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再打我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末帶孩子去樓下公園玩,一個女孩媽媽說,「我家是個女孩可是太淘氣,奶奶還溺愛得不行,要什麼買什麼,昨晚剛挨頓打,打完自己又後悔。

」我跟另一個媽媽勸她,別打孩子,教育很重要,可以跟她奶奶溝通下。

我想,應該有許多這樣的家長吧,起碼我家有過,打完後悔,自行矛盾。


教育專家海姆基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犯錯者在犯錯時變得更小心,更巧妙地掩飾錯誤。

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犯錯時更要小心不被發現,而不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致自己負責。


家長在打罵孩子時,多數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內心不一定對自己錯誤表示反省,有些大一點的孩子(學生)更會有極端做法,甚至逃避家長的管束。



現在年輕的家長都不提倡體罰來教育孩子,因為會給孩子帶來太多負面影響。

然而,還是有時候會控制不住,這就需要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努力使自己改變這種「打完後悔」的情況。


首先,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要控制情緒,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不打罵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做家長的不能急於打罵孩子,因為你的一時衝動使得效果其反。

或許家長改變一下教育方式方法,跟孩子表達自己對他做法的不滿等帶來的傷心難過;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以平靜自己的情緒,多教比多打更容易使孩子接受,他們就會站在父母角度來想問題,想自己的錯誤給大人帶來的影響。


其次,要明確提出要求,不要採用直接的方式懲罰孩子,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可採用間接方式進行小小「懲罰」。

比如吃飯時不專心,需要很長時間,那麼家長可以採用縮短玩玩具車的時間或是看電視時間來表示一個懲罰,然後明示他下次必須做到怎麼的標準,不然還會受到懲罰的。


第三,家長讓孩子承受自己過失行為的後果。

對於幼兒期的寶寶,用口述的方式修正錯誤,引導寶寶改掉過失行為,做出正確做法,切勿打罵教育,因為他們心智不成熟會影響心理發展。

比如,餅乾掉到滿地,就不能吃了,還造成浪費,同時還得讓媽媽幫你收拾。

這種讓寶寶明白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的結果,可以避免寶寶再次犯錯誤。




第四,若打,可作為一種「儀式」而不是方式。

多次勸告無效或是影響到他人安全時,不要情緒化打孩子,尤其公共場所,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影響心理健康。

然而即使要打,也不要當做一種懲罰方式,打的時候不要太重,打完再哄,告訴他,打你媽媽也傷心啊,再告訴他挨打的原因,下次犯錯會有什麼處理等等。

切記一點,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媽媽打了你,也是愛你的,不是嫌棄你的意思,只是讓你記住以後不要犯錯。


講了這麼多,其實也不是針對所有寶寶和大一些的孩子都「管用」,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體制不同,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也就不同。

曾記得在兩年前吧,帶孩子在公園玩耍,一個女學生(七歲左右)爸爸就在公園打孩子,直接扇嘴巴的那種,女孩摔倒在地上,自己爬起來也沒哭,只是看了看她爸爸然後就趕緊往回走了。

當時很多人看了爸爸行為均表示教育方式不妥,那個爸爸說「沒辦法不打根本不聽話,說教對她根本不管用」。

你看,這家人的教育方式採用「不打不成才」的理念,從父母角度來看,已經將自己的孩子視作「不聽話的壞孩子」,只有通過打罵才能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怎麼懲罰孩子才能無害有益?

女報記者 范開雲最近,家有3歲孩子的劉女士被孩子氣得不行,數次想把熊孩子揍一頓,但是想想朋友的勸告又生生把火氣壓了下去。「我聽說,孩子越打越不聽話。」「打孩子對孩子傷害特別大。」但是老公和父母的...

家長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

批評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恰當的批評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錯誤,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反之,則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怎樣批評犯錯誤的孩子,既能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傷到孩子呢...

孩子犯錯時,父母自我檢討過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事情,有挫折,有困惑,有快樂,有委屈。從寶寶降生,到咿呀學語,再到蹣跚走步,這一年一月的時間裡,總會學到很多東西。有的是通過自己摸索出來的,有的是從大人的身上模仿到...

不要拿昨天的錯誤懲罰今天的孩子

大家肯定經歷過一些場景:1、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不知道啊。爸爸:竟然還沒認識到錯誤,啪啪啪。2、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知道了。爸爸:知道了你還犯錯。啪啪啪。3、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