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攻擊傾向的小朋友,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糖糖的爸爸媽媽都是80後的年輕家長,最近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

小兩口都不是北京人,大學畢業後到北京發展,經過幾年的奮鬥,把家安在了燕郊。

這裡雖然遠離市區,但是終究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

安定下來後,很快便有了小寶寶糖糖。

9月份,3歲的糖糖上幼兒園了。

為了方便接送,糖糖被送進了小區里的一所民辦幼兒園,入園沒幾天,爸爸媽媽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因為是小區內部的幼兒園,所以大都是小區里的孩子。

小區人文環境的弊端,在幼兒園裡體現得尤為突出。

這裡的人員結構比較複雜,有像他們一樣正在奮鬥的80後,也有當地回遷的農民以及附近做生意的商販。

在城市生活中,我們很難選擇左右鄰居,大人的基本素質、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標準差異很大。

糖糖媽媽發現這裡的小孩子都有很強的攻擊行為,僅僅一個周末,糖糖就被打哭了三次,而且都是沒有什麼原因的被別的小孩子追打,這讓糖糖媽既心疼又惱火。

可既然是孩子之間的衝突,書上也說孩子間的矛盾要讓孩子自己解決,也不好多說什麼了。

更何況她曾親眼看到一個小男孩打了糖糖以後,那個小男孩的媽媽抓起糖糖的手扇向自己的兒子,口裡還高喊著:「你打回去,打回去他下次就不欺負你了。

孩子的行為是在家庭環境中、記家長們的言行的影響下養成的。

如果家長不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又怎麼可能期待這麼小的孩子自我修正呢?

糖糖的個性又比較內向膽怯,在類似的情況發生之後,糖糖對與小朋友一起玩都產生了排斥心理和交往困難。

糖糖這個年齡正是人際交往的關鍵期。

糖糖媽急壞了,還要不要和這些小朋友一起玩、做朋友呢?還是要給糖糖轉園呢?

在這個問題上,家長首先要放平心態,任何一個環境都不能說是百分之百地利於孩子成長。

同樣也不會有一個環境對孩子成長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主要在於家長的引導以及如何幫助小朋友懂得趨利避害和合理選擇。

對於小區幼兒園內的孩子,我們不能先入為主的排斥,其實對於孩子選擇朋友,首先的原則就是從孩子的自己的角度出發。

孩子和成人都會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朋友,糖糖面對有攻擊行為的孩子時,最終也不會選擇和他做朋友。

這就是通過孩子自己的選擇與實踐做出的篩選。

這是一個自然過程,家長多注意觀察和引導,不必太緊張。

如果因為遇到攻擊行為的幼兒,孩子就懼怕與人交往,拒絕交友了,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

朋友對幼兒的幫助是他人或任何教育方式都不能代替的。

所以建議家長擴大孩子的交際圈,幫助他們去尋找更廣泛的交際範圍,相信糖糖會從中找到合適的朋友。

要通過形成正面的印象,給孩子消除此前留下的陰影,讓她感受來自朋友的友愛與快樂,建立正確的良性的體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與小夥伴發生衝突,如何讓壞事變好事?

孩子與同伴交往是使其社會性得到發展的重要途徑,許多父母也深深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都積極地鼓勵孩子與小夥伴交往。但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及對事物認知能力的不成熟,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矛盾。這...

如何讓孩子在幼兒園「不吃虧」

妞對我說,班裡有個小男生老推他!我聽了,想都沒想:你也推他!妞說,他力氣大,推不過啊!聽完這話,我蒙圈了,誰都不希望自家孩子吃虧,我們從不主張讓自家的娃兒欺負人,但也絕不忍受自家的娃兒被別人欺負...

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觀察與分析

一、幼兒攻擊性行為幼兒攻擊性行為指的是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害時,幼兒出現身體上的進攻,言語上的攻擊等侵犯性行為,是在幼兒階段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打、踢、咬、大聲叫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