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撒謊」平反,它只是孩子不太奏效的問題解決方式而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嫂子跟我抱怨,我那三歲多點的小侄子居然開始說謊了,原來挺乖的孩子怎麼突然就變這樣了呢?她心裡又氣又急,總害怕家裡這根小樹苗長歪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如下:

孩子放學回家後,嫂子看著他不開心,就問他原因。

他說:「媽媽,幼兒園裡的老師可凶了,我中午不想睡覺,老師就批評我,還罰我站在牆角兒不能動!」說著說著就癟著嘴哭了起來。

我嫂子一聽坐不住了,直接跟老師打電話問當時的情況,結果呢,這壓根是子虛烏有的事兒,孩子中午睡得香著呢,表現也挺好的,老師一句重話都沒說他。

不過,當天上課的時候,有位小朋友亂跑,被老師批評了。

各位爸爸媽媽,你是不是也經常遇到像上面這種孩子滿嘴跑火車、睜眼說瞎話的情況,並為此有著深深的擔憂與焦慮:我家孩兒是不是學壞了?這麼小就開始撒謊,長大可怎麼辦呀?

其實,孩子撒謊無關乎我們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觀念,而是他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一份調查顯示:在2歲孩子中,就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所以,爸爸媽媽們別慌,撒謊的不只是你家孩兒,隔壁老王家孩兒,前頭小李家孩兒也都會撒謊!

當然,孩子撒謊這一技能也處於發展之中。

2~4歲的孩子說謊,多是無意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想像力發展得快,自己又沒辦法很好地分清想像與現實,往往會將自己想到、看到的事物經過想像加工,跟現實聯繫起來,在大人看來就是撒謊了。

比如孩子晚上不敢獨自睡覺,告訴爸爸媽媽床下有妖怪,害怕它吃了自己;又或者是像上文我小侄子一樣,看到別的小朋友挨批評,自己很害怕,小腦袋裡也開始出現自己被老師批評的場景,然後就再也分不清楚想像與現實,於是就有了接下來的烏龍……

對於這樣帶有非常明顯幻想痕跡的謊言,作為家長,我們千萬不要去給孩子貼說謊的標籤,不要說「你這是說謊」、「不許說謊」等話去戳穿他們的謊言,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真實」。

接納孩子的情緒,認真傾聽孩子的話,理解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甚至如果有可能,和他們一起去想像,比如床下的妖怪算什麼,奧特曼最厲害了,他可以打敗妖怪保護你。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等到他們能夠分清想像和現實,這種帶有幻想痕跡的謊言就會逐漸消失。

不過,別「放心」得太早,孩子又開始學習新的謊言了。

4~7歲的孩子開始有意地編織謊言,用來逃避責罰,或者是達成自己的某種目的。

這個階段,他們逐漸掌握了新的本領,即「我知道而你不知道」的能力,這是一種可以區分我知道什麼和你知道什麼的能力。

因為,撒謊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才能騙過你。


孩子是如何利用這一點的呢?

偶然一次,孩子剛走幾步就不想走了,他告訴媽媽「我腿疼,走不動了」,於是媽媽會抱起他,他覺得很開心。

這次經歷讓他忽然明白:原來,有些關於他的事情是只有自己知道,爸爸媽媽不知道的。

於是,他就可能舉一反三,將這樣「信息不對稱」的經驗用在了很多地方。

此時雖然孩子是「故意」來撒謊的,但是他們本身並非是為了要欺騙誰,只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而扭曲事實罷了。

比如,孩子自己把家裡把牆上畫得亂七八糟,然後就發現媽媽很生氣,孩子開始害怕被指責批評,所以在媽媽問:「牆上是你畫的嗎?」,會加以否定,以此來逃避媽媽可能的懲罰。

這樣的謊言該如何對待呢?我個人比較贊同兒童問題解決專家Janet Lehman的觀點:不要把撒謊當作一個道德問題,它是孩子使用的不算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我們父母要做的是,指出孩子這樣處理是無效的,教他們怎麼處理才更有效。

首先,作為父母我們不要製造機會,製造「圈套」,變相地「鼓勵」撒謊,而是直接點明問題,並給出建議就好。

比如媽媽看到孩子在牆上畫得亂七八糟,生氣得問:是你畫的嗎?

孩子害怕被批評,回答到:不是。

媽媽更生氣了:明明是你乾的,為什麼要撒謊!然後就開始發火兒,吵孩子。

其實這是一場完全沒有必要的衝突。

媽媽只要說:哦,我看見你在牆上作畫把牆弄髒了,以後我們可以在白紙上畫,現在我們一起來把牆清理乾淨吧。

其次,即使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犯錯之後,一告訴你事實,你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對他又是吵、又是打。

那他以後還敢跟你說真話嗎?即使謊言被拆穿,自己被更嚴厲地懲罰,孩子只會想:下次我要撒個更好的謊,不被你發現。

越怕挨打越撒謊,越撒謊越挨打,一旦陷入這樣的怪圈之後,孩子還能信任你嗎?

再次,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說謊遊戲」,看看「你究竟能不能騙過我」。

比如孩子打碎了客廳的花瓶後,不肯承認說:「這不是我做的,是小貓咪乾的,它嗖地一下從臥室跑出來的,跑得太快,撞倒了花瓶。

「好吧,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的謊言,就算小貓跑得很快,可你沒看到臥室門是關著的,它該怎麼出來呢?」

最後,在識破孩子的謊言後,讓孩子學著承擔一定後果,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不要讓撒謊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下意識選擇。

比如在識破是孩子打碎了花瓶之後,可以請孩子想想辦法,以後用什麼來插花呢?

「可以用喝完果汁的瓶子來代替花瓶。

「那好,就請這位小朋友去找一個這樣的果汁瓶,洗好後,把花插進去吧。

」同時還可以提醒一下孩子:「你也可以想一想,以後怎樣才能避免打碎花瓶這類的東西哦!」

為錯誤負責,從錯誤中學習,這樣的效果不遠遠比批評指責好的多嗎?

親愛的家長,請不要用成人世界的品質道德來衡量兒童世界的謊言,孩子的初心從來都不是為了欺騙。

就像走路、說話一樣,撒謊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所以,只要接納你的孩子,善待他的謊言,耐心引導孩子,撒謊一樣可以成為孩子成長的契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歲」孩子愛說謊?父母應當引起重視!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將來長大成人後,是一個健康,善良,聰明,誠實的人,不過當你發現寶寶說謊了怎麼辦?很多人發現三四歲的寶寶似乎很喜歡撒謊。可是,這些謊言中有無意謊言和有意說謊,無意說謊...

孩子撒謊怎麼辦

很多家長感到焦慮,孩子這麼小竟然就會撒謊騙人了,以後可怎麼辦?!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治一治」孩子的好方法。其實,撒謊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現象,家長們大可不必如此著急。

當孩子變成「皮諾曹」,你會怎麼做?

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其實,五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不能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說大話完全不同於說謊;五歲以上的孩子不會再說大話了,但他們會因為某些原因而說謊。...

孩子說謊,聰明的父母這樣應對

「爸爸,不是我吃的糖,可能是小老鼠偷吃的......」「媽媽,我真的把房間掃乾淨了,是小貓把它弄髒弄亂的!」......有時候寶寶的這些謊言,讓爸爸媽媽們哭笑不得。在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

上幼兒園的孩子愛說謊怎麼辦?

「老師讓每個人都帶一把有卡通圖案的梳子到幼兒園呢,女孩子都要梳頭髮。」孩子說的有理有據,當媽媽把梳子遞到老師手上,看著神情詫異的老師,媽媽才意識到:「她竟然在說謊!」遇到這種現象,你會不會心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