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不粗暴,學郭濤從嚴父變慈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相信看過《爸爸去哪兒》的朋友們,一定會對郭濤的嚴厲有印象。

在這五對父子(父女)中,郭濤是一個「瞪眼」次數較多的爸爸,因此難免給人留下有點「凶」的印象。

比如,在北京靈水村,大家忙了一天之後,晚上要開展最後一項任務——唱歌時,石頭顯得有些疲憊和煩躁了,他不但不積極唱歌,還企圖逃離錄製現場。

郭濤顯然也不是很有耐心,他一會兒怒目相瞪,一會兒又質問石頭「幹嗎呢」,最後乾脆把石頭推到了漆黑的門外。

又如,在山東威海雞鳴島的第一天夜裡,石頭在床上邊玩邊喝水,不小心把水灑了一床,弄濕了床單和被褥。

雖然是無心之過,但郭濤還是忍不住朝石頭髮了火…

雖然,郭濤的「凶」與石頭調皮的性格不無關係,但年僅6歲的石頭當然無法理解這是爸爸另一種愛的方式,他誤以為爸爸「凶」是因為「不愛自己」。

當郭濤了解石頭的這一心理後,頓感內疚,他想到石頭只是個6歲的孩子,也是需要爸爸疼愛的。

因此在接下來的幾期中,郭濤努力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和愛心,並不斷用語言直接表達自己的愛。

而逐漸感覺到爸爸越來越溫柔的石頭,也表現得更加放鬆、自在。

郭濤當然是非常愛石頭的,但因為他教育方式的嚴厲,使得石頭產生了「爸爸有時不愛我」的錯覺。

可見,爸爸們粗暴、嚴厲的態度將會對孩子產生多麼大的負面影響。

那麼,總是忙於工作、有時難免粗心地忽略自己態度的爸爸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努力改變自己的「粗暴」呢

  • 切記不要打罵孩子

有些爸爸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以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甚至認為不打不罵便教育不出好孩子。

但實際上,打罵對孩子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相反,只能帶給孩子傷害。

據美國新罕布夏州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受到父母的打罵之後,心理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那些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更愛鬧事、脾氣更暴躁的性格;他們欺負同學或者比自己史小的孩子的機率,要比一般孩子高出4倍;他們更喜歡與老師和父母作對;另外,如果每周被打罵兩次以上,孩子將會有撒謊、偷東西等更加叛逆的行為出現。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就算遭受打罵的孩子在事後得到關愛,他們心中所遭受的傷害也無法得到補償;即使動粗的父親事後道歉,孩子的心理創傷依然存在。

這無疑給那些遵從「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爸爸捏了一個醒:當孩子的言行不正確時,或者沒有按照自己理想方式去做時,一定要先壓制住自己的怒火,試著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出發點,然後再用易懂的溝通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另外,尤其要提醒爸爸們的是,如果孩子犯的是無心之錯,比如上述例子中石頭不小心將水灑到了床上;或者是能力不及導致的小事故,比如力氣不夠大的孩子打破了沉甸甸的盤子;在這兩種情況下,爸爸不僅不能打罵孩子,也不能對孩子有絲毫的責怪。

否則,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在以後做事的時候畏首畏尾,更容易把事情辦壞。

  • 時刻提醒自己,打罵只會把孩子推向歧途和深淵

之所以有很多爸爸選擇用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一凶、一動手,孩子就會被震懾,會因為害怕而改正自己的錯誤。

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這是有效且快速的方式。

但事實恰恰相反。

據有關專家研究表示,一旦你用了嚴厲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他或許一時會因懼怕而聽從,但實際上,這會在他心中形成一種「免疫」,下一次你再想用同樣的方式去教育他,就會不奏效。

然後你只能把嗓門提得更高、話說得更狠、手下得更重。

即使你用這樣粗暴的方式暫時「解決」了眼前的問題,但這同時也快速滋長了孩子內心的仇恨、叛逆情緒。

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教育的服從程度會越來越低,很多孩子甚至會從此走上暴力、仇視社會的犯罪之路。

總而言之,爸爸們要記住,如果你很忙,寧可暫時不參與對孩子的教育,也千萬不要試圖通過粗暴的方式來快速解決問題。

因為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產生更嚴重的問題。

  • 學會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懲罰

美國總統利根從小就有很強的好奇心。

一天,他誤殺了爸爸最心愛的寵物。

他的爸爸很生氣,但沒有打罵他,只是將被打死的寵物製成了標本。

里根長大後,每當看到這個標本時,都會回想起此事。

他經常說,很感謝爸爸通過這種方式來懲罰自己,而不是打罵。

巧妙懲罰,在不動粗的同時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方法還有很多種。

比如,讓孩子自己通過勞動攢錢,為打碎的花瓶買單;讓孩子每天整理家務,以懲罰他總是將家裡弄得髒亂;讓孩子體會餓肚子的滋味,以懲戒他浪費食物的行為…

總之,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了事,一定有多種方法可以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

爸爸們也應該以此為最終目的,才去一些更利於孩子反省的方法,而不是一味打罵。

更多關於孩子的問題和建議,敬請大家留言評論探討,歡迎添加微信:hudong-baobao,期待各位與我們、與其他父母一起探討交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爸媽注意了,千萬別打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點擊上方關注 柚柚育兒百萬媽媽育兒首選回復陪伴和孩子一起做999件事我們常聽到寶媽說孩子熊起來簡直恨得牙痒痒,不打不行,可是每次打完孩子之後呢?無非是看著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父母又心軟,心疼孩子...

孩子的這個部位不能打!

動手打孩子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這些部位打不得!後腦勺知名神經外科專家說:「後腦勺,有人的呼吸中樞在那裡,(就是)延髓,如果打的時候,造成呼吸中樞震盪,可以引起一些呼吸衰竭的併發症。」...

媽媽,不要再打我的頭了

文/阿桂圖/網絡用天真無邪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用一顆熾熱的童心去感受生命中的溫暖;用一臉童真的笑容,去感染身邊的人;用心生活快樂無限。

2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不要打,越打孩子越叛逆?Why?

帶孩子去超市的父母經常會碰到孩子要這個又要那個,不給買就放大招打滾撒潑、嗷嗷大哭,結果就是孩子和父母成為超市裡的焦點,父母哄勸不聽要麼是被逼妥協,或者是面子上過不去開啟「打孩子模式」。小孩子經常...

面對孩子的錯誤,如何懲罰才有效

當孩子犯錯時,很多爸媽都忍不住用打罵這種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打罵過孩子之後,爸媽往往又會後悔,覺得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那麼,孩子犯錯,如果不打不罵,又該怎麼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