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玩具的孩子,這樣「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們搶玩具是很多家長頭疼的的問題。

尤其是遇到比較霸道的小朋友,不替孩子出頭吧,怕孩子會吃虧;出面替孩子擺平吧,又怕孩子會變懦弱,以後都不敢自己解決問題了。

到底要幫他出頭?還是教他禮讓?怎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呢?

1、處理不當會同時傷害到兩個孩子

繼去年的「遊樂場潑婦事件」後,最近的一個新聞,再次讓人震驚於什麼叫「護犢子」!

如此處理,孩子就真的被保護了嗎?

並沒有。

在媽媽打另一位小朋友時,這個小女孩在拉媽媽的衣服。

她試圖阻止媽媽。

這位媽媽的處理方式,不僅剝奪了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也為孩子演示了暴力解決衝突的畫面,無疑對孩子是莫大的傷害。

2、如果孩子能處理好,家長便不用介入

哈佛心理學博士劉軒曾經分享過他兩個孩子搶玩具的故事:

孩子們發生爭執時,如果孩子可以自己處理好,家長是無需介入的。

把解決問題的機會留給孩子。

他們或許會用真誠的態度,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

仔細想想,孩子爭執的過程,不正是孩子抗挫能力的鍛鍊過程嗎。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怎麼和別人交往,懂得了如何在社交中建立彼此都舒服的界限感。

3、孩子的玩具,孩子自己做主

孩子出現這樣的症狀,很多家長都誤以為自家孩子自私、小氣,甚至財迷,其實,這只是孩子物權意識發展階段的正常表現。

孩子物權意識發展的規律大致是這樣的:

0~1歲,我的東西誰都可以拿;

1~2歲,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2~3歲,我的東西你不能碰;

3~4歲,在父母的引導下可以分享;

4~5歲,集體東西也是自己的;

5~6歲,可以主動分享。

也就是說,在孩子3歲之前,家長最好不要勸孩子去分享。

3歲以後父母可以試著建議孩子去分享,但前提條件是一定不能強迫孩子。

在孩子5歲以後,才會逐漸有意識地主動分享自己的東西。

生活中,當孩子因為玩具而發生衝突的時候,無論是勸誡孩子要分享的父母,還是默許孩子搶東西的父母,亦或者擅自做主將孩子東西送人的父母,其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沒有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且邊界意識模糊。

知乎答主璐璐媽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這才是對孩子的真正尊重。

父母隨意處置孩子的玩具,自作主張給孩子扔了或者送人,這都是一種越界行為。

沒有被「強制」分享過的孩子,是沒有被打擾的孩子,他們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人。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加懂得尊重的含義,懂得拒絕、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

4、當孩子們的矛盾無法調和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當遇到很強勢的熊孩子,並衝突激化後,我們應該要自己的孩子注意這幾點:

①首先學會保護自己

讓孩子知道,如果拗不過對方,沒辦法去保護自己的玩具,那就趕緊去保護自己。

②學會堅持,禮貌處理

在保證了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試圖去要回自己的玩具。

但是當孩子失敗時,我們不要帶著批評的語氣去指責孩子,我們一定要稱讚孩子說:「你做得很對」,然後告訴孩子:「我們一起試試看,能不能把玩具要回來。

③家長如何示範給孩子

也許會有家長問,那如果熊孩子依然拒絕怎麼辦?

這就需要家長的堅持了,這時家長一定要手握住玩具不放,告訴孩子,

「請你放開手,這是我家孩子的玩具」,一直到他放開。

然後你再抱抱那個孩子,說:「謝謝你。

或者,讓自己的孩子說謝謝。

請家長注意語氣與態度,堅持≠搶。

只是握住孩子手中的玩具,一直到他鬆開雙手。

在經歷這樣的堅持過程後,那個強勢的孩子也會成長起自己的自控能力。

如果他媽媽在旁邊,你可以把他媽媽拉到一邊,跟她溝通:

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在人群中的行為準則,如果強行拿了別人的東西,應該還給別人。

這是一個良好的品質。

④家長什麼時候介入合適

當玩具被搶時,如果你的孩子不對別人搶玩具的行為感到煩惱,如果他在別人搶走玩具後仍然心滿意足地去挑選另外一個玩具,如果他自得其樂並且喜歡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強制將玩具要回來。

當玩具被搶時,如果他能主動把自己的東西要回來,說明他有能力保護自己的物品,也很好,隨他去。

但如果他想要又要不回來,還哭了,說明他在乎。

而且玩具本來就是他的

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介入了,按照上面的方法,幫助孩子以堅定但和善的方式,拿回屬於自己的玩具。

要注意:

這個過程中,如果有孩子情緒過於激動,無法完成這些步驟,就暫時讓激動的孩子離開現場,平靜一下之後,再繼續流程。

如果碰上不太作為,放任自己孩子的父母,你也沒有資格幫對方教育孩子,敬而遠之就好了。

沒有規則束縛的熊孩子,惹不起躲得起,帶孩子儘量避開,不要給他傷害自己孩子的機會。

孩子的世界,小事將來也會成為大事。

關於搶玩具這件事,此刻你心裡或許已有了最好的處理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確面對孩子的「自私」,家長要這樣做

孩子到了自我意識萌生的階段,有時會出現一些「自私」的行為,比較常見的有霸占玩具、私藏東西、搶占家人等。很多父母感到很頭疼,對此「自私」行為所採取的政策就是斥責打罵, 希望孩子不要養成自私的壞習慣...

玩具被搶,要不要教孩子搶回來?

小孩子們在一起玩兒,總會上演搶玩具的「矛盾」。在小區里,見到小朋友的玩具,上去就搶!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拿我玩具?不行!搶!在遊樂場玩,我也想玩那個玩具,搶!

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你有想過是你造成的嗎?

「把你的玩具拿出來給妹妹一起玩!」「不,這是我的。」「你這個小孩怎麼這麼自私,拿出來給妹妹玩一下就還給你,你要學會分享!」媽媽一把奪過玩具給了妹妹。這樣的場景你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也許我們是為了...

求求你,別再逼你的孩子分享了!

帶麥芽出去玩的時候,經常在早教中心、遊樂場、公園,和別的孩子之間會有些互動,小朋友看到別的孩子的新奇玩具就忍不住要上去摸摸,想拿過來玩玩。但是正在玩的那個孩子不樂意了,一把抱過來,再推一把小朋友...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巧用三個方法,讓孩子學會分享

「不分享就是自私。」很多家長都秉承著這一原則,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用近乎命令的語氣讓孩子懂得分享玩具。但是,分享僅僅是「交出玩具」那麼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