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些東西你不必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藍雪兒/關注我:心事傾訴樹洞(xsqssd)

首f:時尚育兒觀(shishangyuerguan)

1

孩子在兩歲半以後,開始有了歸屬權意識。

媽媽的是我的,爸爸的是我的,爺爺奶奶的也是我的,只要是我家裡的東西,全都是我的。

寶寶開始知道什麼東西是我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

如果寶寶在這個年紀被搶了玩具或者好吃的,就會發展成一場規模不小的衝突。

大人們自然希望寶寶學會分享,顯得自己家的孩子多麼有教養。

在成人的世界裡,玩具零食都是可以分享的,分享既能減少孩子之間的衝突,又能讓場面看起來其樂融融。

看,孩子們懂得分享,多有家教。

然而在幼小的孩子心目中,並非如此,寶寶會覺得:那明明是我的東西,你為什麼要搶我的?

孩子在幼兒園開始就接受分享教育,好玩的玩具要一起分享,好吃的零食也要一起分享,發展到後來,鉛筆橡皮都要分享。

懂得分享的孩子具有善良的美好品質,但是分享也需要互動起來才能讓孩子真切感受到快樂。

比如今天小欣和小美一起玩,小欣把每天抱在懷裡的小熊娃娃分享給了小美,小美並沒有什麼東西分享給小欣。

第二天,小欣又帶了一個小兔娃娃去找小美玩,小美說:「小欣,你把小兔娃娃分享給我吧,我很喜歡小兔耶。

小欣雖然萬分不舍,卻因為想起媽媽的話,而不得不忍痛割愛。

媽媽時常教育小欣說:「小朋友之間要懂得分享,不可以那麼自私哦。

小美抱著小欣的小兔娃娃,拆開了一包零食,她一邊吃一邊搖晃著包裝袋炫耀:「小欣,這是我奶奶給我買的,好好吃哦,就不給你吃,饞死你!」

小欣嘴巴撅了撅,還是忍不住,「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她哭著跑回家,說再也不想跟小美一起玩了。

所以,即便是分享這樣的美德,也要有互動才能產生快樂。

一個不想跟你互動的人,你為什麼執意要讓孩子委屈自己,分享掉自己心愛的東西呢?

2

我家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經常丟鉛筆橡皮,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嚴重到今天拿了一塊新橡皮到學校,下午放學回家就沒有了,次日給她放上一塊新的,第二天回來又沒有了。

期中考試的時候,她的數學考了個C,我問她為什麼考那麼差,她說因為橡皮丟了。

鉛筆盒裡沒有橡皮,對於小學生來說,可是天大的事情,尤其是考試的時候,很多地方需要修改,又沒有橡皮,只能坐立不安熬到考試結束,結果就考了個C。

我忍無可忍,決定在家長群里說一下這件事情。

結果,群里也有一個家長跳出來,說她家孩子每天丟文具,因為她脾氣暴躁,還打了孩子一巴掌,責怪孩子連自己的東西都看不住。

那個家長說著說著就語氣激憤起來,說誰家買不起鉛筆橡皮,她批發一盒給她,不要每天偷別人的,影響別人學習。

然後群里熱鬧起來,有的家長說不要在群里發表這樣負面的言論,有的家長說也許孩子之間互相分享,把鉛筆橡皮給分享出去了,身為家長,不能教育孩子自私,懂得分享是一種美德。

那位同我家孩子一樣丟文具的孩子家長說:小時候偷針,大了偷金。

別以為現在占了大便宜,孩子的品德壞掉了,長大以後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按捺不住,說:懂得分享固然沒有錯,但是那位一直拿別人鉛筆橡皮的同學,能不能自己買鉛筆橡皮?身為孩子家長,真的不認識自己孩子鉛筆盒裡的文具,是不是自己買的嗎?要一直等著別人分享給你用嗎?鉛筆橡皮全部分享給你用了,別人用什麼?

最後老師站出來說,這樣的事情以後私發給他,他會找同學溝通詢問。

這場發生在群里關於分享與不分享的問題暫時結束。

然而,從此以後,孩子丟失鉛筆橡皮的次數減少了。

有些人把分享變成了一種道德綁架,你家孩子有家教嗎?有家教就要把東西分享給我!

然而他忘了,分享是要發自內心的贈予,別人不想給你,你不說一聲就拿走了,那就不叫分享,那叫作「偷」。

3

有一位母親帶著自己四歲的兒子小樂出去玩的時候,因為帶了一包的玩具,引來五六個陌生的孩子,他們紛紛伸手,討要玩具,小樂頓時變得很緊張,把自己的玩具都收進了包里,護在胸前,生怕玩具被他們奪走。

如果換做其他父母,或許會勸解孩子說:「小朋友不要這麼小氣,要懂得分享。

」「把玩具分給小朋友一起玩吧,媽媽還會給你買更多的玩具。

然而小樂的媽媽並沒有這樣說,她說:「小樂,你不想分享這些玩具,可以拒絕!」

小樂大聲地說:「這些是我最喜歡的玩具,我不想把這些玩具給你們!」

那幾個陌生的小朋友這才怏怏離去,有的抱著自己父母的大腿控訴小樂小氣,但是小樂不在乎,他很開心媽媽允許他說不。

因為他真的不想分享這些玩具。

小樂的媽媽說:「我的孩子沒有義務和你們分享。

我並不是小氣,我的目的只是想告訴我的孩子,如何像大人一樣行為處事。

我知道有些人因為從小不懂分享,長大變得自私自利。

但我知道更多的是,很多人因為從小想說「不」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一輩子都不懂拒絕,害怕說拒絕,只會討好別人,一味委屈自己。

在不斷滿足別人的各種要求中,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有些自私自利的人,只會一味索取,不懂付出。

假如孩子長大後遇到這樣的人,不懂拒絕,一味迎合,那他必然生活得不快樂。

學會說「不」,比學會分享更加重要。

即便是大人,我們真的就能時時刻刻分清,什麼是可以分享,什麼是自願分享,什麼又是不能分享的呢?

如果不能,我們憑什麼要求孩子一定要分享呢?

4

對於從小就懂得分享的孩子,長大後也依然保持著這樣的習慣。

陳薇大學畢業後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她租了一間很小的公寓,月工資的一半用來交房租,剩下的錢只有省吃儉用才夠用,真的到了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地步。

同學張玉玉突然打來電話,說要來陳薇所在的城市找工作,陳薇很高興,去車站接了張玉玉。

張玉玉拎著行禮住在了陳薇家裡,開始時,張玉玉還每天出去找工作,可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

到最後,張玉玉乾脆也不出去找工作了,而是每天窩在陳薇的公寓里玩遊戲,啃方便麵。

陳薇漸生不滿,張玉玉住了三個月,沒有負擔一分錢房租費,也沒有掏過水電費,甚至方便麵都是陳薇買來的。

本來陳薇的工資就不夠她一個人花銷,現在又多了一張嘴吃飯,她真的開始借錢度日了。

陳薇不是一個喜歡麻煩別人的人,她只能向自己的父母要錢。

陳薇也想趕走張玉玉,但是礙於情面,不好意思開口。

只得勸說張玉玉趕緊找工作,然而張玉玉卻只是口頭答應,依然我行我素。

父母在得知她的情況後,對陳薇說:「你應該跟張玉玉說清楚,你可以繼續住下去,但是必須要分擔房租費,也要交一半的伙食費。

不然,就請離開。

也許她會說反正公寓的房租你都已經交過了,多我一個人住也沒什麼,但是我憑什麼要讓你不付出一分錢代價就住在這裡呢?我又不是你的父母,憑什麼要供養你吃喝呢?」

陳薇在父母的鼓勵下,對張玉玉說了上面的話,張玉玉卻嗤之以鼻,說陳薇自私不懂分享。

陳薇這才明白,她幾個月的供養與付出,並未換來張玉玉的半句好話,她二話不說便將張玉玉的行禮丟出門外,並與她斷絕了往來。

孩子,有些東西你真的不必分享。

遠離消耗你的人,你才能快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捨不得教育孩子,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最近有兩件事引起了特別多的關注。7月23日下午,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一家人自駕游,其中兩名女遊客,在猛獸區下車後,被老虎襲擊,1死1傷。日前有孩子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逗弄乳貓,被母貓抓傷,遊客投訴...

家長自以為的教養,對孩子真的好嗎

小區里,文文正拿著自己的小汽車玩得不亦樂乎,隔壁鄰居家的一個小男孩看見了也想玩一下,但是文文不肯,於是媽媽突然一聲怒吼,讓文文把自己的玩具讓出來,文文很委屈,迫於媽媽的威嚴,文文無奈地把玩具讓出...

子不孝父之過,一點都不差!

家教是指家庭內道德、禮節的教育。家教的意義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家教是個體社會化非常重要的途徑。每當遇到沒有家教的孩子,恨不得使出霹靂旋風如來神腿將他一腳踢飛接下來與大家分享幾...

搶玩具的孩子,這樣「治」

孩子們搶玩具是很多家長頭疼的的問題。尤其是遇到比較霸道的小朋友,不替孩子出頭吧,怕孩子會吃虧;出面替孩子擺平吧,又怕孩子會變懦弱,以後都不敢自己解決問題了。到底要幫他出頭?還是教他禮讓?怎樣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