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孩子排行不同,教養大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家有幾個寶貝呢?兩個子女的家庭,父母常會面對孩子爭風吃醋的場面,老大一定要讓老二嗎?其實孩子在家中的排序不同,教養的方式也會隨之改變,到底不同家庭結構的孩子怎麼教?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手足教養第一步:從理論了解你的孩子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是否注意過家中兩個孩子的個性有什麼不同呢?將自己家中兩個孩子的個性與其他家庭的兩個孩子個性相比,是否有相似的地方?一般來說,對家中孩子排行與個性既定的印象,如:老大比較堅強、老二愛撒嬌等等,都是有跡可循的,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則是影響孩子個性差異的主要推手,奧地利發展心理學家阿德勒很早就對此提出一套獨到的見解,稱作為「家庭星座理論」。

理論1:阿德勒的家庭星座理論

阿德勒發現,在同樣的家庭中以同樣的教養方式對待孩子,卻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且結果與出生排序有關,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命定;深入研究後發現,在「家庭」的這個小社群當中,每個孩子為了「生存」(有良好的自我發展),便會發展出一個可以適應他所在排序的個性。

以下針對家中有「兩個歲數接近的孩子」的家庭,作家庭星座的分析,爸爸媽媽可以試著與家中孩子的個性對照,甚至與自己對照,會發現許多有趣的地方!

﹝1﹞用類似粉筆的素材分別畫箭頭給四人

(媽媽)→媽媽

(爸爸)→爸爸

(兒子)→獅子座但是內向貼心的哥哥

(女兒)→活潑好動的妹妹

具有責任感的老大

老大是家中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在出生之後自然獲得到比較大的關注、與家人的關係也比較密切,但同時卻也要承擔家人的許多要求,便發展出較順從、依賴家人意見的個性,長大之後也較容易展現出責任感,只要別人交代的事就會完成。

除此之外,由於受到接下來出生的孩子地位上的威脅,老大更會要求自己做好應該做的事以得到關注,便逐漸形成比較「完美」且焦慮的個性、及為了順從大人的要求發展出的保守態度。

若觀察職場生態,老大的個性是滿顯而易見的,通常職場中最願意做事的都是家中排行老大的人、被交代的事都比較可以完成。

創意力十足的老二(老么)

老二出生之後所獲得的關注不如老大,為了生存,老二通常會在老大比較弱的部分展現長處、較強的部分退縮,做事情上比較會作創新,也比較會察言觀色;擁有手足的父母不妨觀察孩子,手足間是否在某些領域是互補的,那就表示老二正為了獲得多一點的關注與肯定而試著有好的表現。

為了生存,老二也較懂得迎合、撒嬌,小的孩子總是長得比較可愛,如果又會撒嬌自然就會家長多注意一點。

因為家長已經有養育過一個孩子的經驗,對於老二的教養方式自然不如養育老大那樣緊迫盯人,犯的錯誤也比較少。

在家長較為放鬆、有方法的教養下,老二的生活與生活比起老大就自在許多。

如果孩子處於家暴、有嚴重問題的家庭中,會因為壓力導致此遊戲規則被打破,那麼星座排序就不能套用在這些孩子身上。

在夾縫中發展出幽默個性

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薩絡韋的研究,是對阿德勒的家庭星座理論的補充,他提出「弱勢策略」,認為老二(老么)在家中的地位最低,便會出現相對於老二的一些個性包括較幽默、耍寶及創造力等,都是為了應付老大無形威脅下發展出的個性。

男女個性大不同

除了排序的差異,男女生與生俱來不同的個性,也遠遠影響他們在家庭中的表現方式。

女生天生多以情感作響應,因此在家庭中也較習慣以情感作為引起關注的手段;身為老大的女生,為了獲取關係上的和諧與支持,會比較迎合、附和人群,以追求情感上的完美,老二則多顯示出會察言觀色及撒嬌的一面,也比較能被大人所接受。

男生天生看重的是能力面,競爭的勝利以及優秀的表現是他們心目中的成就所在,當老大的哥哥的通常會把自己的能力展現到最好,如果能力不足則容易自卑。

老二是男生時也會利用成就獲得關注,若能力強於哥哥,其成就感就會更強,反之則會顯出其自卑的一面。

由於男女生天性不同,家中同時養育兩種性別的父母,應分別花一點時間在每個孩子的天性上面;尤其男孩子不是像主要照顧者媽媽一樣只需要情感的依賴,父母一定要找出時間帶全家人出去走走,讓孩子的精力有出口可以宣洩並養成習慣,便可避免孩子將競爭的成就以及精力轉移到計算機上面,成為一個只喜歡玩在線遊戲的「宅男」。

理論2:用學習動機找出孩子的差異

《母親,是另一所學校》的作者米媽,觀察自己的孩子及學生之後,以學習動機歸納出了屬於自己認識的孩子特性,幫助爸爸媽媽們面對孩子的學習挑戰,但米媽也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拼圖有各種不一樣的形狀,因此這樣的分類不一定可以套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但可以作為家長在教養孩子時的參考。

凡事預備的孩子

凡是預備的孩子,非常喜歡探索細節,因此容易找到事情的缺點、對事物是求甚解的,他們知道確定的目標之後會全力以赴、實事求是,並注重事情完成的質量且禮貌周到。

由於他們喜歡所有事情有條有理的完成,遇到挫折抱怨會比較多,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反而會不知所措,因此父母在教導這樣的孩子時,應一步一步帶領他完成,適時給予獎勵將非常有用;米媽認為,這樣的個性比較容易在老么的身上發現。

凡事想想看的孩子

從對自己孩子的觀察中米媽發現,老大似乎是比較審慎且有邏輯性,他們的學習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所以在老二身上有效用的獎賞,老大是不會在意的,他們喜歡的反而是真心的認同與誇獎並給予更高的挑戰,父母面對老大要有好好打交道的心理準備,想要老大努力往哪個方向,就得先說服他才行。

在老大的世界中,就像在一條線上面不停奔跑,對每一個決定都會不斷作評估與改變,也因此老大的情緒是不太容易外顯出來的,他們習慣先處理好事情之後,再把擺在最後的情緒釋放出來。

我為人人的孩子

對女生來說,通常小時候都比較聽話,表現也比較好,這是因為他們喜歡取悅他們尊重且喜愛的人(特別是父母與老師);對事實與細節的關注,不如他們對人眼神回饋的興趣,也不喜歡浪費力氣在與自己無關的生活或不在意的事情上,但他們是很棒的和事佬,也多會觀察到母親的心情與需求。

教養女孩子的父母,應多詢問孩子所遇到的挫折與難處,幫他們把煩惱排解,因為女孩很容易把問題積怨在心裡,且在青春期爆發出來。

沉默是勁敵的孩子

常常會聽到男孩子抱怨「好無聊!」父母面對男孩的問題時,應不停的推動他們向前,並給予未來展望的期待,他們會更容易了解自己努力的目標為何,並勇往直前,視冒險為人生的一部分。

男孩外表看來不在意細節,但骨子裡卻非常重視次序感,寧願解決迫在眉睫的事情,也不願去作指定的雜務,父母教養的關鍵應在「如何下達指令」,才能找到男孩學習動機的關鍵。

在理論之外:學習當父母,打破理論差異

雖然以上的言論在大部分身上是可以被證實的,且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下仍能被套用在許多人身上,但「教養」才是突破理論最大關鍵。

很多父母所犯的錯誤是:告訴老大因為你年級比較大,所以要去照顧弟弟妹妹、當弟弟妹妹的模範,導致老大在無形之中感到壓力及多餘的責任感;每個人都應該怎麼當一對好的父母,在生養孩子之前多翻閱書籍了解理論及如何養育孩子的實務,在了解之後響應孩子的需求(例如聽聽老大的要求、響應老二想被關注的地方),教養時應多主動進行自我覺察,了解自己與孩子溝通時是否犯了許多口語及觀念上的錯誤,那麼以上出生順序的命定就會被打亂。

理解孩子之前,先理解自己

米媽分享道,自己與先生剛好是一個老大、一個老么的組合,兩個人在處理事情上就有截然不同的分別;以學習模式來看,要幫助孩子之前,父母應先試著了解自己的學習模式,將自己放在與孩子相同的評估步驟中,找出幼年時期所遇到的困境;當父母意識到孩子具有不同的學習模式時,便可以試著歸納出孩子的個性,無論是排序及男女都影響著教養方式,例如和女生說話時要比較注意表達的語氣與表情、和男生說話時要注意給予的方法口吻等等,認識孩子並找出適合的教養方式,當孩子看見父母因放下身段了解他們學習模式而對生活帶來改變時,孩子自然會以父母為榜樣。

另外要注意夫妻之間的互動模式也是孩子眼中的榜樣,兩個愛吵架的夫妻想要求兩個孩子互敬互愛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手足教養第二步:平等教養法

任何人遇到手足問題,必定會先經過一個「抓狂」時期,米媽與汪培珽亦然,孩子不可能不吵架,只要吵的不留痕跡,都會成為兩人培養出深刻手足感情的一條途徑;父母只要時時反思自己發現到的問題,久病也會成良醫。

除了專業咨商師給的建議,米媽與汪培珽這兩位「良醫」,也分享了他們在教養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及所用的方法,各位爸爸媽媽在參考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也可以減少許多「抓狂」機會喔。

米媽對於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保護自己,也要尊重別人。

當孩子有怨懟或怒氣時,米媽鼓勵孩子們可以表達不滿的情緒,但是禁止用怒罵或公然違抗的態度表達;孩子必須懂得家庭的界限,而這個界限可以帶來尊重及安全感。

米媽在其「面對手足不抓狂」的文章中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孩子的差異很大,一個只要瞪眼就淚眼汪汪,另一個則是需要嚴正的態度才會修正,當中的差別在於孩子需要大人這裡得到多少的認可與接納。

父母需要從孩子的角度觀察,然後按著觀察的結果找出適合的管教方式。

Tip1:不齊頭式的平等

手足之間最容易發生的爭吵,就是為了「不公平」這件事,小時候因為媽媽只抱弟弟不抱我而覺得不公平、長大為了他可以買衣服我沒有而覺得不公平,此時父母應該讓孩子了解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公平」來解決,8個月大的老二要吃奶嘴,難道2歲的老大要跟著吃嗎?別被孩子不尚未成熟的思考帶著走,試著傾聽孩子認為不公平的地方,以同理心響應,孩子會認為父母重視自己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氣質以及優勢與弱勢,因此家長給予兩個孩子的選擇應是量身打造的,哥哥學了鋼琴,弟弟可以去學畫畫,只因為兩個人擅長、喜歡的地方不同,如果在這裡還要要求齊頭式的平等,就會顯得非常不公平了。

在生活中也應多強調兩個人各自的優勢,利用機會告訴孩子:哥哥在音樂上比較厲害、弟弟在畫畫上比較厲害,兩個人是不一樣的!米媽同樣也會告訴自己的兩個孩子:因為你們到達目的地的方式不一樣,所以不能要求媽媽用一模一樣的方式公平對待你們,所謂的公平就是指不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對待每個人,媽媽是用對兩個孩子較有利的方式幫助你們更快到達目的地。

無論你的兩個孩子是男是女、又誰是老大誰是老二,對待每個孩子最重要的,是把他們當作一個「個體」來看待。

把孩子看作是個體,就容易發現每個孩子的優勢,以此響應孩子的需求及父母給予的要求,付予孩子責任時,根據孩子的優弱勢作分配(哥哥比較高所以擦上面的柜子,弟弟比較小所以可以擦椅子下面的地板),如此無論是性別差異或是年齡差異會隨著家長的改觀而改變。

米媽找出孩子的學習動機也是為了認識每個孩子學習的不同方式,當了解到每個孩子的差異性時,更容易以有效率的方式讓孩子達成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事。

避免搶愛,先給與孩子心理建設

當媽媽在懷孕時,先給予寶貝心理建設與期待,將幫助他們更快接納即將來與他「搶愛」的手足。

爸爸媽媽在老二尚未出生時,便告訴孩子:「我們即將有個寶貝要出生囉!他會帶給我們很多歡樂,所以我們要一起好好愛他。

」老二出生之後老大一定會發現弟弟或妹妹怎麼那麼麻煩、一直哭等等,爸爸媽媽趁機也可給予一些機會教育:「弟弟(妹妹)現在這個樣子,就跟你小時候一樣喔!他還不會說話,哭鬧時可能是因為餓了或是要換尿布,那我們就一起來照顧他。

」讓孩子知道這個過程是每個人人生中必經的,否則孩子的不平衡很快就會發生:「為什麼你只抱弟弟(妹妹)不抱我?!」

儘量不要給孩子「照顧弟妹」的責任,父母照顧嬰兒都戰戰兢兢了,更何況是幼小的寶貝呢?

老大的退化是一種訊號

若父母注意到老大在老二出生後出現「退化」的跡象,包括與弟妹搶奶嘴、原本會自己上廁所突然變得不會了…就必須檢討自己是否給予兩個孩子不平衡的愛,或是陪伴時間變少了。

遇到這樣的狀況,建議夫妻雙方先作討論,將兩個孩子照顧的責任作分配,當媽媽忙於照顧老二時,老大就由爸爸來照顧;若此時老大已經可以進入團體生活,帶老大去上學或參加活動,幫助老大發展社會興趣,就可轉移孩子在家想要父母關注的注意力。

Tip2:不是孩子告狀就要聽!

手足發生吵架後,吵輸的一方總是先到父母跟前告狀,提醒,不是孩子告狀父母就要聽,家庭中常會發生愛撒嬌的老二遇到不如意就大哭的情況,當工作很累的家長聽到家中有孩子在哭,往往火就上來,不分青紅皂白的責備沒哭的孩子(通常是老大),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手足的心結可能因為父母處理方式不當而產生。

遇到孩子的爭吵,父母在處理時就要非常小心且中立,不要特別站在哪一邊,才可以作最好的處理;若是還正在氣頭上,就別急著先處理孩子的問題,把事件先凝固,告訴孩子自己已經了解情況,等一下會再處理。

除非汪培珽的孩子找她來當裁判,否則汪培珽決不會主動干預孩子的「吵吵」,孩子吵架的當下,汪培珽總是先冷眼旁觀,事情當下不一定能解決,就當作隔壁家在吵架(這樣才不會自己聽得抓狂!),前提是他知道孩子不會動手且勢均力敵,沒有人因為年紀而吃虧或占便宜。

米媽面對孩子的哭鬧時,總是會用「反向的消除理論」對待,可愛的米媽會告訴孩子:咦,當有人在哭的時候,媽媽的耳朵會變很奇怪,老是聽不見哭聲耶…用此方式克服孩子的哭聲,遠比和孩子比大聲要來得好,且容易克服孩子的壞習慣,孩子沒有了觀眾,胡鬧也就變得沒有意思了。

即使媽媽多扮演冷眼旁觀的角色,但是當孩子主動要媽媽幫忙處理問題時,汪培珽仍會挺身認真的幫忙孩子,解決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她認為既然孩子需要她的幫忙,她就發自內心地、認真地、盡全力地幫忙,好像法官在審理案件,完全不打混摸魚。

孩子很需要父母設立的規矩,以及對各種事情的解釋,讓孩子清楚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這些規矩將會成為孩子快樂童年、手足相親的支持力量。

別作管教的不良示範

當爸爸媽媽對老大特別管束時,會影響到老大認為:「年紀大的就是要這樣管小的」,造成老大如法炮製的將同樣的約束力放到老二的身上,老二便會開始感到「不公平」。

米媽提醒兩個孩子的家長,常常注意手足之間講話態度是溫和,還是監督的語氣,將能避免衝突發生。

找出問題的癥結點

手足吵架另一個理不清的點,在於他們會在某些地方堅持各自的想法,父母在此時幫助他們釐清想法非常重要。

米媽在一次孩子搶糖果的情況下瀕臨抓狂邊緣,便停下正在駕駛的車與孩子討論為什麼兩個人都不願意各讓一步,姊姊的理由是:「我每次都會分享糖果給弟弟,所以弟弟也要分享給我」,而弟弟的理由是:「上一次姊姊得到的科學面一口也沒有分給我!」再繼續追究下去,發現到癥結點只是弟弟一次送了姊姊一個舊的鉛筆盒,因為他在使用過一次後發現那個鉛筆盒非常好用且很適合姊姊,姊姊卻以為弟弟不重視他而想要與他爭執,而弟弟則希望得到姊姊的尊重才不斷堅持。

在米媽引導之下,兩個孩子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其實是因著在乎對方是否重視自己,爭吵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Tip3:米家與汪家的家庭合約

手足爭吵、物權分不清楚,汪培珽形容這是「只有上帝知道,媽媽不會知道的事」。

兩個孩子年紀小,喜歡的東西也或送來送去,到最後東西到底是誰的?爸爸媽媽真的不會知道!面對類似的問題,米媽與汪培珽使用了相同的方式來解決──白紙黑字的家庭合約,這在米家叫「家庭事件簿與合約」,在汪培珽家則是「合約」。

米家的家庭事件簿與合約記載了大大小小父母與孩子達成的協議,在孩子同意之下簽署同意書,代表孩子對家規的認同。

事件簿當中記載的事如計算機可以使用多久等等,按著孩子的年齡與成熟度作修正,孩子與父母都是當中的仲裁者。

汪培珽家中的契約,則是因為愛看書的孩子,會約定把自己最喜歡的書納為己有,到最後總分不清楚物權,因此汪培珽在又一次孩子的吵鬧過後,提出「合約」概念,約定好的事一定要寫下來,然後雙方要簽字。

相安無事了數月,突然有一天,姊姊又因為一本書搞不清楚是誰的和弟弟吵了起來,但當下怎麼翻箱倒櫃都找不到合約,姊姊只好「含恨睡去」。

3個月過後,搬家的過程合約被找出來了,但是兩個孩子卻也都不想再計較了…,其實很多時候,事情發生時孩子只是需要人幫忙調解與得到尊重,找對方法,媽媽的抓狂也會減少一些。

合約之外,有人說謊?!

兩個孩子再怎麼簽定有效合約,總會有因為害怕或各種原因而說謊,當兩個孩子都不讓步或是找不出是誰說謊時,私下詢問會是比較好的方式。

汪培珽有一次要送人的餅乾被打開了,抓狂得要找出開餅乾的人,卻怎麼都問不出來究竟是誰打開的,便讓兩個孩子先進房間,要他們想清楚以後再告訴媽媽誰剛剛打開餅乾而沒有承認。

媽媽過了一陣子以後,先進姊姊的房間,開了門就看到一個淚人兒,原來姊姊因為媽媽剛剛太生氣了,情急之下只好說謊,於是媽媽先安撫了姊姊。

等到進了弟弟的房間,卻同樣見到好像做錯事心慌慌的弟弟,一見到媽媽就說:「媽媽,我想我剛剛可能夢遊了去開餅乾,但是我怎麼也想不起來…。

孩子不會犯什麼天大的錯誤,但家長當下的態度可能會讓孩子心慌的說謊,停下來給自己與孩子一點空間思考,找出孩子犯的過錯不會太難。

買東西只買一個!

搶奪同一種東西是很多爸爸媽媽最頭痛的事(尤其是同性別的孩子,喜歡的東西往往非常相同),汪培珽的孩子雖然常常出現這種情況,但她從不會為了孩子的爭吵多買一個以討得孩子的歡心:「如果都要買兩個,那表示父母沒有耐心,只想用花錢來解決問題」,汪培珽反而會故意只買一個,或讓兩個孩子挑選一個東西,培養孩子討論與選擇的能力;東西買回家以後,汪培珽會和孩子說清楚:「玩具買了一個就是要讓你們輪流玩,這東西不是你的就是他的,這是『一起的』東西。

遇到問題時,不妨先把問題丟回給孩子:「媽媽只有一個,怎麼麼辦?」孩子不能解決,再建議他們輪流,媽媽必須嚴守的原則是:對事不對人,不管姊姊再大,弟弟再小,做錯事的一方,就是要接受處罰的一方,對孩子及父母來說,事情就單純了。

區分公領域與私領域的物品

米媽在與孩子討論此議題後特別分享家中兩個孩子擁有、分享物品的情況:米媽會特別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物品,將玩具特別區分為姊姊的、還有弟弟的,這些私人擁有的玩具放在他們私人的空間櫃中,可以與他們信賴的朋友分享。

除了「自己的」物品以外,還有一種玩具叫「媽媽的」,那是提供給來拜訪我們家的孩子一起玩的公領域玩具。

特別區分出「誰的東西」,可讓幼年時期的孩子學會必要的事──尊重他人的物品,因為擁有自己的玩具,會懂得保護與收納自己心愛的物品;米媽也會強化原物歸還的觀念,與不可以隨意拿他人的物品,告訴孩子如果玩具破損了,一定會有人感到特別心疼。

這部份的學習會延伸到對他人空間、財產的尊重,也不可以擅自介入別人的隱私權的學習。

Tip4:平時多與孩子培養感情

除了正確的教養法以外,平時與孩子建立感情是很重要的,既然已經了解每個孩子的特性,就應在適當的時機會給予他們所需要的「愛」。

米媽認為家庭都可創造簡單卻有效用的家庭凝聚力機會,包括每晚的生活重要事情分享及為彼此禱告,在為別人祝福時,便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手足之間的凝聚力,因為看見對方的優點與需求,了解及增加感情後而更能體諒容忍對方的缺點。

家庭就像是一個「家庭存摺」,每一次放一點愛進去時即增加當中的存款,家庭時間更是存入大筆款項的機會,等到下一次吵架開始抵消彼此的愛情時,家庭存摺才不會因為小小的問題而透支。

讓孩子主要表達愛、說出愛之語是另一種培養感情的方式,彼此誇讚為手足感到歡樂。

在給予愛時爸爸媽媽仍要注意每個孩子就像大人一樣,喜歡接收到愛的方式不同,應先了解其「愛」的方式是什麼,才能有效率的作「愛的表達」;米媽曾經詢問過兩個孩子「愛之語」的排列順序,發現老大最喜歡「肯定的語言」,排在最後的是「送禮物」;而老二最喜歡的是「身體的接觸」,排在最後的是「肯定的語言」。

對於「愛之語」順序的釐清,對夫妻與親子之間的情感能否有效傳達有正面的作用!

給老大多一點愛

父母若沒有經過省思的過程,給予老大的壓力就會比較多、對老大的期待也比較多耐心比較少,希望他能夠自己管好自己不要再給父母壓力,造成老大常常壓抑自己感受,建議爸爸媽媽平時可以挪出一點時間,與老大進行情感互動、了解老大的心情(但千萬不要淪為說教,或是又強調老大的身份而讓他們感受到更大的壓力),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支持。

面對完美主義者的老大,爸爸媽媽應多幫助他接納自己的弱點,在他做錯事時不要先責備,與老大坐下來討論發生了哪些事及可以做哪些修正,即可幫助他漸漸接納自己所犯的錯並抒發他的情緒。

汪培珽認為,老大一出生原先是獨占著父母的愛、關懷和照顧,直到永遠比較小、比較可愛的老二出生,不管願不願意、不管準備好了沒有,都要開始學習「分享愛」。

分享愛不容易,父母在親親、抱抱老二的時候,記得拉老大一起來;念故事書給老二聽的時候,別忘了邀請老大一起聽,他們一定也很懷念與父母獨處的時刻,所以,找個時間與老大單獨約會吧。

別踏入老二的陷阱

因為老二長的比較可愛,加上比較會耍寶、撒嬌,獲得父母較多的寵愛是在所難免,但長期寵愛之下,老二可能會演變成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耍賴的情況,此時父母應察覺並見招拆招。

例如當老二覺得不開心時總以哭泣獲得關注以解決問題,那麼爸爸媽媽可引導孩子使用正向表達取代哭鬧的方式,並堅持每一次都要有同樣的原則。

找出與孩子的單獨約會時間!

老二出生之後,老大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被老二分走了一半,相對的,老二出生之後就要與老大一起共享父母的時間,完全沒有享受過與父母獨處的機會,建議家長「與孩子單獨的約會」,抽出生活中一小段時間與其一中一位孩子好好相處(這段時間是重質不重量的),約會時可與孩子聊聊天、互動及陪伴玩耍,或利用睡前的一點點時間與孩子單獨相處,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完全專注在自己身上,對父母情感的依賴及手足之間競爭關注的機會就會小很多。

無論你是已經有兩個孩子、抑或是計劃生下第二個孩子,恭喜你,兩個孩子吵起來會翻天,卻也會因為不同的個性而讓家庭變得熱鬧有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二胎時代!我們該如何公平對待孩子?

單獨二孩政策千呼萬喚始出來後,敢於吃螃蟹的寶媽群紛紛入了坑。然而這時,家裡的老大卻不樂意了。因為有過一段獨寵的經歷,所以對於不少老大來說,突然而至的小二子更像一個爭奪父母的競爭對手。本以為是給孩...

同樣是親生的,為啥老大乖巧,老二調皮?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家二寶今年5歲,不是今天揍哭了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嚇哭了親戚家的小棉襖。大寶今年8歲,懂事乖巧討人喜歡。在家做完作業還會主動打掃衛生,幫我按摩肩膀...

老二總比老大精明,究竟為什麼?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出品丨孕嬰幫「我家二寶今年5歲,不是今天揍哭了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嚇哭了親戚家的小棉襖。大寶今年8歲,懂事乖巧討人喜歡。在家做完作業還會主動打掃衛生,...

到底愛誰多一些?二娃家庭必知的平衡法則

前兩天和朋友小聚,我們向一對二娃父母提出了心中的疑問:「你們會偏愛某一個孩子嗎?」我想,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準備要二胎和猶豫要二胎的家庭都很關注吧。這對父母表示,兩個孩子性格不一樣,但他們可以肯定...

二胎家庭,兩個孩子如何愛?

記者謝冰林「女兒的新年願望竟然是把2歲的弟弟送人。」近日,二胎媽媽「布丁」在網上發帖,拋出了自己的煩惱:自打有了老二,老大開始鬧情緒,常常把「爸爸媽媽都不愛我了,把弟弟丟出去」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化解大寶壞情緒的7個聰明方法

隨著家中第一名孩子漸漸成熟,爸爸媽媽在卸下帶養新生兒的壓力之餘,也可能開始萌生再添一胎的念頭。雖然替孩子添伴是美意,但家中大寶看見新成員的到來,心中情緒卻複雜得很,面對寶貝矛盾的情緒及表現,聰明...

有些痛,生了老二才知道!

作為父母,我們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不論是生活,還是教育,甚至,我們還想多生一個孩子,讓他們可以在父母百年之後還有至親在這個世界。可是,我們給孩子的真的是最好的嗎?或許,很多時候,那只是我們自己「...

二胎繪本推薦

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要二胎,或者考慮二胎了。除了準備衣物、紙尿褲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幫助老大接納將來到來的弟弟和妹妹。在我們小時候,是不太需要做這樣的準備的 。因為多數家庭都有兩個...

二寶駕到 輕鬆化解大寶的」老大情結」

寶寶3歲之前,心智發育上通常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對於出現另一個手足共同分享爸媽的愛感到陌生,因此二寶的到來,容易讓大寶對弟弟或妹妹產生敵意。台北旭立心理咨商中心黃柏嘉心理師表示,若爸爸媽媽持續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