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媽媽都不在,家裡卻多了個愛管閒事的小事兒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案例:
妞妞五歲了,她很喜歡跟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一起玩,這群玩伴中有的人受了委屈就會過來找妞妞姐姐,妞妞就會為她們打抱不平,因為都是些女孩兒,所以一般不會打架,但是會擺事實說道理。
在我們成人看來十分滑稽,因為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過最近妞妞的情況有些變化,不但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時喜歡發號施令,管東管西,就是在家裡也是如此。
爸爸的鞋帶開了,妞妞說:「王**,你的鞋帶開了,這麼大歲數的人連鞋帶都系不好,然後就去把爸爸的鞋帶系成了死扣!」此話一出,搞得爸爸很尷尬,看著鞋帶又哭笑不得。
還有一次媽媽把手機放在了妞妞的床上,過了一會兒就忘了,到處找。
妞妞發現了手機,端著肩對媽媽說:「能不能長點兒記性,手機到處亂放,看你丟了咋辦?」媽媽頓時像噎住了一樣。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很多,只要她覺得不順眼的都要說上兩句,管上一管。
原因:
一般來講,孩子愛管閒事主要有三個原因:
1.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別人。
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接收了很多關於「樂於助人」、「行俠仗義」的教育,小孩子的心理都是非常有正義感的,他們非常希望自己能幫助別人。
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能力有限往往會越幫越忙,有時還會因為處理不當,使結果更糟糕。
2.孩子自身的交往需求。
有的時候,小孩子管閒事不一定是要幫助,而是想通過支配別人來滿足自己的交往慾望。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一旦沒有人常和他交談,他就會覺得無聊,獨生子女這種情況尤其多,而「管閒事」會替他們找到交往對象。
3.對家長的模仿而形成的習慣。
就像妞妞,家長對她的影響就很大。
妞妞的奶奶退休前是中學校長,在學校一言堂、回到家也是常常發號施令。
妞妞的姥姥過去是機關幹部,常常組織活動,口才極好,在家裡也是非常有話語權。
這對老人輪流照顧妞妞直到上幼兒園,影響可見一斑。
方法:
1.指導孩子交友,幫助朋友義不容辭,彈藥保持一個合理的度。
2.表揚孩子的行為,對於孩子的「管閒事行為,家長要給予正面的鼓勵。
但在此基礎上還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水平,樹立是非觀念,避免「幫倒忙」。
3.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管閒事」。
要常常提醒孩子無論什麼事都要量力而行,自作主張、自不量力會適得其反。
4.引導孩子多觀察生活。
我們不否定孩子「管閒事」是為了保護並激發孩子的正義感和求知慾。
孩子自控能力差,精力也有限,因此要引導孩子多觀察多彩的生活,當他們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管閒事」就不會出現偏差了。
5.家長,尤其是和孩子親近,朝夕相處的人,在孩子語言發育階段,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說話的語氣態度,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模仿,但他們卻不是完全清楚其中的意義。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小小商學院微信公共平台:child_biz
版權聲明:《小小商學院》享有系列文章的全部版權,未經本公司授權,任何機構和個人均不得轉載或用於商業用途。
班上有攻擊傾向的小朋友,該怎麼辦?
糖糖的爸爸媽媽都是80後的年輕家長,最近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小兩口都不是北京人,大學畢業後到北京發展,經過幾年的奮鬥,把家安在了燕郊。這裡雖然遠離市區,但是終究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安定下來...
孩子被小朋友打了,你是叫他打回去還是叫他不打?
現在很多寶媽,都非常注重兒童教育,注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建設。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品德,家長們在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之後,總是語重心長、循循善誘:「他肯定不是故意,寶貝,我們原諒他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