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媽說√」如何緩解幼兒入園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鬧鬧入園

2018年3月7日,是鬧鬧預定的入園日子。

然而,因為生病,鬧鬧真正入園已經是一周後的事情了。

北京的三月還是帶著點刺骨的涼,那一天,鬧鬧的情緒明顯不佳,大大的眼睛掛著豆大的淚珠,嘴裡反覆念叨著:「媽媽,我會想你的」。

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鬧鬧入園了。

雖然明白,離開媽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可兒子的眼淚還是讓我的心糾了一下。

以後的幾天,鬧鬧幾乎每天睜開眼睛就會帶著哭腔央求我,「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

為了緩解鬧鬧的入園焦慮,我邀請了他們班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

小朋友的世界簡單、純凈,相互交換禮物後,彼此的陌生感便消了一大半,很自然地進入了他們遊戲、打鬧的世界。

熟悉的朋友豐富了鬧鬧對幼兒園的認知,然而入園焦慮並未消失。

最終在老師的幫助和我一次次的堅持以及正向鼓勵中,鬧鬧才慢慢接納了新的環境,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二)接納孩子的焦慮

入園焦慮幾乎是大部分家長都要面對的問題,要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這一階段,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小小年紀背起書包,獨自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這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情緒,也應該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

如果孩子入園焦慮嚴重,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搬出一堆道理告訴孩子他們為什麼應該去幼兒園,而是要直接對他們的情緒給出回應,讓他們知道,我們理解他們的感受,知道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

我們必須要釐清一點: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應該被接納。

美國著名教育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就曾提醒我們:「我們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幫助。

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能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

他們認為,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直接的聯繫;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好的行為。

怎樣讓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們的感受。

來源於繪本《我好擔心》

所以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入園焦慮時,不要自亂陣腳,過度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尤其不要孩子一回到家裡,就緊張兮兮地詢問孩子在幼兒園開不開心,老師凶不凶,有沒有受欺負。

本就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就能從中捕捉到我們對幼兒園的不信任感。

這對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並無幫助。

相信每一位家長在送孩子入園前,都進行過一定的考察。

既然決定送了,至少在最初階段,要相信學校,相信老師。

與此同時,家長一定要用正面的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

每天接孩子時,可以詢問孩子是不是願意講講今天開心的事情,介紹一下班裡的小朋友和老師,都玩了什麼,吃了什麼好吃的呀(哈哈,口腹之慾對小朋友還是很重要的。

即使孩子真的說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比如說不喜歡某某老師,某某老師凶了,家長也不要上綱上線,或者是迎合孩子的想法,說出「她怎麼那樣」諸如此類的話。

一是,孩子表達能力有限,事情可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二是,孩子其實並不多麼需要我們的認同,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能夠回應和了解他們的感受,一句簡單而認真的」是這樣啊」足矣。

(三)入園之前的準備

入園對很多孩子來說真的不容易,而家長能做的其實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學會放手。

縱使百般不願,但孩子長大大的過程就是我們慢慢退場的過程。

總有一天,孩子要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世界。

如果我們不早早地放手,給他們足夠的練習機會,等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他們能有多少面對的資本。

孩子入園前,我們就應嘗試著培養孩子自己玩耍、交際的能力。

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當孩子沒有提出要求時,家長不要過多的參與孩子的活動,給孩子留出獨處的空間。

也不要孩子一遇到問題,就上前干預,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我們要把自己定位成觀察者,引導者,要把體驗、經歷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這樣可以在減少孩子對父母依賴的同時,增強孩子對自己的信心。

如果一個孩子的心中能時時保有「我能行」的信念,在面對陌生環境時,應該會積極地想辦法去融入。

自理能力也是影響孩子入園焦慮強弱的重要因素。

很多幼兒園老師反映,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分離焦慮要小很多。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難理解,即使對成年人,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如果完全不能自理,或者說自理能力弱,連基本的吃飯、穿衣、如廁都成問題的話,一定會產生極大的不安感。

因此,至少入園前半年,我們就應著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喝水、穿衣,如廁等。

即使實在無法做到,那也一定培養孩子敢於表達的能力。

幼兒園畢竟是一個集體環境,老師不可能時時注意到每個孩子,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去大聲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請求老師的幫助。

此外,讓孩子提前觀察幼兒園早上開園和下午放學的情形也是可以降低入園焦慮機率的不錯的辦法。

可以藉此不斷地給孩子灌輸每個小朋友長大了都要上幼兒園,就像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去上班一樣,而到了下午,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就會把小朋友接回家了。

如果選定的幼兒園有親子課的話,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去體驗。

這樣孩子可以提前接觸老師和小夥伴,熟悉幼兒園的活動和流程。

真正入園時,分離焦慮應該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其他幼兒園的親子體驗課,爸爸媽媽也可以帶著孩子適當的去體驗,等於上免費的早教課。

當然這也要看家長自己的意願,如果覺得累或沒有必要,也無需勉強。

孩子心思純凈,一個異常簡單的故事都有可能在他們心裡激起我們難以想像的漣漪。

孩子入園前,我們可以找一些和幼兒園有關的繪本與孩子共讀。

這方面,《我很擔心》《湯姆上幼兒園》《我愛幼兒園》《我媽媽上班去了》《魔法親親》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通過繪本共讀,我們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提前對幼兒園有個大致的了解,對幼兒園產生期待。

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尋求一點情感支撐,為即將到來的分別作好情感準備。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鍾愛的故事可能也會有所不同。

之前,曾聽到一位媽媽談起,她家的孩子對《魔法親親》這本書情有獨鍾,甚至有一段時間,每天上學前,都會要求媽媽給一個魔法親親。

(四)寫在最後

當然,即使我們做了很多準備,孩子還是有可能會產生分離焦慮。

我們的目的也並不是要確保孩子不會有任何的分離焦慮,而是要通過種種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這段路我們可以一起走。

寫到這裡,又想起了自己曾經見到的一幕:「哭,就知道哭,你怎麼老是哭呀,天天早上來幼兒園都哭,你看人小姐姐都不哭,明天別哭了,聽見了嗎!」這是一位奶奶正生氣的呵斥剛從幼兒園接出來的孩子。

那天下午去幼兒園接孩子,恰巧又碰到了那位奶奶和孩子。

孩子不斷地重複著一個要求,奶奶的情緒似乎還是很不好,大聲嚷著:「好了,不要再說了,我答應你了。

停,不要再說了。

」那聲色俱厲地樣子,讓隔著幾米遠的我都忍不住心跳加快。

孩子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突然,孩子情緒崩潰,大哭起來,奶奶的情緒也越來越差。

在這個故事裡,孩子有情緒原本是正常的,可奶奶卻背負了孩子的情緒,而孩子感受到了這種背負,於是她對奶奶情緒的關注度超過了原本讓她難受的事情,或者說這兩者疊加在一起成為了她的不可承受之重。

此種情境下,她已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情緒,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崩潰。

希望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時都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既不會因過度擔心而惶惶不可終日,也不會因焦躁而失去耐心,對孩子露出疾言厲色的猙獰面孔。

這很難,但值得我們為之努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幼兒入園那些事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讀者分享。馬上要開學了,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第一次入園」充滿了擔憂。哭鬧的厲害怎麼辦?受到委屈欺負怎麼辦?吃飯不合口味怎麼辦?……這種擔憂也傳染給孩子,全家一起...

春季入園,一位資深幼兒園老師寫給家長的話

3月份,很多春季首次入園的小朋友要陸續入園啦。寶寶就要去幼兒園了,爸爸媽媽的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既有期待,又有不舍,還有各種擔憂。那麼,寶寶入園初期經常會遇到哪些問題呢?要如何應對...

媽媽做好這些準備,孩子輕鬆面對入園焦慮!

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寶媽也在打算這個時候把寶貝們送到幼兒園。欣慰孩子長大了的同時又不免有些焦慮。也會開始擔心寶貝是否能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老師是不是能及時的明白寶貝的需求?寶貝在幼兒園裡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