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陪伴孩子順利度過「入園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入園焦慮」是學齡前兒童父母最害怕又談論最多的話題。

尤其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入園焦慮幾乎每個孩子都有。

伴隨著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們也有同樣的症狀。

又到一年入園時,每到這個時候。

這樣的場景不少見,經歷過的父母感同身受。

有的孩子會在家門口眼淚汪汪地說我不要去幼兒園,會在幼兒園門口緊緊摟著家長不讓家長離開,有的孩子又哭又鬧。

這種狀態好的話持續一周,不好的話可能是一個月,說不定過段時間還會反覆。

怎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園焦慮呢?四招和大家分享:

1. 和孩子一起準備物品,創造入園的「儀式感」

《小王子》裡面,狐狸說,儀式感,「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入園」 是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人,開始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人。

是孩子開始從相信父母走向相信他人,從依賴父母走向學習獨立,學習社交的第一步。

在幼兒園,孩子會有自己人生第一批最要好的小夥伴。

在幼兒園,孩子將學習自我獨立,和他人合作。

對孩子的一生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非常重要的起點。

帶著輕鬆愉快和憧憬的心情,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需要帶什麼東西去幼兒園。

鼓勵孩子主動收拾「入園」需要準備的物品。

自己挑選備用換洗衣服,裝進書包。

有的幼兒園允許孩子帶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讓孩子自己挑選。

有的家長自己默默把一切都準備得妥妥噹噹的,生怕有一絲出錯。

孩子什麼事兒都沒有,第二天甚至都不用背書包。

孩子心裡會認定,這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

孩子的事情鼓勵孩子做主,連參與都沒有的事情,何來責任感。

哪怕有出差錯,對孩子來說正是學習從錯誤中成長的機會。

這次忘記帶了,才要記得下次需要帶。

孩子會根據我們對待事情的認真態度,來判斷事情的重要程度。

創造「儀式感」,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和孩子一起記錄下這珍貴的時刻。

一個小蛋糕,一個喜歡的小書包,小小的慶祝儀式,創造一個美好的開端。

「儀式感」對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它是平淡生活中會閃光的美好。

教會孩子對重要時刻的尊重,認真。

孩子能夠從中感受到成長的意義。

2. 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情緒

說起入園,伴隨而來的一定是焦慮兩個字。

入園焦慮是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現象,只是輕重程度不同。

所以首先,請慶幸自己有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每個孩子的需求歸根結底都是一樣的,包括我們成人也一樣。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說,人終其一生都是為了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也一樣。

分離焦慮正是孩子尋求歸屬感的表現。

孩子從出生以來,大部分時間在家裡和熟悉的環境,見到自己最熟悉的家人。

他覺得很安全。

突然要到一個新環境,而且要面對不熟悉的人一整天,安全感驟然消失。

他們會很緊張,很焦慮。

不知道分開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

父母轉身離去,還會不會回來?這些人這些環境,是不是友好的?我該怎麼辦?這一切對他們來說充滿了不確定性。

哭鬧、糾纏、不願意去、不想家長離開,是他們為了尋求歸屬感所採取的行為。

在我們看來他們這樣做不對,但在他們看來,他們沒有其他辦法。

所以,往往是在適應了一段時間,短則一周,長則一個月,他們才確定原來分離是暫時的。

他們還是屬於這個家,這個家還是需要他們的,當歸屬感得到滿足,就不用再通過哭鬧,糾纏的方式來獲取了。

伴隨著孩子的入園焦慮,很多家長的焦慮不亞於孩子。

家長自己先要有好的心態

如果你焦慮,你的狀態一定會讓孩子感受到而且影響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會低估孩子的適應力,不適應的那個可能是我們自己。

無論如何,放平心態。

應對孩子的焦慮情緒,家長有幾個常見誤區:

誤區一:通過比較法來激勵孩子。

有的家長喜歡說,你看誰誰誰都不哭。

你要勇敢!有什麼好哭的,多丟人啊!——孩子感受:我不好,我不如別人。

爸爸媽媽愛別人,不愛我。

誤區二:一味的講道理,而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你已經長大了,要去幼兒園和小朋友玩。

不能這樣哭哭啼啼的了。

——孩子感受:我不是個好孩子,長大感覺一點都不好,哭的權利都沒有了。

誤區三:恐嚇、哄騙孩子達到及時制止孩子哭的目的。

再哭大灰狼就要來抓你了。

別哭了,媽媽去買個菜就回來了。

——孩子感受:極度恐懼害怕,之後發現事實不是這樣,再也不相信大人了!

當時哄住了,卻破壞了你們之間最重要的東西,信任。

誤區四:條件交換。

乖乖的,別哭了,晚上帶你去買你喜歡的汽車玩具。

——孩子感受:上幼兒園可以得玩具,這次媽媽給我買了車,下次我可以再要個其他的。

我們說的接納情緒不等於縱容情緒。

如果以前沒有教過孩子怎樣表達情緒,那麼從現在開始吧。

從自己做起。

我之前有一篇專題分享,可以閱讀:親子溝通(3)——情緒篇:共情,輕鬆應對發脾氣的熊孩子

這裡簡單整理一遍:共情三步法應對孩子情緒

1)認可孩子的情緒。

——「你很難過,對嗎?」 「我看到你現在很著急。

2)和孩子找出情緒產生的原因。

——「你很難過,因為要離開媽媽了。

」 「你很著急,怕媽媽走了不回來。

是嗎?」

3)協商解決問題。

—— 關注於解決問題,讓孩子感覺好起來。

「媽媽知道了,你難過,不想和媽媽分開。

那麼,媽媽抱抱你,會感覺好一些嗎?」 「我們來一個魔法親親,怎麼樣?」 「你想媽媽的時候,可以抱抱這隻小兔子。

」 「你想要再抱三分鐘還是五分鐘?」 所有這些都只關注於怎樣讓孩子感覺好起來,沒有任何的講道理,也沒有任何的哄騙或者讓步,只有理解和尊重。

3. 高質量陪伴,創造你們專屬的「特殊時光」

特殊時光是可以緩解分離焦慮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也是我們平時可以用到的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特殊時光:安排和平常不同的特別時光。

(來自正面管教)

1. 切斷電話。

2. 輪流選擇你們一起頭腦風暴出的都喜歡的活動清單中的一項。

3. 年齡指導

• 2-6歲:每天10分鐘

• 7-12歲:每周最少30分鐘

• 13歲以上,每月一次,做青少年不能拒絕的事。

特殊時光,可以在接送幼兒園的路上,可以在家長工作回家後,可以在睡前。

任何你們約定好的時間,一旦約定好,不能輕易取消,孩子會根據取消情況判定你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

這是你們之間的承諾,如果有特殊情況發生,一定要提前和孩子溝通,並協商替代方案。

每天都在那個時間享用你和孩子的特殊時光,一定是一次次非常輕鬆愉快的親子之旅。

你會發現,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融洽,相互之間的信任感也越來越強。

如果有可能,儘量自己親自接送孩子去幼兒園。

這段接送的小時光也是和孩子的一段「特殊時光」。

4. 繪本閱讀

繪本的力量不可小覷。

任何時候,如果你有問題了,想想繪本吧。

《魔法親親》是每家必備的溫情繪本。

《魔法親親》故事講的是小浣熊Chester不願意去上學,因為他不願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並告訴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媽媽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個吻,這樣每當小浣熊在學校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

那天小浣熊去上學,他在媽媽的掌心也印下了一個吻,好讓媽媽在想他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這魔法親吻。

直到今天,我和女兒分別時都會給對方一個魔法慶親親,還要把對方那個親吻放到嘴裡,裝進心裡。

《幼兒園的一天》也是女兒喜歡的繪本。

想像一下,如果動物寶寶們也上幼兒園,會發生怎樣千奇百怪的趣事呢?

蝸牛寶寶拖拖拉拉,

穿山甲寶寶不愛吃菠菜,

螢火蟲寶寶從來不肯睡午覺,

鱷魚寶寶流下了真心的眼淚,因為好想媽媽!

……入園適應階段,習性各異的動物寶寶們狀況百出!

別急,請給小動物們一點時間,

它們最終會一起學習字母、形狀和顏色,

會做手工、搭積木、練舞蹈、聽老師講故事,

會結交新朋友,嘗試著融入集體……

這些繪本寫上幼兒園的小動物也是同樣捨不得父母,同樣有分離焦慮的。

真實的描述出了孩子那時候的心理。

我想,這才是這些繪本故事的寶貴之處。

雖然有不好的感受,但是我們可以克服。

真實,沒有哄騙,也沒有利誘。

繪本有很多,親子閱讀的時光也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時光。

何況,閱讀還能帶來這麼多好處。

這些書也不是非得要上幼兒園了才買了看。

提前看,孩子會有更好的心理建設。

還有很多類似溫情的繪本,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孩子喜歡就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又到開學季,怎樣順利地把娃送進幼兒園?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文/娘娘說作者/辣媽菲爺又快到開學初...

10本繪本收藏,讓寶寶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

幼兒園,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是正式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初次獨自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無論在情感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上,都會感到一片空白孤獨無助,因而也會產生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