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怎麼罰?聰明媽媽會這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3歲以上孩子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往往都面臨著一個很讓人糾結的問題——到底應不應該懲罰孩子?
東東媽大寶正好處於這個階段,孩子到了三歲,真的好會頂嘴,耍賴,東東媽經常被氣得跳起。
氣在頭上的時候,東東媽腦海里好像出現惡魔與天使的對話:你打她懲罰一下,要不然她根本不知道對錯。
打孩子只會證明你有多無能~啊~罰,不罰?
說實話,東東媽也是有打過孩子的,每次打完看著孩子怯怯地看著自己就覺得好後悔,好內疚,好失敗,好無能~
但是東東媽還是認為,孩子犯錯,必須要接受懲罰,必須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只是打孩子並不是一個好的懲罰手段,東東媽已經認識到錯誤了,在這立flag,改。
如果懲罰孩子,什麼方式比較合適?使用這些方法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1
罰,但絕不體罰
對於體罰,很多家長都知道是不好的,我們這一代人,誰小時候沒挨過爸媽揍,當然也是知道體罰對孩子不好,可是更多的家長仍然還抱著「必要的時候也得要打的心態」。
不打不成器,慈母多敗兒至今仍獲得不少家長的認可。
但是,體罰其實是效率較低、成本過高的一種的懲罰手段,不能和我們要說的懲罰劃等號。
其次,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理解規則、認識錯誤,但體罰很多時候只會讓孩子一犯再犯。
比如偷吃零食,雖然短期內孩子會因為體罰而停止這個行為,可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行為本身不對,一段時間過後,如果再次偷吃成功,這個行為反而會被強化,就會出現說了也不聽的情況。
最後,體罰還會導致孩子在處理問題時更偏向於逃避責任、尋求藉口。
還有些孩子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惡性循環,這也和父母經常採用體罰有關。
2
懲罰孩子時,要避免什麼?
1.避免嘮叨、埋怨、呵斥。
孩子鬧禍,家長嘮叨、埋怨,進而呵斥,這是中國家庭里經常上演的家常劇。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個玻璃杯或把家裡的擺飾弄壞了,有些家長心疼啊,抓狂啊,恨不得立馬把孩子撕了,於是罵罵咧咧,囉里八嗦地開啟了唐僧模式。
想當初,東東小時候也曾被這樣懲罰過。
經常性的嘮叨和呵斥,會導致孩子耳朵「失聰」,對家長的話產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於衷,使「訓教」失去效果。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定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然後觀察孩子的反應再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2.避免翻舊帳。
有些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或闖禍後,情緒總無比激動,開啟「倒鹹菜梗」模式,陳年老帳都翻出來,每帳細細解剖評說。
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丟失自信,有的孩子甚至認為父母是在找茬整他,對改錯失去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家長教育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舊帳。
3.避免諷刺挖苦。
孩子犯錯後,有些家長總以為話不能說得太含蓄,要不然孩子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於是那些尖酸刻薄、挖苦諷刺的話就如一把尖刀狠狠刺向孩子,這樣的行為,只會傷孩子,並無教育作用。
懲罰的方式和手段絕對不能是家長的指責和謾罵。
4.避免沒完沒了。
孩子犯了錯,接受了懲罰,也承認了錯誤,但有些家長卻總是無法輕易饒了孩子,總會在事情發生後沒完沒了的碎碎念。
如孩子打碎了杯子,家長喝茶時想起,叨下孩子;吃飯時想起,又責怪孩子幾句;睡覺時,又總結了杯子破碎事件的來龍去脈。
一隻杯子多大事啊?有必要因只杯子把孩子逼瘋嗎?
5.避免情緒不良時對孩子進行懲罰。
現在社會,我們家長都挺累的,在自己筋疲力盡再加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任何的任性小舉動,都會讓自己崩潰。
家長在心情不好時很難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惡劣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其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建議家長切勿在醉酒之後或身心疲倦、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的時候懲罰孩子,以免過激失態,影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也會深深傷害孩子。
3
善用「自然懲罰」建立規則意識
所謂的自然懲罰指的是利用事件原有的懲罰結果去懲罰孩子,不再添加人為的懲罰項目。
就說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
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狠狠批評一頓,然後接著追在孩子身後餵著吃,或者賭氣給孩子斷幾頓。
其實,如果孩子在飯點鬧著不吃,而之後孩子餓了再去要吃的你不給,如此堅持幾次,孩子在飯點就會很乖地吃飯。
這是因為孩子接受了不在飯點吃飯,就沒有飯吃就會挨餓這樣的自然懲罰結果。
當然,家長最好在孩子承受了這樣一個自然懲罰的結果後,給孩子澄清規則,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係。
自然懲罰有什麼好處呢?
3~5 歲的孩子正處在一個對外界世界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懲罰可以加強他們的規則意識,還可以加強孩子對於世界的自主探索慾望,培養自主性與責任意識,而規則、自主、責任又直接關係到升入小學後一個關鍵的學習品質——意志力的成長。
善用與慣用自然懲罰,不僅會讓教育省力,更可以幫助孩子成長。
4
沒有解釋的懲罰等於無用功
懲罰是為了解釋與內化規則,然而多數情況下,很多家長都只是讓懲罰停留在了表面的罰,沒有為孩子解釋懲罰背後的原因和懲罰的目的。
懲罰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孩子從罰的行為結果認識到規則,從對規則的認識,逐步內化形成自律的習慣。
例如,同樣是對於遲到,不同的表達方式對規則的闡述深度是不同的:
不能遲到,不然你自己看著辦——這是對於上學不能遲到這一規則的簡單告知。
不能遲到,因為如果遲到了,學不到知識,也沒有辦法和自己朋友一起玩,我記得今天還有你喜歡的課程——這是對於規則的解釋和內化的過程。
家長要解釋清楚懲罰的意義,而不是簡單地讓孩子接受懲罰,單純停止行為,但卻對於規則本身沒有領悟。
對於規則的解釋是懲罰最關鍵的部分!再多、再好的方法,沒有解釋都是無用功,過後的解釋非常重要!
5
懲罰的原則和底線
對於懲罰,家長需要把握好幾個原則和底線:
-
懲罰也需要事前準備,和孩子溝通、確認,不能因心情而定,因事情隨意定。
-
立即執行,不要過幾天再說。
立即實施是對於犯錯行為的一種有效遏制。 -
懲罰最基本的底線不能因為情況輕易改動,懲罰內容不能隨意修改,需要修改要和孩子商討確認。
-
就事論事,不給孩子貼標籤,不算總帳,不事後追加懲罰。
-
懲罰要因人而異。
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性格,有什麼軟肋需要避諱,最適合用哪種方式懲罰。
在懲罰的過程中可以懲罰錯誤,但不能傷了孩子的自尊。 -
不管什麼原因,都不在公開場合懲罰孩子。
這樣只會激起孩子恥辱、憤恨的感受,弱化懲罰的效用,強化自卑的心態。
很多人一談到懲罰孩子,就會想到打孩子。
其實這個觀念本身就不正確,首先你必須明確懲罰的目的是要內化規則,讓孩子分清對與錯.
一個孩子的三觀正不正,這個階段很關鍵啊,爸爸媽媽千萬別走歪了。
本文部分來源丁香媽媽,秦楠。
關注我們~一起為了孩子~
智慧媽媽懲罰寶寶的六大原則,非常實用,果斷收藏!
現如今,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在「愛與自由」這面大旗之下,懲罰這個本來很中性的詞似乎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個不能隨便說、更不敢輕易用的「惡魔」。在很多人眼裡,懲罰幾乎就等同於打罵和折磨。因為極力反對懲罰...
6個不打屁股懲罰孩子的有效方法,最後一個更絕了!
大多數家長明白一個道理:明知道知道打罵孩子不好,但是大多數時候火氣一來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去打孩子,打完了又在深深的懊悔當中不能自拔,可憐的是孩子,有問題的是家長。
怎麼懲罰孩子才能無害有益?
女報記者 范開雲最近,家有3歲孩子的劉女士被孩子氣得不行,數次想把熊孩子揍一頓,但是想想朋友的勸告又生生把火氣壓了下去。「我聽說,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打孩子對孩子傷害特別大。」但是老公和父母的...
犯錯體罰會降低孩子的情商
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體罰會降低兒童的情商,並且削弱 兒童自制力,導致他們的行為表現更加糟糕。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是通過對63名5~6歲兒童進行測試得出這一結論的。其中一所學校對違規學生...
孩子犯錯後,家長正確的打開方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成人還是孩童。在成長的道路中,孩子犯錯也是各式各樣,最常見的錯誤有說謊、攻擊行為和偷竊行為等。當發現孩子犯錯後,家長正確的教育是怎樣的。教育小貼士
「兒童 · 教育」你以為你的嬌縱是愛和自由?
Hi~ o(* ̄▽ ̄*)ブ 我是Sumemr媽咪,愛碼字的設計獅,感性的理科女青年,育有2歲女寶Summer,活潑可愛小吃貨一枚。賦我原創洪荒之力,助你成就全能媽咪。專注0-6歲科學餵養 · 成...
家庭教育專家:教育孩子不止是表揚,爸媽還要善於運用恰當的懲罰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孫雲曉曾經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說孩子需要表揚、賞識,也同樣需要...
打屁屁會打出精神病,這麼科學的方法你怎麼不學?
現如今,「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觀念可能依然存在某些家長心中。但根據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報告指出,孩子自小被打屁股,並不能幫助孩子變乖,還可能增加其攻擊性,罹患精神疾病及憂鬱症的機率也會有所增加。
心理諮詢師教育專家:如何「打孩子」是個技術活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楊鳴宇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古話曾被許多父母當成教子「座右銘」,但是這句座右銘與現代一些父母的教育理念又大相逕庭。不少父母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動了手,事後又怕給孩子留...
探討|熊孩子究竟該不該打?
近來「熊孩子」已然成了一個熱詞,這本是北方地區形容孩子不懂事、調皮的一句方言,帶著相當程度的親昵成份(各地這樣的方言也很多),但是,現在「熊孩子」這個詞一出現,親昵的嗔怪很少,指責、怨忿和無奈更...
學會不打罵孩子而「懲罰」了孩子才是智慧父母!
學會不打罵孩子而「懲罰」了孩子才是智慧父母!母嬰育兒小編推薦閱讀:你打罵孩子後是不是於心不忍?是不是看著可愛的孩子心痛?但不打又不聽話怎麼辦?我的育兒理念一直在強調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