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得,罵不得,驕縱不得,到底要怎麼養育你,我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打不得罵不得,動不動就說你沒有尊重他,說多幾句還有跳樓的,我們小時候經常挨揍,還不是挺健康的,還不是責任心挺強的。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我認為這個心聲反映的是一個時代變化的問題,其實包含了三個小問題:1.現在的孩子似乎比過去的孩子更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2. 現在的孩子好像越來越難以表現出過去孩子那種三歲開始打醬油、6歲開始自己背著書包上學堂的責任心了?3.為何過去簡單粗暴的養育方式如今行不通了呢?

一.為何現在的孩子似乎比過去的孩子更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

我覺得有幾個時代背景的原因:1. 今天的孩子很難從自己的父母那裡看到服從和順從的例子,而過去的孩子可能處處能見到父母服從的樣子:例如,爸爸會順從並不喜歡的領導以免丟掉飯碗,媽媽會順從囂張跋扈的爸爸只因為她無法自己養活自己和孩子。

如今的孩子看到的爸媽是不喜歡順從的,他們看到爸爸們可以據理力爭,可以辭職跳槽,看到媽媽們獨立有思想,一言不合,可以離婚,不再屈辱地順從服從於誰。

孩子們很聰明地無時無刻不在做決定,父母們的行為在告訴他,尊重和平等值得捍衛。

2.人權運動的發展,讓新的文化中再難以看到順從的現象,人們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加肯定地呼喚尊重和平等。

3. 網絡信息的高速發展,讓孩子們更能捕捉到這個時代的文化和趨勢。

二.為何現在的孩子好像越來越難以表現出過去孩子那種「三歲開始打醬油、6歲開始自己背著書包上學堂」的責任心呢?

這裡也有一個大的背景我們不能忽視,過去的孩子不是獨生子女,父母們既要忙於工作,又要照顧幾個孩子,怎麼辦?父母們會自然而然地邀請大一點的孩子們參與家務,為家裡做力所能及的貢獻,這些參與,非常有意義和價值,孩子們會通過貢獻自己的力量感覺到「我能行」,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孩子們會面對很多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做決定的能力,解決問題,協商溝通的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如今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被幾雙眼睛盯著:這個不能碰,那個有害不能摸,吃飯怕撒了奶奶喂,走路怕摔了爺爺抱,你還小我來幫你。

過度保護,過度包攬,掃清困難和障礙,避免孩子體驗挫敗和失望。

這是很多家庭存在的問題。

一個奶奶在孫子起床前做好早餐,幫孩子準備好衣服,牙膏擠好,洗臉水放好,書包收拾好,到點了一遍遍喊孩子起床,孩子磨蹭著不願意起床,奶奶再反過來怪孩子不懂事,大人自己忽視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剝奪了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為自己負責來獲得價值感和歸屬感,反過來再來埋怨孩子嫌孩子沒有責任感。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當我們覺得孩子有不良行為時,要反思一下,大人做了些什麼?孩子是在與大人的互動中產生的這種不良行為的,大人有怎樣的責任?

三.為何過去的簡單粗暴的養育方式如今行不通了呢?

我是80後,清晰地記得小時候上學,老師打學生,家長打孩子那都是司空見慣的事,為何過去的那一套,如今很難行的通呢?

華東師範大學資深心理諮詢師陳默老師對此有過一個觀點,我很認同,在此引用:過去的孩子每家不止一個,過去的孩子不用上幼兒園,每天大把的時間進行集體遊戲,而這些自發的集體遊戲對於療愈孩子,疏解孩子的情緒,發展情商都有很大的幫助,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即便是在幼兒園,大型集體的自發性的遊戲還是不夠充分,所以,打罵比過去更加容易引起情緒上的困擾得不到疏解進而引發進一步的情緒障礙和心理問題。


育兒誤區,盲點:

一.該如何自評我的育兒方式是否有效?

一個育兒風格或者說育兒方式是否有效,該如何評估呢?有的人說,能讓孩子聽話的方式就是好方式,這個邏輯有幾個明顯的漏洞:孩子總是不對的,家長總是正確的,孩子需要按照家長的要求做就行了。

想一想:今天你讓他聽你的穿什麼衣服,吃什麼,玩什麼,明天你是不是就得繼續讓他聽你的找工作,找房子,找伴侶?然後你再來嫌棄他怎麼這麼沒主見啊。

正面管教中關於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1.是否對孩子尊重和鼓勵,是否和善而堅定並行。

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3.是否長期有效。

4.是否教給孩子良好的品質和技能:尊重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願意合作。

有效管教四個標準

二.懲罰,打罵孩子是挺管用的呀,你看孩子再也不敢了吧。

有人說,我怎麼教孩子他都不聽,打一頓,挺好使的。

所以,這個方法好。

確實,在那一刻挺管用,但是放在整個人生中看,關注長期效果,有什麼影響?我們可以做一個練習,回顧一個小時候被父母長輩打罵的情景,回憶當時,你的感受如何,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父母,如何看待周圍的世界?你是否覺得:啊,很爽,很感激打我的人,打得我內心充滿了力量,我備受鼓舞?請多打我幾次吧!

教育之所以是教育,還在於,很多的影響不在當下,而在未來,隱性的影響往往不容易覺察。

誰能想到,一個經常打老婆的男人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暴打,我們只看到這個男人舉起打人的棍子,卻不曾想到,這個棍子是誰交給他的?誰能想到,一個打電話喜歡奪命連環call的人,不是思想問題,不是觀念問題,更不是行為問題,而是在她小時候,他要媽媽要不到,媽媽忽視她,她沒有安全感,她要確認,你在嗎?你在嗎?

而這一切,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就是教育的影響,不在當下,而在未來

而我們實際上是在為未來培養孩子。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要麼很容易發展出順從、討好、退縮的人格特點,要麼很容易叛逆、反抗、報復來回報家長。

三.不能打,不能罵,那就只能嬌慣孩子了。

一些家長選擇打罵孩子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嬌慣孩子,他們深知溺愛下的孩子很多的問題,可是,卻又走入另一個錯誤的邏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他們認為:打罵=不嬌慣 ,不打罵=嬌慣。

其實,有一種折中的辦法,溫和而又堅定,不打罵,不懲罰,但是依然也可以有原則,有規矩。

溫和保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堅定又讓孩子知道了界限,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四.尊重不就是隨著孩子嗎?會不會慣壞了?

尊重不僅是尊重孩子,同時尊重自己,尊重情景。

3歲的顥宇有一天晚上,10點了還想下樓玩,大哭,可是我很累了,需要休息,所以我是不會答應他帶他下樓的,同時我不會去謾罵指責他不該有這個想法,我只是溫和地告訴他很晚了, 需要休息,睡一覺明天可以下樓。

當我接納他的情緒,會比較容易平靜下來,但是接納不代表我要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規則依然是規則。

打不得,罵不得,驕縱不得,到底要如何養育你,我的孩子?

有一種育兒體系叫正面管教,有一種養育風格叫和善而堅定。

和善在於表達尊重。

控制型的家長缺少尊重,驕縱型的家長缺少堅定。

和善而堅定才是平衡有效的方式。

和善不是取悅孩子,是尊重平等的態度,懲罰就是不尊重人,就是以強凌弱。

正面管教有52個具體落地的工具,配合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展開,例如:家庭會議,幫助孩子練習傾聽別人,表達自己,協商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感覺「我能行」。

例如:鼓勵,給孩子內心真正的力量。

正面管教不是為了讓孩子更聽話,而是讓孩子內心更有力量,同時發展出良好的品質和技:尊重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願意合作。

正面管教是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壞習慣太多了,父母該怎麼辦?

問題: 1.我兒子的老師經常跟我說他在上課時有很多小動作,寫作業也拖拖拉拉,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我該怎麼辦?希望老師能解答一下。 ——大寶是個好寶寶 2.家有小棉襖,已經6歲多了,但是膽子還是很小...

孩子挑戰答疑:六個步驟應對孩子挑戰

當思考如何應對孩子給我們帶來挑戰時,嘗試去回答以下問題:1、我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2、(具體情境)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有什麼感覺、有什麼想法?3、(具體情境)對方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可能的感...

如何養育才不辜負生命的信任?

在有娃之前甚至娃出生之後,我都時常問這個問題。追隨社會主流,生個孩子才是個完整的女人……似乎這些理由根本無法說服我,甚至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個月這個問題愈加無解。家裡添了個小傢伙之後,家務翻倍,我...

我與正面管教的故事

《正面管教》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講解介紹我們如何不懲罰不驕縱的有效管教孩子,其中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基石,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

打真的是愛嗎?

曾經的我們,在原生家庭會遭受打罵吼的教育處理方式,那時的我們會很討厭我們的爸爸媽媽。同樣我們也會很疑惑--爸爸媽媽還會對我們說,打我們是因為愛我們,是管教我們,換做是別人,我還不理會呢!漸漸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