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注意了,男孩子的身體同樣需要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周,童話爸爸就兒童安全問題做了分享,點擊查看舊文《戀童癖可能就隱藏你的朋友圈裡……》從後台的留言以及一些朋友的反饋來看,男孩子的父母反應更為激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這得從人們的日常觀念開始說起。

前幾日,成都地鐵的一條微博引發了網友對於文明出行的討論:一位老人帶著一個裸著上身、年約3-4歲的女孩子搭乘地鐵。

從網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到這樣一個觀點:「男孩子這樣就算了,可是這個是女孩子啊!」這樣的言論反映了大多數人的觀念——性教育這件事情,以女孩子為主。

女孩子平日裡要注意一點,男孩子被人看看沒關係的。

除此之外,媒體報導一直都以女性受害者、女大學生等群體為主要報導對象,很少有人關注男孩子的受害事件。

可是你知道嗎?根據2010年美國國家性健康調查(NSHS)顯示,戀童癖者性侵案中受害男女比例為7:3,在罪犯眼裡,只有孩子,而不論男女!

因此,看完童話爸爸的分享、知曉了這些數據之後,男孩子的家長們恍然大悟,原來在危險面前,男孩子並不比女孩子安全。

原來男孩子也不能隨便讓人看,男孩子的身體也需要保護!

就男孩子自我保護的話題,我們對一些男孩子的父母進行了採訪並整理,相信這些父母的做法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

2歲前:從小教育孩子保護私處

小土豆媽媽:小土豆出生後,帶著娃在小區里散步時,可以遇到很多同齡孩子。

天氣熱了以後,看到很多家長抱著的孩子都穿著開襠褲,並且沒有用尿不濕。

於是家裡的老人建議讓小土豆也如此。

我沒有同意並且強調,在家可以不穿光著,但在外面絕對不行。

除此之外,出門若要換尿布,我們也會找偏僻一點的地方。

在我看來,孩子雖小不懂事,但作為家長應該要懂得保護他的隱私部位。

等到小土豆懂事了,我就告訴他背心和褲衩覆蓋的地方除了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其他人不能看也不能摸,如果別人要摸,應該勇敢地說不,並且告訴爸爸媽媽。

長大後小土豆一直都比較注意,換衣服、上廁所會主動關門,洗完澡也會穿上衣服再出來。

2-3歲: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

樂樂媽媽:3歲前後是孩子建立性別意識的關鍵節點。

除了告訴孩子自己的隱私部分從此不能讓女性(包括媽媽)看,在樂樂完全能自理之前,我平日裡很少一個人帶他出門,總是會叫上孩子爸爸、爺爺、外公其中一人陪同,這樣孩子在要上廁所時,就由他們帶去男廁所,避免出現性別混淆。

大人同樣也要注意生活細節,比如自己不再帶著孩子一起洗澡,不在孩子面前裸露身體。

同時要求孩子他爸不要隨意光膀子,避免孩子認為不穿衣服也是沒問題的。

3-4歲:開始給孩子上安全教育課

多多爸爸:作為爸爸要主動承擔其孩子性教育的責任。

我認為,對於孩子來講,性教育的第一堂課是區分性別,劃清性別界限。

多多3歲後,我開始在他洗澡時講解身體的構造,以及男女生身體構造的不同。

在告訴他男生哪些地方不可以被外人摸的同時,也告訴他不能隨意去觸摸女孩子的這些地方。

如果有觸碰就是不尊重的行為,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需要被人尊重。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只需要先建立起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還沒有上生理衛生課的必要。

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性教育的知識會越來越深入。

在我看來,爸爸的性教育課對於男孩來說非常重要,不僅認識了自我、學會自我保護,也學會了尊重異性。

「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孩子太小」——在聽到這句話時,很多父母都有種緊迫感。

我們在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同時,必須教會孩子保護自我的意識和方法,中國人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談性色變」,但我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一代的父母們能夠以非常開闊的眼界和孩子談論這件事情,讓孩子免受不必要的傷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堂性教育課 成年人可能都掛科了

這兩天,「兒童性教育」這個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引來了議論紛紛。起因大致是杭州的一位二年級孩子家長在微博上吐槽學校發放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認為該教材尺度太大,並曬出其中的圖片。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