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告狀?3個案例教您如何化解(老師家長都適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師,飛飛拽我頭髮!」

「老師,他們把書撕爛了。

「老師,他們在搶椅子。

在幼兒園,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像類似的告狀事件是否總讓您左右為難呢?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類「告狀」行為?我有妙招!

據調查資料顯示:幼兒園中每天約有60%的幼兒向老師告狀,有的幼兒每天告狀次數達5次之多。

告狀事件看似微不足道,但處理不當,會影響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會對幼兒的性格和品質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幼兒告狀行為十分重要。

我們先來看幾組案例:

案例一

在「娃娃家」中,兩個幼兒為了爭搶玩具而吵了起來,亮亮很氣憤地過來告狀:「老師,這個玩具傑傑玩了很久,但他不讓我玩。

」 傑傑也不甘示弱:「這是我先拿到的!」兩個人在老師面前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讓誰。

分析:在集體活動中,幼兒之間經常會出現意見不和、爭奪玩具等糾紛。

當這些糾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一方就會告訴老師,以求得老師的公正或給予幫助。

案例二

區角活動中,明明和軒軒正在美工區製作送給媽媽的賀卡,軒軒的作畫速度比較慢,而坐在前面的明明早早地製作好了,當他離開位置時,一不小心撞了軒軒的手臂,軒軒說:「你為什麼撞我?」 明明連忙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 軒軒不聽,噘著嘴跑來告狀:「老師,明明撞我,害得我畫錯了。

」一副很難過的樣子。

分析:軒軒想通過告狀來求得成人的幫助,從而矯正同伴的不當行為,但是,這會引起同伴的敵視,也會削弱獨立處理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

案例三

區角活動時,兩個小朋友在一起說「悄悄話」,妍妍告訴老師:「萍萍和陽陽在說話!」老師因為比較忙沒有理會她,過了一會兒後,講話的孩子多起來了,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響,連妍妍也按捺不住,加入了說話的行列。

分析:像妍妍這種告狀行為,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詢問,即「兩位小朋友在說話,老師是支持這種行為,還是反對這種行為呢?」她想從老師這裡探個究竟。

根據以上案例可知,幼兒在獨立性、認識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較差,依賴性較強,他們對周圍的事情不能進行全面地評價,一旦出現問題或遇到挫折,告狀行為便會頻繁出現。

在處理孩子的告狀行為時,老師和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分清幼兒告狀的動機

◆ 求助類的告狀。

一般求助類的告狀是幼兒想要尋求成人的保護。

對於這類情形,老師不要直接插手,而是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比如:引導幼兒利用自己的親身感受進行換位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 詢問類的告狀。

遇到這樣的告狀,教師要及時肯定幼兒積極的一面,以強化其積極行為。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表揚幼兒說:「妍妍認真聽故事,不講話,真是個好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幼兒的判斷力和克制力,同時也藉助榜樣的力量,培養其他幼兒積極正面的行為。

◆ 為自己辯解的告狀。

如「這是某某讓我做的」,這類告狀一般發生於幼兒在做錯事情後,尋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試圖推卸責任或者逃避懲罰。

這時老師就要分清責任,進行懲罰,同時讓幼兒認識到:把責任推給別人是不對的。

◆「檢舉揭發」類告狀。

這種行為不宜鼓勵,更不能當著「告狀」幼兒的面批評另一個幼兒,要防止幼兒因為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或懷有嫉妒心理而亂告狀。

老師對這種告狀行為要及時糾正,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2要教育幼兒妥善處理夥伴間的矛盾

幼兒的依賴性較強,即使一點小矛盾也想依賴老師幫助解決。

因此,老師和家長不要一聽到幼兒告狀就插手他們之間的事,要指導他們自己處理矛盾糾紛。

這樣,既能鍛鍊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減少告狀次數。

3要教育幼兒看到同伴的長處

幼兒常常通過與別人比較而進行自我評價,因而在「詢問」「請問」「要求被關注」時,他們總習慣於用別人的不好來突顯自己的優勢。

所以,老師和家長應注意克服幼兒的思維局限和評價習慣,讓幼兒學會獨立地進行自我評價。

此外,還要引導幼兒自覺地做小朋友們的榜樣,不能用批評別人的辦法來抬高自己。

4要教育幼兒有事敢於直說

如果幼兒說話「繞彎彎」,則可採取佯裝不懂的方法,教育幼兒有話明說。

把握好這一點,對培養幼兒的良好品德是十分重要的。

對於幼兒之間糾紛的處理,老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聽故事活動,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評價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從而豐富幼兒分辨是非的感性經驗,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進而減少幼兒告狀行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歲孩子為什麼喜歡爭搶玩具?

2歲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會出現爭搶玩具的行為,TA的搶奪行為是沒有惡意的,恰恰是在集體生活中學習與同伴交往和相處,積累經驗。家長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寶寶為什麼總喜歡與同伴爭搶玩具?2歲寶寶...

三歲孩子打架怎麼教育

三歲孩子打架怎麼教育?孩子之間的爭吵往往只是因為很小的事情,而且他們會在爭吵完迅速忘記,又開開心心得一塊玩耍,因此家長不必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負了就過度緊張,有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未嘗不是件很...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孩子為什麼愛告狀?

作者:程博士育兒老師,他又在玩沙土!媽媽,哥哥搶我玩具!孩子熱衷打小報告,家長總會擔心這意味著孩子的求助心理過於強烈、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但其實不同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初衷和目的是不一樣的,...

孩子愛告狀的原因?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對待

據有關數據研究:幼兒園裡每天有60%的幼兒會向老師告狀,有的小朋友每天告狀的次數會高達5次。這讓家長奶不知所措,如果在意的話,怕孩子會慢慢習慣於告狀,這樣不利於孩子培養獨立性的個性;無視又怕孩子...

孩子打小報告是依賴心理的表現

   中、大班的幼兒特別喜歡來告訴教師身邊發生的事情,「老師,**洗手的時候在說話。」,「老師,**弄壞了我的玩具。」,「老師,**不和我一起玩。」……等等諸如此類的告狀舉不勝舉。幼兒「告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