎?...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