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的問題,美國幼兒園是如何處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打人/被打怎麼辦?」永遠都是家長特別關心的問題。

今天我就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大家聊聊美國幼兒園如何處理孩子打架和被打的問題。

一道決定老師是否會通過幼兒園面試

幾乎每個來我們幼兒園應聘的老師都會被問到同樣的問題:「如果你看到孩子之間發生肢體衝突,你會怎麼做?」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看老師的教育觀。

比如你會聽到這樣的回答,「我會馬上過去勸阻,告訴他們,不應該對同伴動手,要管好自己的小手。

」很遺憾,這位老師就很難通過面試,為什麼?

如果我告訴你,一位有專業素質的老師的回答首先應該是「我們先要看,這個肢體衝突發生在哪個年齡段」,也許你就懂了。

2歲之前,唯我獨尊,「勸架」主打表情牌

孩子的認知發展中有一個階段會認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時間可長可短,但都是正常且必經的發展階段。

比如你經常會看到2-3歲孩子拿著別人的玩具說,「這是我的!」但是到了6-7歲,你就很難看到這樣的場景了。

有一次,我在學步室(2歲-3歲的班級),看到一個女孩非常認真地在紙上按手印,這時一個小男孩一把搶過她的畫作,小女孩不放手,男孩就動手打了女孩的手臂幾下,把女孩哭了。

等我過去的時候,小男孩嘴裡還在嚷著,「這是我的!」

大人們看到這樣一番情形,估計多半就已經有判斷了吧——就應該狠狠批評批評那個熊孩子,搶人東西就不對,還打人?更是罪加一等!

但我不這麼看,由於這一年齡段孩子的認知發展還不健全,在他們的世界裡就很難理解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怎樣的社會性後果。

小男孩之所以會搶小女孩的畫作,是因為當時桌上已經沒有一個空位了,但是他也想擁有一張自己的手印紙。

於是通過簡單的思考,他就採取了最直接可以達到自己預設結果的方式——「明搶」。

而且他們往往無法區分「我認為」的事實,和「實際」的事實。

搶完後他理直氣壯的說「這是我的!」的時候,很可能他真的認為這張紙是他的!

如果成人觀察到了這樣一段經過,並不應該上去勸架,而是幫助孩子認識對方的情感以及自己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

整個過程,成人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引導員,而非非要判斷出個誰是誰非的裁判。

我當時的做法是拉著男孩走到小姑娘身邊,因為他們當時的語言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我只能挑最重點的做,就是幫助他認識感情

比如我會和他說,「你看到小姑娘的表情了嗎,你覺得這是表示高興還是傷心?」這個問題的問法也是有講究的,如果孩子到了4-5歲之後,就不需要設置選擇題,而是可以更加開放地讓孩子直接表達,但當時由於我面對的是3歲不到的孩子,如果他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讓對方感到傷心已經就很不容易了。

雖然3歲左右孩子說不出什麼,但他們的肢體語言可以表現得很具體。

男孩馬上低下了頭,想把紙還給女孩。

但女孩還是止不住地哇哇大哭,我守在她旁邊等她心情平復下來。

接下來這一步特別關鍵,大部分的成人在處理肢體衝突的時候都會忘記,我們不僅需要對「動手打人」的孩子進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對「受害者」進行引導,告訴他們怎麼做,可以減少傷害

我跟小女孩說,「我看你哭得很傷心,老師也很難過,因為剛剛你的紙被別人拿走了。

但是老師也希望你可以把你的想法直接告訴他,你可以說『我不喜歡這樣』。

」根據我的經驗,鼓勵被打的孩子用語言去表達感受和勇敢說,要比一味批評打人的孩子奏效多。

最後,我還會對整個事情做一次復盤。

其實歸根結底,這件事情的源頭是因為我在桌子邊上設置的位置不夠,沒有滿足孩子們都想參與的需求,想要降低年幼的孩子們發生衝突的可能,父母和老師應該注意的是至少應該先要把設施、設備備齊。

「對付」4+「暴力」兒童,小馬君的寶貴實戰經驗

到了4歲之後,大部分孩子已經可以理解對方的感受了,但是教室里依然會出現肢體衝突。

如何解決並沒有唯一的標準,這非常考驗老師的觀察能力及與家長的溝通能力。

只有當你發現了肢體衝突背後最深層的原因,才能最有效地解決。

之前湯圓媽媽在《孩子打人/被打的問題,英國幼兒園是如何處理的?》一文中也給大家分析過,我再來補充一些我實際體驗中比較好的方法,供父母和老師們參考

秘訣1:適當忽略,就能解決衝突

是不是每一種衝突你都要出面調停?我的判斷標準有點奇怪,只要不會「流血」的衝突,儘可能讓它自然地發生,老師在旁邊只充當「觀察者」的角色。

很多衝突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甚至有些是孩子故意要引起老師的注意,這時儘量淡化就好。

但剛做老師的時候我可不這樣,凡事都沖在第一線,先阻斷再說,再婆媽地講道理,美其名曰「諄諄教導」,之後效果確實不錯,衝突少多了,但我現在覺得是因為他們嫌我太嘮叨,煩死了。

怎麼處理那些「無關痛癢」的衝突呢,曾經一位老師就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比如排隊是個最容易發生混亂的場景,兩個熊孩子不知因為什麼扭打起來,那個老師並沒有理睬,而是和大部分的孩子說,「Let’s play a quite game. Hold your bubble!」 (我們來玩一個安靜的遊戲,大家hold住嘴裡的氣泡)只見大部分的孩子直接鼓起了嘴巴。

然後那兩個孩子依舊嬉皮笑臉地打來打去。

老師並不理睬,只是說,「Oh, I see Nash is going to win the game! Let me see, who else is going to win the game.」 (哦!我看到Nash小朋友要贏得這場安靜比賽了,讓我看看誰還可以贏。

)

聽到這兒,那兩個熊孩子突然不打了,舉著手說,「Me! Me! Me!」 (我我我!) 老師不動任何神色地說,「If you want to win, you have to hold your bubble.」 (如果你要贏,你得先hold住你嘴裡的氣泡)。

兩個熊孩子服服帖帖地歸隊,不再打鬧了。

為了孩子們出行安全,他們手必須拉在一條很長的繩子上。

剛走出教室沒兩步,這兩個熊孩子又開始打起來了。

這時候我心想,老師你總得管了吧。

只見她又出了一個奇招,伸出自己的手掌,很誇張地吹了一口仙氣,然後說,「Oh I have some strong glue on my hand, now it’s time to hold on the rope. Who also has strong glue? Show me!」(我的手上有一種特別厲害的膠水,現在我要把我的手牢牢地黏在繩子上。

我想看看誰也有這麼厲害的膠水,你們要展示給我看哦!)

只見孩子們都往自己手掌上吹氣,然後把手緊緊地抓住繩子,兩個熊孩子也不打了,如法炮製起來。

一邊走,老師一邊說,「I want to see who has the strongest glue.」(我想看看,到底誰有最厲害的膠水。

)就這樣,老師沒有任何的直接介入,就解決了孩子們之間的多次肢體衝突。

她的做法很簡單,只關注積極的行為,或者用有趣的方式引導積極行為,故意忽略負面行為

秘訣2:多問一個為什麼

孩子們肢體衝突分為長期性和偶發性。

如果是長期性的,之前湯圓媽媽的文章解釋得很清楚,可以給孩子們讀繪本,或者用「腳先生、手先生」的方案。

但是對於偶發性的肢體衝突,需要家長配合一起找原因。

比如我們幼兒園有個孩子,到了5歲班級上,就像換了一個人,天天打人。

直到有一天,孩子家長主動找到我們,想和我們聊聊。

才剛坐下這個年輕的辣媽就大哭了起來,原來孩子爸媽剛剛離婚了,孩子的脾氣也因此發生了突變。

於是我們決定一起幫助他,我給老師布置的任務是,至少在2-3周之內,不要再給家長告狀說孩子的不是,而是每天至少記錄3條孩子好的地方。

非常時期只能使用非常手段,我們知道孩子母親的情緒已經很差,如果再和她說孩子在幼兒園的負面表現,只會加劇她的情緒,並且把這種情緒再帶給孩子,這會是一個惡性循環。

第二點,如果孩子出現過激的肢體暴力,老師要馬上打電話到辦公室,我親自處理。

之後一段時間,確實接到了很多電話,但我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坐在我的腿上,聽他慢慢和我說自己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這麼做,是對的還是錯了,可以怎麼改進。

有一次他問我,「馬老師,我是不是又做錯了?」我問他,「你為什麼這麼關心這個問題?」他和我說,「我很害怕我做錯,因為這樣媽媽會傷心,我不想媽媽傷心。

」之後我什麼也沒說,只是抱著他。

我和他說,「沒關係,我們都有做錯的時候,今天你只是情緒控制的不太好,但是這幾次,我每一次都看到你有進步,媽媽會為你的進步感到高興的。

」當我和他的關係建立之後,他的行為就慢慢有了轉變。

其實這段經歷也告訴我,對於那些偶發性的暴力行為,一定有一個特殊的原因。

在你知道這個原因之前,很多原本管用的方法都會失效。

離異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環境因素上的突變,行為變化反應出的是他內心的恐懼以及不安。

這個時候如果還是用以前常用的說道理啊,和他講故事啊都不管用,需要做到的就是傾聽,以及建立起一個新的安全關係。

常爸說

「孩子打人/被打怎麼辦?」是公眾號後台每周都能接到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任何「標準答案」,因為孩子性情不同,每次發生肢體衝突的原因、場景不同,沒有什麼放諸四海皆準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只能說從其他幼教專業人士的處理方法上汲取一些經驗,獲得一些靈感,以期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處理得更好一些。

小馬君今天的文章雖然是從一個幼教從業人員的角度,來講幼兒園老師是如何處理的,但很多方面仍然能給家長們以啟發。

比如,上面講的老師如何處理「排隊」中孩子衝突的例子,充分表現了老師利用「遊戲力」的方式將衝突化解於無形的功力,可以給很多愛說教的父母們一些啟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在幼兒園打人和被打,家長怎樣做?

3-6歲的孩子在幼兒園打其他小朋友或者被小朋友打,都是幼兒園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這個年齡的孩子,就像還沒被文明馴化的小動物,用打架的方式來應對衝突實在太正常不過了。作為打人的一方,家長有時會收到...

來一個目標管理讓你的孩子不在幼兒園打架

孩子在幼兒園打小朋友確實不是一件好事,這種行為除了要及時制止外,做家長的一定要弄清楚孩子打小朋友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孩子與小朋友和平相處,那麼小孩為什麼要打幼兒園的小朋友呢,出現這種狀...

難過:老師不喜歡你家孩子,家長該怎麼做?

這是孩子未來可能遇到的一道坎。小男孩某天從幼兒園回到家,一見到媽媽就帶著哭腔說:「媽媽,老師不喜歡我。」媽媽擔憂追問,孩子說:「老師邀請小朋友回答問題,我第一個舉手,但老師說不聽話的小孩沒資格回...

如果你的孩子被欺負

常聽到不同的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被欺負的各種反應,很複雜。昨天又有一個家長來諮詢我這個問題,就以此來談談這個事情,說說我的觀點,不是真理,但有很深的思考,供各位參考。

見閨女被撞爸爸腳踹男童 護犢子可別太過分

每個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上的珍寶,不能容忍別人的欺負。如果自家的孩子被其他孩子欺負了,直接打回去的話可能顯得家長沒有度量,不反擊心裡也說不過去。那麼小編就來給爸爸媽媽們介紹一下自家孩子被欺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