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尊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5招教你怎麼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地鐵上一個2歲多的小男孩先是對著爺爺又踢又打,打了一會兒小孫子扭過身又對著奶奶臉上一頓亂抓亂打,期間爺爺似乎也很生氣的扳起面孔攔著他,但是手揚了揚終究是沒打下去那巴掌。

  • 一個8歲男孩在商店裡對外婆拳打腳踢,原因竟是外婆不給他買玩具。

  • 接兒子放學的路上一個2年級的小姑娘站在路邊跟不知道是奶奶還是姥姥的老人一邊哭鬧,一邊掄著小拳頭打在老人身上,我們走近的時候正看見老人很無奈的拉起孩子進了旁邊的小賣部。

看見這樣的事情心裡難免一翻不舒服,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我們的孩子卻是怎麼了?無論是獨生子女還是二胎家庭,都不乏看到一些家庭的孩子在家長的驕縱寵溺下根本不懂尊重長輩為何物?甚至有些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程度。


孩子之所以不尊敬老人可能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老人無原則的溺愛讓孩子覺得以自己為中心是天經地義;可能是父母本身對老人就缺少尊重給孩子啟到了負面的示範作用;也可能是家長對孩子過於驕縱,缺少正面管教……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孩子今天這樣的行為,都說明這些孩子的父母在教育上存在著很大缺失。

我們年輕的爸爸媽媽到底要怎樣做才能避免孩子發展成這個樣子?或者怎樣才能讓已經養成壞毛病的孩子走回正路呢?

首先,沒有孩子天生就是完美的,犯錯是必然的,作為家長發現問題就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在牙牙學語時第一次伸出小手打大人時,家長如果不及時制止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反而笑著覺得好玩時,會讓孩子產生錯覺,以為他這樣做是被允許的,其實等於變相的鼓勵了孩子打長輩這個行為,長此以往必然有一天就會自食惡果。

其次,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有求必應,要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或者乾脆不滿足。

不能讓孩子以為他要什麼大人就必須給他買什麼,孩子的願望總是輕易被滿足時他們就會缺少追求的動力和樂趣,反而越來越不知道滿足。

而且當孩子習慣於要什麼就得到什麼時,一旦家長拒絕了他的要求,孩子就會無法接受,大哭大鬧,甚至對長輩拳打腳踢。

第三,父母自身先要懂得尊敬老人,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即使和老人發生矛盾時,也要心平氣和的和老人溝通,不能和老人大呼小叫,尤其不能當著孩子的面。

要給孩子講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父母的父母,如果對老人不尊重就等於對父母不尊重。

有的孩子覺得是父母把自己養大的,所以心裡只有父母沒有老人。

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錯誤認知,要強調贍養老人是一種美德。

第四,教會孩子要懂得感恩。

告訴孩子老人辛苦了一輩子,為社會和家庭都做出了貢獻,要學會體諒老人,懂得感恩老人對自己的養育、照顧之情。

第五,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要多些耐心,以正向引導為主,但是對孩子的無禮行為還是要視情節輕重給予一定的懲罰。

這世上本來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和不願教的大人,尊老愛幼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只要以身作則,並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對子女勤於教育和引導,讓孩子明白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尤其是對老人的尊重,更要從小做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萬別縱容孩子這5件事,越長大越糾正不過來

愛孩子、關心孩子,是每個父母都知道的事,而最不容易的,在於好好教育孩子。我們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已愛孩子的名義,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過於縱容,狠不下心去批評教育。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如果光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