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寶寶即將入園,孩子最佳培養方案在這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轉眼,8月已經進入下旬,對於那些寶寶9月份即將進入幼兒園的家長來說,是不是內心開始期待著呢?很快,這些粘人的小東西就要進幼兒園了,小班入園不適應怎麼辦?小班幼兒常規差怎麼辦?別擔心,新生入園問題很普遍,關鍵在於家長和老師要有耐心,要講究方法,讓幼兒逐漸適應幼兒園,並逐漸培養日常常規。

教師使用培養方案

做好新生入園適應

1、標記——第一個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將認識標記安排在幼兒與家長共同來園熟悉環境的時候。

老師事先將每位幼兒的標記製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標記圖案佩戴胸前。

標記成為幼兒來園後第一個屬於自己的東西,孩子們非常喜歡。

2、床位、座位自選:入園幼兒可隨意選擇小椅子,和自己喜歡的小夥伴坐在一起。

對於睡覺床位的選擇則尊重家長和小朋友的意願,將相識幼兒的床鋪安排在一起。

教師還根據不同幼兒的睡眠習慣,允許幼兒和自己喜歡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

當孩子哭鬧較厲害時,老師將事先準備的小食品分發給他們(量不能多,以免影響正餐),孩子吃著自己平時熟悉的「卡迪娜」等食品時,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樣,一個個喊著:「老師給我,我不哭了。

幼兒園小班培養方案

日常常規培養

1、入園常規

通過故事和情景表演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跟人打招呼,嘗試說早上好、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

平時在孩子來園和離園時多鼓勵孩子開口。

2、排隊常規

組織孩子排隊的時候隊伍不能過長,可以分幾小隊,排隊要一個接一個,不能推搡、打鬧,前面的人沒走,後面的小朋友請等一等,不能擠。

3、洗手常規

通過兒歌和洗手律動來教會小朋友正確的洗手方法,洗完手後要用毛巾擦乾,不能到處甩手上的水,洗手時要一個一個的洗,洗好後別在到處亂抓。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

4、進餐常規

學習怎樣正確使用飯勺,要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吃飯時不要撒飯,不要剩飯,不要挑食,要安靜吃飯,不要講話。

5、喝水常規

每天按時定量給孩子喝水,要求孩子坐下來喝水,不要端著杯子到處跑,以免水潑到衣服上。

6、如廁常規

請孩子排隊上廁所,要求在廁所不能打鬧,這樣很容易滑到摔跤,教孩子自己脫褲子,實在不會的老家來教。

上完廁所要洗手並擦乾。

7、活動常規

無論是上課還是遊戲,都要遵守班級紀律,不能到處亂跑不聽指揮,可以用發好玩的貼紙來鼓勵孩子,每次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

遊戲常規的培養

1、小班孩子年齡小天性好玩,結合這一特點,我讓孩子在各種各樣有趣的遊戲中學習常規教育。

例如:遊戲「鑽山洞」,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教師要求排隊一個跟一個,不能推也不能擠,不斷重複引導,不知不覺孩子們學會排隊鑽洞。

又如:班上的小昊昊,經常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玩了玩具到處亂丟,從來不願意收放好,老師又哄又是獎紅花,都不理你,於是針對這一狀況,我和孩子們一起玩遊戲:「把玩具寶寶送回家」,通過遊戲里情境,讓昊昊逐步學會玩了玩具要放回原處,

2、同時要求回到家在父母的督促下也慢慢能做到收好玩具。

遊戲里還能學習到各種安全知識,如:「我不亂走」,告訴孩子出外面遊玩時要時刻跟著自己的家人,不要亂走,遇到壞人了,要學會求救等。

3、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和特點,運用遊戲形式培養常規深受孩子們的歡迎,遊戲化的方法引導孩子,更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形成良好的遊戲常規,成效立竿見影。

課堂常規的培養

1、孩子做好生活常規的基礎下,課堂常規也需要開始培養了。

2、小班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課堂常規不是一兩節課或一兩周就能見到效果的,需要一個學期或再久的堅持。

如:開學初,我通過音樂律動讓孩子學會聽音樂拍手、趴在桌子休息,起立坐下等,完全不用老師大聲喊叫,孩子們自覺遵守,又如:我喜歡經常以表揚方式表揚在上課時坐得好、認真聽講、積極動手孩子,孩子們愛比賽,看到別的孩子表揚得到小紅花,自然而然也會跟著,就會自覺約束自己,幼兒進步了,老師應及時表揚,並可視情況在全班範圍內進行獎勵,讓其他幼兒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學習的。

3、當幼兒犯錯了老師應先思考犯錯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幫助幼兒慢慢改正缺點。

越做越好!在這樣輕鬆、有效的環境下,使用權得孩子形成良好的課堂常規。

4、教師為幼兒做好榜樣

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的人,一舉一動都能發揮巨大的感染作用。

因此,我們一定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楷模,為幼兒做好示範作用。

例如,我們要求幼兒在喝水時排好隊,這時我們口渴了也要排隊,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水;要求幼兒在午睡時要安靜、不講話,我們這時也不可以大聲講話,更不可以在睡房裡聊天,因為幼兒聽到老師講話,也想和旁邊的小夥伴講話,如果睡房裡安安靜靜,想講話的幼兒也會打消講話的念頭。

一個班級混亂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幼兒不知道該做什麼,所以教師應和幼兒應共同討論;哪些行為是班級所接受和讚賞的,哪些行為是班級所不允許,應該被禁止的;違反的結果將會如何。

教師要儘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然後根據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規劃,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級常規。

班規一經訂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師也不例外,若班規改變也需要。

專注力的培養

方法一:每日請5名幼兒上前捂住眼睛,其他幼兒發出不同聲音,請幼兒猜猜是誰。

方法二:聽音數數

方法三:教師用最輕的聲音點名,要求點到名的幹什麼,沒點到名的幹什麼。

巧用指令,規範幼兒的基本行為

指令對於幼兒來說好學易懂,教師操作起來比較方便運用指令來規範幼兒的行為,幼兒接受也很快。

所以剛開學,我就根據幼兒可能出現的不良行為,自己編了一套關於規範幼兒行為習慣的指令:關於坐姿:手放平,腳擺正;關於回答問題:回答問題先舉手,老師叫再張口;關於站姿:關於集中注意力:小眼睛,看老師;關於站姿:手摸褲線身站直,挺胸抬頭,目視前方;關於擺放椅子:小椅子,靠桌子,小椅子,轉過來……,這些指令操作性強,對起來朗朗上口。

但是,幼兒對於指令有疲勞期,剛開始覺得新鮮,做著有趣,聲音響亮,但一段時間下來,有些幼兒熟視無睹,聞而不聽,怎樣才能讓指令深入幼兒的內心,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呢?首先教會使用,教師邊說邊做,示範規範的動作。

接著訓練,並選出做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做給大家看,激發幼兒的積極性。

其次經常使用,幼兒的遺忘周期特別短,所以教給幼兒的東西要及時復現,加深印象。

常規的培養注意事項

1、設立規則明確、要求統一:良好的常規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兩位老師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如搬椅子的姿勢一定要兩邊手,聽到哪種音樂就坐在哪種線條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班幼兒收玩具,總是隨便亂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錦菜一樣,每一種都有,老師具體提出要求並做示範,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塊一塊地拿。

幼兒學會輕放的方法後,我再逐步要求幼兒快,並學習收得快的方法:兩隻手同時收;將幾塊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

3、要注意常規設立目標的循序漸進: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如培養幼兒穿脫摺疊衣服的常規培養我實施的「序」是這樣的。

小班上學期的培養目標是:認識自己的衣服和正反,會脫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

小班下學期的培養目標是:在老師幫助下會穿脫衣服,初步學會扣紐扣,初步有放整齊的意識。

小班幼兒的生活常規的培養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為主;後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為主。

小班下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鞏固、提高為主;後半學期:以樂意遵守為主。

4、採用兒歌等藝術形式培養良好的常規:在培養和訓練孩子們正確洗手環節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後順序弄錯,就是細節達不到要求。

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洗手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

先把小手打打濕,再用肥皂搓搓手。

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乾淨。

」這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後順序。

5、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經常與孩子談「愛」,我們把「愛」融進一天活動當中,如吃飯好、睡覺好、來園不哭、有禮貌的孩子,老師經常會說:「寶貝,真乖,老師愛你」。

我還注意捕捉幼兒在園一點點的進步,及時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揚他,親親他的小臉或摸摸他的頭以表示鼓勵或獎勵小貼貼。

家長使用培養方案

讓孩子學會分離

每年新生入園時,都會看見孩子大哭不止,有的小朋友甚至會出現頭痛、腹痛、噁心等軀體症狀。

究其原因,主要是分離焦慮及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引起的。

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

孩子剛出生時,認為媽媽是自己的一部分,到6個月左右,逐漸認識到媽媽和自己的是不同的個體,並意識到媽媽有可能與自己分離,焦慮感由此產生。

分離焦慮一般在孩子8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出現,女孩子在3歲左右焦慮感慢慢消失,男孩子則要晚一些,一般在4歲左右才能完全克服這種焦慮感。

分離焦慮主要會經歷反抗、失望、超脫三個階段。

在反抗階段,孩子會嚎陶大哭,又踢又鬧,當他發現大哭沒有用時,他就會從大哭轉為斷斷續續的哭泣,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這就是分離焦慮的失望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發現家長還是不搭理,他就會進入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等。

因此,大多數幼兒園在處理新入園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時,常用的手段都是狠心讓家長離開,讓孩子哭一會,慢慢適應了也就好了。

這種強硬分離導致的結果是大多數小孩會在入園一周左右出現發燒、感冒、噁心、肚子疼等病狀。

有些處理得不好的孩子病程還會持續數年。

現在,要開始嘗試一些方法,讓孩子習慣分離:

1、每天鄭重的與孩子告別

每次離開的時候,媽媽一定要非常鄭重的舉行一個告別儀式,與寶寶擁抱、告別,讓他明白媽媽的不舍,然後讓寶寶看著媽媽離開。

這樣的過程剛開始很心酸,孩子目睹媽媽離開,會傷心的大哭,讓接替者告訴孩子:媽媽下午就會回來。

2、如果有熟識的家長,大家可以輪流看護孩子

約4、5個即將入園的孩子家長一起,輪流把孩子送到一家人家中,然後告訴孩子,媽媽要暫時離開,5分鐘後再來接你。

這樣循序漸進,從5分鐘到10分鐘到半小時,最後孩子可以一上午離開媽媽。

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的分離。

當然,即使孩子學會了分離,在初入園的幾天也一樣會大哭大鬧,家長在此時不要過於擔心,讓孩子慢慢熟悉,比如剛開始讓孩子在幼兒園待半天,等孩子對環境慢慢熟悉後,再延長至全天。

最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相信幼兒園,相信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更信任幼兒園。

如果孩子對與媽媽分離表示恐懼,也可以換爸爸或爺爺奶奶接送。

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有很多已經適應分離焦慮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也一樣會大哭大鬧,這是由於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老師帶來的不安全感。

因此,即使已經適應分離焦慮的孩子,媽媽也要在入園前一周,幫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1、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期待

為孩子報好名之後,就要經常與孩子交流幼兒園的事情,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看看小朋友上下學、做操等情況,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激起他對幼兒園的嚮往。

有的家長工作很忙,沒有時間自己帶孩子,於是早早就把孩子送進幼托班了事。

當孩子不聽話時,就用:「你再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把你送進幼兒園去!」或者用「你不聽話我去告訴你們老師,讓你們老師來說你!」這樣的話來嚇唬孩子。

這樣會對孩子上幼兒園造成一種精神壓力,讓上幼兒園變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對上幼兒園充滿了恐懼、牴觸的情緒。

家長應該給孩子積極、陽光的正能量,讓孩子對上幼兒園充滿了期待,安撫好寶寶由於和家人的分離而產生的焦慮、不安、恐慌的感覺。

在介紹幼兒園的情況時,既要告訴孩子幼兒園富有吸引力的一面,又要告訴孩子需要遵守的規則。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會特意渲染幼兒園對孩子富有吸引力的一面,避而不談其他方面,結果孩子到了幼兒園一看,他不僅不能隨心所欲的想玩什麼就玩什麼,還要跟陌生的老師待上一整天,這時,他就會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更加抗拒上幼兒園。

因此,家長在引導孩子時,最好先從老師那裡詳細了解幼兒園一天的生活是怎樣,再詳細的描述給孩子聽。

讓孩子知道,去幼兒園並非隨心所欲,而是有所要求的,同時讓寶寶意識到,遵守這些規則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這樣即使寶寶受到一些約束,他也能欣然接受。

2、利用熟悉環境的機會讓孩子做到心裡有數

一般幼兒園在開學前都會開放讓家長帶孩子去熟悉環境,此時,家長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機會。

讓孩子知道,他馬上要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送他進去之後,他會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度過一天,而爸爸媽媽要去上班。

他將在幼兒園上課、吃飯、睡午覺,等到爸爸媽媽下班了才會去接他。

爸爸媽媽可以一邊帶孩子參觀教室,一邊告訴他,幼兒園的一天是怎樣的,孩子會在哪裡吃飯,在哪裡睡覺,要喝水、上廁所時他要去哪裡,這樣孩子才會心裡有數。

3、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信任感

最最重要的,是把老師介紹給孩子認識。

一般開學前,老師都會先進行家訪,了解孩子的情況。

此時,是把老師介紹給孩子的最佳時機。

當介紹老師給孩子認識時,態度一定要鄭重,真誠!可以這樣對孩子介紹:「這是XX老師,你上幼兒園後,就會由XX老師照顧。

老師是爸爸媽媽非常信任的人,當寶寶與爸爸媽媽分開時,老師會盡職盡責的認真照顧你!你有什麼想法、要求需要幫忙,都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幫你的。

」在幼兒園開學後,家長也要不厭其煩的再親自把孩子交到老師手裡。

這樣的舉動會讓孩子知道,即使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他也有值得信賴的人,而不是舉目無親!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信任老師,才能克服內心的恐懼與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

同時,老師也會覺得很溫暖。

當一個人被人無條件信賴是,她的心裡一定會有一種暖洋洋的感覺,一定會盡心盡力的照顧好孩子!

教孩子學會自理

在家時,很多孩子吃飯、洗手、穿衣穿鞋、上廁所、上床睡覺等事情都是父母代勞的,寶寶一點都不會,到了幼兒園就不一樣了,雖然到了幼兒園會有老師的幫助,但是一個班級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孩子,只有三個老師,老師總有看不過來的時候。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求助於老師,孩子內心的緊張感也會加強。

因此,除了幫寶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家長還要幫孩子做好生活方面的準備,讓孩子學會自理,具備人際交往方面的基本能力。

1、 讓孩子有充分的自理能力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一定深有體會,照顧自家一個孩子都要花很長時間,何況是在幼兒園呢?一個班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

就拿穿衣服這件事來說,,當孩子午睡醒來的時候,老師不可能同時為那麼多孩子一起穿衣服,總得一個一個來。

如果是冬天,孩子午睡起來之後,一個老師要照顧近十個孩子,寶寶等著老師挨個穿衣服就有可能會著涼,身體抵抗力差一點的孩子就容易生病感冒。

相對來說,如果孩子自身會穿衣服、吃飯、上廁所,不僅家長會省卻很多擔心,孩子自己也會更適應。

在家長下定決心讓孩子上幼兒園後,就要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

無論吃飯、穿衣、大小便、喝水等習慣,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

媽媽在訓練的時候,用做遊戲的方法就能加深孩子的好感,孩子會更樂意接受。

讓孩子樂於學習自理能力,首先要讓孩子覺得做這些是一件很有趣、很愉快的事情,爭取得到她的配合。

如果是女孩子的話,可以給她玩布娃娃,讓她先練習。

如果家長有時間的話,可以和孩子同時學習,給他做示範。

孩子往往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所以和孩子同時做,讓他模仿大人的動作,孩子就會覺得這些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教孩子的時候要有耐心,不要希望他一次就學會,或者一學會就能很快掌握。

孩子新學一樣東西,從學會到熟練總要有一個過程。

家長們要耐心引導,多鼓勵他。

如果孩子不配合,或者不願意自己做時,家長宜採取「懷柔政策」。

儘量讓孩子發掘其中的樂趣。

比如在教孩子穿衣服時,可以問他:「你看衣服是什麼顏色的呀?」「紅色!」「像寶寶昨天吃的櫻桃對不對?我們想想還有什麼水果是紅色的?」……「衣服上的圖案是什麼呀?」一邊教寶寶穿衣一邊給寶寶提問,讓他不斷思考,沒有時間和大人鬧騰。

還可以給孩子的衣服起一個外號,比如那件「超人衣服」、那條「象鼻子褲子」等等,吸引寶寶吸引穿衣服的注意力。

即使孩子沒有掌握,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幼兒園托班和小班的老師都會教給孩子這些技能。

孩子總會慢慢掌握的。

但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就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我餓了」、「要喝水」、「要尿尿」等。

這樣,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他才能自如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2、 調整孩子的作息與生活習慣

幼兒園有嚴格的生活作息,玩耍、吃飯、睡覺的時間都與家裡不一樣。

在入園前幾個月,家長應逐步按照幼兒園的作息調整孩子的習慣。

很多小朋友都無法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比如有的小朋友8點才起床,2點才午睡,這樣孩子到了幼兒園,就無法接受幼兒園的作息。

家長最好參照幼兒園的標準,進行調整,無論早餐、午餐、午覺都儘量與幼兒園接近,這樣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入園後就不會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而不適應。

3、 讓孩子掌握基本的交往能力

現在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裡關注的焦點,孩子從小在對自我的高度關注環境中長大,同伴少,不知道如何與小夥伴交往。

一旦進了幼兒園,孩子就將與小夥伴自由接觸,因此,在孩子入園前,讓他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讓孩子學會排隊、學會分享與等待都是很重要的。

家長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如果與小朋友出現了爭執需要怎麼解決。

現在也有一些非常好的繪本,家長可以在陪孩子看書的同時讓孩子學習如何與小朋友相處。

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等同齡小朋友比較多的地方,讓孩子親身體會。

如果孩子有打人、推人、咬人等行為,喜歡與小朋友搶東西,家長一定要進行調整。

有的家長在孩子出現暴力行為時,習慣用打孩子的方式進行制止,這樣孩子的行為不僅不會改善,反而會加劇。

最好的方法是進行正面引導,在發現孩子暴力行為時及時把孩子拉開,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是什麼,或通過遊戲讓孩子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據好幼師網、60分媽媽月華、親親寶貝網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分離焦慮如何緩解 聽聽專業人士怎麼說

孩子上幼兒園為什麼愛哭鬧,家長平時該怎樣引導孩子,接送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怎麼能讓孩子儘快度過分離焦慮期……這是家有剛入園寶寶的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對此商丘市第三幼兒園園長趙玉超給家長一...

面對寶寶的分離焦慮,媽媽該怎麼做?

分離焦慮是嬰兒心理防禦機制不成熟的表現,他們通過哭鬧錶達對親密關係者的呼喊,以抑制情感痛苦。但每個寶寶的分離焦慮的程度及表達方式不同,甚至每個寶寶在每個階段的分離焦慮表現也不同。今天小編就來帶大...

秋季入園寶寶,快速適應四部曲

雙媽語:每年九月正是2、3歲寶寶開始幼兒園入學的時期。寶寶將到幼兒園中進入新的環境,接受3-4年正規而系統的學前教育。面對新的環境,如何讓寶寶儘快的適應,是讓每個新晉幼兒園家長最煩惱的事情。建議...

幼兒園應為幼兒入園準備什麼

來源:中國教育報2014年7月15日 08:56【評論0條】字號:T|T每逢秋季新生入園,幼兒園活動室內、樓梯間裡總是傳出讓人揪心的小班幼兒的哭鬧聲。每每看見這些,就會引發我們的思考,幼兒園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