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交朋友?可能是你管太多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的孩子終有一天會走向社會,而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他不可避免地要與人去打交道。

咱且不說人脈對一個人事業的重要性,單說有一兩個知心朋友,我們的心情起碼有所寄託,不然孤獨寂寞彷徨無奈加困難來襲時,何處安放那顆需要友誼的心呢?

有很多人他們沒有知心朋友,因為在與人交往時,他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發現無友可交;或者是他們過於斤斤計較,別人懶得與他交往;或者是他太多疑很敏感,別人跟他一起很有壓力。

不管是哪種原因導致的沒知己好友,他們的生活總會缺少一些美好的色彩。

而孩子人際觀的形成,是從3歲左右就開始了。

最初他們只對物感興趣,比如昨天我帶涵涵出去玩兒,在遊樂場裡,3歲以下的孩子們都是各自玩各自的,彼此之間很少有交集,他們眼裡只有面前的玩具,沒有玩伴和朋友。

而3歲以上的小孩們會在玩的過程中,交換一些東西,發生一些來往。

慢慢地,孩子需要朋友了,想要跟別人一起玩了。

最初他會通過分享吃的,來給別人產生聯結。

可是他們發現怎麼東西吃完了,我們之間的關係就結束了呢?

再後來,寶寶們發現分享玩具這個東西,它不會消失。

可是不久,孩子又發現,當把自己的玩具給對方,對方一旦得到這個玩具以後,對方就可能結束這個關係。

原來,通過玩具也不能維持一個正常的交往關係。

最後,孩子終於摸索到了,原來基於共同的興趣愛好,彼此互相理解,這樣的友誼才是長久的。

而基於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間,也不可避免對會產生各種分歧和矛盾。

這時孩子們又要發揮聰明才智去達成某種大家都樂意遵守的規則,從而使這種友誼穩固下去。

比如涵涵一開始跟嘟嘟在一起玩時,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

當他倆想看動畫片時,因為性別不同,往往想看的內容就會不同。

我就會讓他們自己協商,商量好了,我再給她們播放。

涵涵會說:「嘟嘟,我們石頭剪刀布吧,誰贏了聽誰的,你出石頭我出布,好不好?」

嘟嘟說:「好!」

接著涵涵贏了,嘟嘟願賭服輸。

倆人愉快地開始看動畫片。

可是這種協商方式,終於有一天,嘟嘟覺得自己被控制了,想要擺脫這種控制,理由是「為什麼你每次都贏?」

然後涵涵又做調整了,某次他們為誰先玩那個玩具猶豫不決時,又是石頭剪刀布的方式,嘟嘟出了布,涵涵也出了布。

涵涵就說:「哈哈,咱倆都贏了,那你先玩五分鐘,接著我再玩吧!」

你看,孩子自己就會協商出最佳方案。

一方不想被控制,另一方欣然妥協,最終友誼的小船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向前行駛。

然而令很多家長頭疼的是,並非把孩子放到集體環境中,他就會自動學會與人交往。

比如有的孩子,在家裡動輒被打罵。

當她跟別人一起玩時,一言不合就動手,那肯定小朋友們都會敬而遠之。

結果這個小朋友還非常苦惱,為什麼大家都不樂意給我玩呢?

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與別人去協商,去愉快地玩耍,媽媽教給她與人相處的模式就是這樣的。

還記得我們曾經說過,親子關係,特別是母子關係的模式,對孩子人際交往的模式有很大的影響嗎?

所以,這部分家長朋友,在遇見孩子交友困難的問題時,就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跟孩子相處的模式出現了問題?

還有的孩子是內向型的,或者缺乏完全感,他們也想跟別人玩,但是不敢。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引導交友困難的小朋友:

1. 先找個固定的玩伴

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的話,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讓娃去接觸不同的孩子。

而是重複和一個熟悉的人接觸,這樣能幫他消除羞澀感。

同樣,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這個固定玩伴非常重要了,如果是那種喜歡動手打人,比較強勢的孩子,那可能還會加劇孩子的恐懼感和羞澀感。

儘量找一個同齡的,哪怕稍微大點的,性情溫和的孩子。

2. 多帶孩子出去看看

內向的孩子一般非常敏感,他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先觀察,然後才會去行動。

所以,經常去不同的場合,能減少孩子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

同時呢,我們要有意識地去鍛鍊孩子與人打交道,比如鼓勵他自己向服務員提需求等。

3. 多示範多鼓勵

前幾天老師跟我說,涵涵現在的人際關係很好,小朋友都願意跟她一起玩耍。

我心裡挺欣慰的,要知道,她之前也是一個有點羞澀的小丫頭呢。

比如有一次我們去運動公園玩沙子,但她沒有帶工具,可是又不敢跟小朋友說:「我們一起玩吧!」

我先是示範給她看要怎麼說,然後陪她一起走過去,鼓勵她自己大聲說出來,一兩次後,她就會很從容地去跟別人一起玩了。

玩角色扮演

有時候孩子遇見交友難題,我們說再多,都不如現場示範來的更有效。

比如涵涵總是不會還手,被別的小朋友打時,回來很委屈。

我就給她示範,應該怎樣大喊讓老師知道並制止打人的小朋友,應該怎樣自己制止小朋友,或者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比如別人打你時,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頭和眼睛不受傷等。

4. 通過繪本引導

一些好的情商繪本里,就有對小朋友交友方面的引導。

比如《小熊寶寶》里就有一本《好朋友》的書,講述小狸貓怎麼跟大家一起玩的。

還有《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裡有一本《艾瑪和彩虹》告訴孩子有些東西就算分享給別人,自己擁有的也不會消失,比如愛和快樂!

5. 靜待花開

在孩子交友方面,我們不能著急。

也不能強迫孩子通過分享等方式交朋友,而是要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交友方式。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放手不管。

當孩子遇見解不開的疑惑時,需要我們引導,比如有些敏感型的孩子,善於發現並著眼於對方的缺點,從而悶悶不樂,那我們要引導孩子看見對方的優點,並告訴她為什麼要包容對方的缺點。

還有我們雖然說儘量不要介入孩子們之間的交往,讓他們自己去成長 。

但當我們的孩子受到嚴重侵犯時,咱要站在孩子這邊,替他向老師反映或者跟對方家長溝通。

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孤立無援的,而是要讓他知道:「媽媽始終在你能看到的地方!」

總之,交朋友這件事,還是儘量讓娃自己來吧,小心控制過多,反而阻礙了孩子自己的探索。

本文參考資料: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最新版。

【更多實用育兒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我們仨(qinlingyewei521),我們推崇接地氣兒的育兒理念,傳播最實用的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到底要不要干涉孩子交朋友?

都說環境和同伴對孩子的社會化有很大影響。正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楮。於是不少父母就擔心了: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無法明確分辨好壞、對錯、善惡。那麼,父母是否應該引導孩子擇友?如何引導呢?...

孩子不會交朋友?咱要這樣來引導!

3歲左右是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黃金期。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去跟朋友相處,自己解決一些糾紛,切莫要凡事大人沖在前面,剝奪了孩子發展社交能力的機會。我們也不能怕孩子吃虧,給他灌輸一些錯誤的交友理念。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