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動口不動手,被打一定要還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粒粒

去年平安夜,全家人出動,找了一個人最多的地方,湊熱鬧,看彩燈,感受節日的氣氛。

在一棵高大,眩目,聖誕味兒十足的聖誕樹前,和孩子們拍照。

當然,拍照的人很多,大都是帶著孩子的。

吵吵嚷嚷,熱鬧非凡。

彼時,在目測離我們一米多遠的地方,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也在拍照,她的小女兒,眼睛圓圓,皮膚黝黑, 頭髮一圈一圈地打著捲兒,三歲左右的樣子,有江湖女俠、武林高手的風範,只見她蹬蹬蹬、三步並作兩步,來到我們跟前,推了我女兒一下,又蹭地跑回去了。

事件發生之迅捷、突兀,女兒,和我,都沒有來得及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只知道,被打了,被一個小毛孩兒,個頭比女兒矮半截的小丫頭,毫無道理,看來, 很多「戰爭」的起因都是莫名其妙,沒頭無腦。

這樣的一推,當然是「隔靴搔癢」, 所引發的最多是「心理上的傷害」。

我沒有動,想看看女兒什麼反應。

她真是我的親孩子,也沒有動。

既不甘心就那樣走了,又不會去還手,只是說了一句:她打我了! 小女孩的媽媽聽到了,問怎麼回事, 女兒又重複一遍:她打我! 這時,小女孩的哥哥公正、嚴肅,平靜地陳述了事情的經過,形神接近少年包青天。

小女孩的媽媽比較明白事理,嚴肅地沖「小女俠」說:「過去道歉。

」 女俠沒動。

媽媽又加重了語氣:「 現在!過去道歉!」 如此,「小女俠」 走到女兒身邊:sorry!

這樣一來,女兒也算得到了安慰, 大人們相視一笑,事情就算過去了。

沒有爭吵,沒有生氣,也沒有誰吃虧誰占便宜的不甘心,本來,小毛孩兒之間的「打架」能有多大傷害?事件如若鬧大,大部分是成年人的「面子」較量。

孩子們之間的事,大人一參與,就變得複雜、嚴重,甚至賦予了社會意義。

女兒被「打」之後,我看清了一個事實:女兒不會打人,跟我小時候一模一樣,她也沒有「打回去」的江湖作風。

對此,我沒有異議,甚至略感安心。

小孩子偶爾動手,不要養成還手的習慣,最主要還是出於保護孩子的角度考慮。

其一,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小朋友間偶爾有點小摩擦實屬正常,通常不會引發大的傷害。

而江湖「險惡」,高手如林,有能力打回去的肯定是高手中的高手,如果哪天,碰到個比自己厲害的,就有「吃大虧」的風險;其二, 孩子之間出手,很難控制輕重,要是不小心手重,哪個跌倒了,或是碰到了桌角之類的地方,會帶來難以彌補的傷害。

因此,打回去,絕不可取。

記得侄子讀小學一年級時,在體育課上和同學發生爭執。

對方先打了他一下,侄子人高力大,推了一把還手。

因為是在水泥上,結果小朋友摔倒、胳膊骨裂。

孩子受傷,家長當然心疼,換作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

只是對方的父親,放出狠話:「讓你們的孩子也嘗嘗這種滋味。

」 實在令人聽了心中驚悚,還有學校等各方面的壓力,兄嫂竭盡所能地照顧受傷小孩,並費勁力氣息事寧人。

異常傷心,因為大人們處理不當,沒有及時疏導侄子的心理,他受到驚嚇,很久,半夜必做噩夢驚醒。

這樣一來,對於兩個孩子來說,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傷害,並且,兩人自那以後,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

被打,不能還手,難道就應該任由打人者「逍遙法外」嗎? 如果孩子碰到了這樣的情況,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回應呢? 其實,就那次女兒「被打」之後,我後來也做了一下思考,並且和女兒有了一番交談。

對於孩子們之間、偶然的你推我搡, 提倡「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原則。

我告訴女兒:首先,要嚴肅地和對方說,打人是不對的,讓他道歉,不然朋友也沒得做;如果對方實在不道歉,並且態度惡劣,應該請求大人的支援,有家長在場,就告訴家長,如果在學校,就要報告老師。

打人是不對的,這應該是家長和老師自小就灌輸給孩子的道理。

因此,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有責任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立場堅定、理智公正地對喜歡打人的小朋友進行教導

如同那個黑人「小女俠」的媽媽,處理就比較得當。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如果受到了嚴重的欺負,比如學校里有特別厲害的小孩,這樣對不擅於打人的孩子來說,就容易產生恐懼、害怕、甚至厭學的狀態

家長需要特別細緻地觀察孩子的行為,發現孩子的異常,通過交流與溝通,及時得到這些信息,並明確表示:有媽媽在,一定會和你站在一起,面對這個問題。

掌握了事情的經過,必須認真和老師,還有對方的家長,進行溝通和解決,以防止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

美國教育專家凱特·葛恩波斯在《應對欺負、挑釁與惡意》一書中給家長開出了下面的良方:

把情況告知校方:家長有必要把發生的事告訴孩子的老師、園長。

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

認識孩子的朋友:告訴他們當你的孩子受到欺負時,你的感受。

如果你孩子的朋友知道了你的感受,他們會更樂於前來告訴你幼兒園或學校發生的事情。

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這些訓練可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給物品標名: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鼓勵孩子敞開心扉:爸爸要明確告訴寶寶:只要你受欺負,爸爸是一定站在你這邊的。

力量強大的爸爸比媽媽更能讓寶寶感到自信。

父母應鼓勵孩子向老師、家庭成員等敞開心扉。

這樣可以先把問題擺明,然後你就有機會和孩子討論解決的辦法。

我相信,大部分媽媽和我的心情一樣,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孩子碰到了這樣的情況,除非是華山論劍、天下第一,或是練過「蓮花寶典」的東方不敗,否則,智取永遠勝於強攻。

面對打人的孩子,保護自己的安全是第一,可以採取大聲警告、尖叫、躲閃、尋求幫助等方式,先不要受到傷害,之後,再聲討聲罰,把對方的氣焰打消下去。

退一萬步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逞匹夫之勇,就會吃眼前虧。

「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 凡成大業者,都必須學會風頭上躲避,逆境中忍耐!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 會打架似乎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或是受到了家庭的某種影響,如果孩子不主動還手,基本,教也是教不會的!

作者:粒粒現居美國的自由撰稿人,專注育兒,美國教育,美國見聞,情感方面的文章寫作。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家有兒女在美國(lamahenla)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受欺負了,大人這樣處理更巧妙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鬧矛盾是很常見的事情。小的矛盾讓他們情緒不佳,哭哭啼啼,大的矛盾甚至會大打出手。當孩子眼淚汪汪的跟你告狀:「媽媽我被欺負了!」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大都數家長可能會是下面這...

孩子被欺負該鼓勵他還手嗎?

小朋友之間的打鬧是一種遊戲,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打架。在這個過程中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中,小朋友會學會很多與人相處、體驗被打的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所以,沒有必要把孩子的打鬧看得那麼嚴重。

我們不能阻止校園欺凌,但我們能教會孩子自保

近日,校園欺凌事件頻發,讓我們不禁問道:「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我們不能阻止別人作惡,但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怎麼保護自己。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了以後,假如一味的讓孩子忍讓,你會擔心TA以後的性格會...

孩子被打,這種情況下「可以還手」!

文/冬冬爸兒子冬冬讀幼兒園大班,有一天他被班上另一個小男孩打了,還掛了彩。起因是那個男孩來搶冬冬的玩具,冬冬不想給,就被打了。他媽媽心疼得不行,嘮叨著要去找那個孩子的家長。其實,打冬冬的這個孩子...

寶寶在幼兒園被打,到底該不該還手?

我的寶寶四歲了,性格還算可以,比較合群,但是經常是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玩著玩著,就被別的小朋友推到一邊去了或者一個大些的孩子過來就把孩子推倒了,然後把車搶走了。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就那樣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