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媽不要你了」我天!還在這樣逗孩子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媽媽不要你啦,跟我走吧」「你媽媽把你送給我了」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這種逗孩子的話,甚至有的自己也干過,但是往往這種話落到孩子的耳中,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恐慌。

記得一本書里,曾經說過自己女兒圓圓被一群大人「逗」的事情。

當時女兒圓圓還在上幼兒園,她因為工作繁忙就讓孩子爸爸接孩子放學,但是因為還不到下班時間,女兒必須在爸爸單位呆一個小時才能回家。

辦公室有幾位同事經常喜歡用各種嚇唬的方式逗弄圓圓。

有一次圓圓爸爸把女兒放辦公室就去跟領導開會了,離開的時間可能比較久,辦公室一位同事煞有介事的跟圓圓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女孩,跟我回家吧。

」說著還做出要強拉孩子走的樣子,圓圓馬上被嚇得大哭起來。

圓圓媽媽知道後,安撫了女兒很久。

不過女兒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好幾次都從夢裡哭醒,所做的夢都是說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獨自走了……可想而知,孩子感受到了多大的恐懼。

然而這些還只是心理上的恐懼,去年很多媒體都報導了一則這樣的新聞:

有位媽媽生了二胎,大寶7歲,二寶2個多月。

一天中午媽媽去了廁所的功夫,大寶把二寶從8樓扔了下去。

後來找到直接導致悲劇的導火索,是當天早上大寶到鄰居大媽家跟她的孫子玩時,大媽說了一句無心的話:「你媽媽生了弟弟,不要你了!」小女孩當場臉色刷白,整個早上都悶悶不樂,沒想到中午就出事了。

大媽說當時也沒什麼目的,只是為了好玩。

孩子之間的性格差異和理解能力差異很大,同樣一句話,可能跟一個孩子說,孩子嘻嘻哈哈就過去了。

但是跟另一個孩子說,無異於是把孩子推進深淵,讓孩子被尷尬、恐懼、失落、憤怒這些負面的情緒所包圍。

所以,作為父母盡你所能去保護孩子,更不要用可能傷害她的方式捉弄她,當親友捉弄孩子時,站在孩子一邊,給予堅定的制止。

愛孩子,就尊重孩子的感受

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捉弄著孩子,為難著孩子,你一試圖阻止,他先臉色一變,來一句:「就是開玩笑而已,你也別這麼慣著孩子嘛。

在孩子的世界裡,你吃光了他的糖果就差不多是對一個成年人說「我把你放在桌上的手錶和錢包扔掉了。

對孩子說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要跟我走。

」孩子所感受到的恐懼,不會亞於跟一個成年人說:「你爸爸媽媽離世了,你趕快回家看看。

相信沒有一個智商情商正常的成年人,會為了看到另一個成年人委屈、無助的樣子,而故意開這種玩笑。

不會對成年人做的事情,為什麼要對一個孩子做呢?

也許只是因為孩子弱小,不會反抗或者不敢反抗;

也許只是因為孩子不懂事,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候會手足無措,任人擺布;

也許……這些大人的童年也是在這樣的調侃與哄騙中度過的

反正我記得小時候,沒少聽這種話。

囧。

作為孩子的長輩,應該去給小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去感受他的感受。

而不是在別人弄哭你的小孩的時候也在一旁跟著發笑甚至去強化這種行為。

那並不好玩,也不好笑。

不要把他們慣成「熊孩子」,也不要把他們純潔的心摔打成木頭疙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請管好你的嘴,不要捉弄我的孩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人們以捉弄孩子為表達對其喜愛的方式,而且往往沒有限度,甚至過分。而作為親戚、同事、朋友的你,怕傷感情,不好意思講出來,但為了孩子,這些話,作為父母的你一定要當面制止,因為...

潤物有聲:不要隨意拿別人孩子開玩笑

文/Vincent暑假期間,很多孩子都跟著大人一塊上班,於是各大辦公室都來了小客人。辦公室里的伯伯叔叔阿姨們大都熱情好客,愛跟孩子開玩笑。於是,無意間,很多孩子都成了大人口下的犧牲品。大人在跟孩...

別讓大人的「惡趣味」誤傷了孩子

記得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事件:有位媽媽剛生了二胎男孩2個多月,大寶是個女孩才7歲,一天中午家裡只有媽媽和兩個孩子。當媽媽要進廁所,讓小姐姐幫忙帶一下小寶寶時,沒多久聽到窗外「轟」的一聲,隨即聽見...

尹建莉:「逗」孩子是一種惡習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認真的,是隨著成人的塑造和擺布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慢慢形成不信任他人、自卑和說謊的心理及習慣。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

麻煩別再跟孩子這樣「搭訕」!

帶孩子出趟門,人氣槓槓的,在小區里,在電梯間,會遇到各種各樣喜愛孩子的人,主動跟你孩子打招呼,搭訕。然而,很多跟孩子搭訕的方式,都是令人感到尷尬或厭惡的……▼一般呢,大人都習慣問名字年齡這也倒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