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曾朝你扔東西或者動手打你嗎?或者就只是默默的待在角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家的小公主,年齡不大,三歲四個月,自主意識非常強。
這就意味著只有三歲多點的她經常做一些在我們成人看來「錯了」、「危險」的決定,並常常表達「我自己做決定」,「我的事情我說了算」,你必須為我服務我才有歸屬感,我生氣了我就要扔東西、尖叫和打人。
OMG!權力之爭時常在我家上演,用不恰當的方式尋求關注時有發生,生氣了不知道怎么正確表達,這些都著實令我們頭痛過。
怎麼辦?接納、等待、共情、和善而堅定。
孩子的感受具有內心豐富卻表達有限的特點。
他們其實非常的敏感和聰明,內心擁有像成人一樣豐富的感受和情緒,但他們情緒的表達卻不豐富,要麼哭、要麼攻擊、要麼沉默。
給大家分享個發生在我與女兒之間的故事:
外出學習了幾天,剛好周末可以陪孩子,可是連著幾天的熬夜很累,寶寶提出讓我陪她搭積木,困到睜不開眼睛的我說:媽媽好累,躺一下。
但又想到她會不情願,靈機一動想到遊戲力,用遊戲解決問題,於是開發了躺在帳篷里的遊戲,怎料,寶寶非常不配合,哭鬧著要求我必須起來。
(遊戲力里強調,遊戲的開展一定要在家長自己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遊戲才有效)
強忍著疲憊,起來陪她玩積木,她卻各種不順心,一次次的「責備」媽媽,我也一次次的告訴她希望她好好和我溝通,這樣太兇了,我會難過。
然而女兒並沒有聽進去,反而行為升級,拿著玩具朝我身上「砸」,用手打我。
我看著她說:我知道你不開心,因為媽媽沒有好好參與你的遊戲,但你不好好說我不會明白,怎麼配合你玩呢?她繼續哭,打我。
(當孩子的情緒沒有化解或者排泄的時候,孩子是很難接受共情,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並等待)
我握住女兒的手並告訴她:你這樣好兇,媽媽很不喜歡你這樣,你弄痛我了,如果你不能好好說話,媽媽就只能離開一會,去媽媽自己的魔法屋冷靜。
說完,我離開了。
(在孩子情緒火山即將爆發前,一定要和善而堅定的表達我們自己的感受。
這樣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在被拒絕後完全的釋放自己的情緒,情緒釋放出來,接下來的共情才有效果,不要害怕說不)
孩子追過來,但嘴硬著說:你哪都不能去,我就要把你抓住(這是孩子需要聯結的信號,我從她的語言裡解讀出她責怪我離開,去外地學習)我沒有拒絕她,只是說:想哭就哭吧,媽媽在,抱著你。
孩子感受到被接納,放心的哭,哭的傷心極了。
哭了大概十分鐘,她抽泣著說:媽媽,我再也不那樣做了,我不打媽媽了,不扔玩具了。
一聽她這麼說,我鼻子好酸。
孩子感受到了我給予她的足夠的接納和等待,此時,她自己就解開心結了。
此時共情是恰到時機,我說:媽媽去外地學習,離開你一段時間,你很想媽媽,你不希望媽媽離開,媽媽剛又沒能好好陪你玩積木,你失望、生氣。
女兒點點頭,又哭了一小下。
此時,我再去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會去學習,有時必須分開一下,她很容易就接受了。
我們也許經常或者偶爾會被孩子的「暴力」激怒,或因孩子的沉默而著急。
但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並接納,和善而堅定的拒絕。
接納後的共情是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聯結的有效方式。
要堅信,每個孩子挑戰行為的背後,帶來的都是父母和孩子的成長。
所以,不要急著給孩子下評判或貼標籤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實需求,需求被滿足了,孩子自然有歸屬感了。
孩子不合作?和善而堅定,溝通4步走!
你覺得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給你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在一次大型公益課上,有的家長說孩子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寫作業,寫作業拖拉;有的家長說孩子愛頂嘴,愛哭鬧;有的家長說孩子愛玩手機·····總結了一下,...
孩子就是不聽話,終於有一天
你們有聽過共情和有效傾聽嗎?其實就是「認同感受」這四個字,這樣相信你們很好理解。當我們的情緒被認可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擔心因為自由表達了自己的感覺、想法、質疑和觀點,而被遭到了拒絕,或者被懲罰。雖...
親子關係「卡」了 有效溝通來「聯」
「一旦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來,父母往往就開始用情緒控制孩子,呵斥、哄騙、利誘、威逼,還認為是孩子出了問題。」日前,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上,兒童教育專家張娟建...
胡可育兒公式:孩子發脾氣時,第一句話要這樣說
孩子發脾氣時,你第一句話怎麼說?在最近播出的《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四位明星媽媽正帶著寶貝們吃大餐。面對豐盛大餐,胡可的兒子小魚兒心心念念的卻是自己的新玩具,他要求媽媽現在、立刻、馬上把新玩具組裝...
想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父母看過來——爸媽應時常訓練共情能力
情商高的孩子最顯著的特徵是懂得控制情緒,經得起挫折,意志力堅強,而要具備這些特徵需要父母時常做到接納孩子情緒,共情孩子需求。多數專家認為,孩子學會做人處事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情商高是孩子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