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愛告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程博士育兒

老師,他又在玩沙土!

媽媽,哥哥搶我玩具!

孩子熱衷打小報告,家長總會擔心這意味著孩子的求助心理過於強烈、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

但其實不同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初衷和目的是不一樣的,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行為中判斷出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1求關注型

這種情況在二胎的家庭里和在幼兒園裡比較常見,通常是向有權利的大人報告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小朋友做得不如自己好的行為。

比如說家長讓孩子等爸爸回來再吃蛋糕,一個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等著爸爸回來;另一個孩子沒忍住,偷偷地吃了一口。

這時候那個老老實實遵守規矩的孩子就向媽媽告狀說他吃蛋糕了。

他這時候的告狀其實言外之意是他不聽話,做得不好,但是我很聽話。

他希望這時候家長能關注到自己,表揚自己。

針對這種求關注型的告狀行為,家長一方面要積極回應,及時肯定孩子做的對的地方,表揚他遵守約定。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引導孩子不僅學會觀察別人的缺點,更要注意觀察別人的優點。

比如說「你說的這些確實是他做的不對,那你覺得他有做的好的地方嗎?」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就由家長引出一點「這次他只吃了一點點,比之前有進步了是不是?」

通過引導,來培養孩子全面看待他人,幫助孩子心理良性發展。

2尋求幫助型

在孩子發展過程中,避免不了的會與同伴發生衝突,尤其是在孩子社會性發展還不夠的階段,有些孩子可能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過程中處於劣勢,會被其他小朋友搶玩具、推搡等。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孩子就會通過告狀來獲得幫助,想讓老師來批評對方,想讓家長保護自己。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多介入孩子們的相處中,孩子有自己的相處模式,不能因為自己孩子被搶了玩具,就迫不及待地衝上去幫著搶回來。

要留給孩子空間,讓他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過程中自己學會應該怎樣相處。

當孩子求助時,首先要告訴孩子那個小朋友的行為是不對,然後由孩子自己決定是現在就去要回來,還是可以讓他先玩一會兒。

孩子想要立刻要回來,就教給孩子可以怎麼去要,孩子不敢的話家長可以拉著他的手跟他一起去,但是溝通的話要孩子自己來說。

通過這個過程,教給孩子當別人冒犯了自己,我可以選擇原諒,也可以選擇維護自己的利益,維護自己的利益時可以採取怎樣的溝通方式,溝通無效的話是可以尋求成年人的幫助的。

3徵求意見型

有些孩子跟家長打小報告,從表面上看是在告狀,其實是想要徵求意見。

因為他不確定別的小朋友在做的事他自己能不能做,爸爸媽媽會不會同意我去做,就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探查家長的態度。

比如別的小朋友在吃糖,他也想吃,但是他知道平時家長不允許他吃糖,就會跟家長告狀說那個小朋友吃糖了。

或者去外面遊樂場他看到一個小朋友在玩沙,他也想去,可能也會跟家長說那個孩子在玩沙。

他這時候的告狀是在告訴你他的關注點在哪,家長的態度會影響他接下來的做法。

所以這時候家長回復孩子的告狀時,要有明確的態度,給出可以或者不可以做的答案。

如果事情有益於孩子的發展、探索,那就鼓勵孩子去做。

哪怕弄髒了手、衣服,也影響不大。

如果你覺得那個活動有危險,那就給出否定的回答,並制止正在玩兒的那位小朋友。

4主持公道型

這種現象在幼兒園裡出現的比較多,當他看見一個小朋友欺負另一個小朋友時就跑到老師那裡去告狀,這時候是在表達自己的正義感,因為看到事情的不公,他覺得不滿但同時又覺得自己沒有解決的能力,就會向老師打小報告,讓老師來處理。

針對這種事,成年人要給予正面回應,不要覺得孩子是在多管閒事,要肯定孩子的正義感,並且積極地處理爭執,通過行動幫助孩子逐漸學會協調處理問題,幫助孩子提高解決問題、協調關係的能力。

5依賴型

受年齡限制,孩子總是比較簡單、心裡裝不住事兒的。

有些孩子平時比較依賴成年人,什麼情況都習慣向成年人打小報告,然後根據家長或老師的反應再做事。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打小報告的時候反問一句「那你覺得該怎麼辦呢?」平時也不要過於強硬,給孩子表達自己意願、按照自己意願做事的機會。

即便孩子解決事情的方式會有不成熟,也不要全盤否定,給孩子一些肯定的基礎上再進行引導,能讓孩子更樂意去自己解決問題。

6發泄不滿型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是依然存在。

當孩子不喜歡另外一個小朋友的時候,他可能會使用一些誇大的、不符合實際的語言跟家長告狀,實際上是在發泄自己對他的不喜歡。

這時候家長應該關注到孩子的這種負面心理,對於過於誇張、脫離實際地把別的小朋友說的一無是處的孩子進行批評,並引導孩子說出他倆之間發生過什麼不愉快的事,幫助孩子發現事情的另一面,用寬容的心對待朋友。

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家長滿滿引導,可以藉助繪本故事,讓孩子意識到朋友沒有完美,要試著去接納。

由於認知發展有限,孩子對外界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很長時間都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同一個告狀的行為可能隱藏著不同的心理需求。

這需要家長關注到孩子真正想表達的,並進行積極地引導,幫助孩子健康發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經常告狀怎麼辦

我的女兒不知怎麼回事,無論大小事經常告狀,每天放學首先不是高高興興分享學校的快樂高興地事情,放學後接她的第一件事是告狀,比如:在學校某某小朋友推了我一把,某某小朋友踢了我一腳,然後就是哇哇大哭。...

家有「愛告狀」的小朋友!你該如何「受理」

「舅媽,弟弟今天自己拿了一根棒棒糖!」「老師,李皮皮剛才在廁所打了我一拳!」……類似這樣的告狀,作為父母的你是不是並不陌生?四五歲的孩子時常會「頂著狀紙」就衝過來,向你認真地敘述他的小朋友今天都...

孩子愛告狀的原因?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對待

據有關數據研究:幼兒園裡每天有60%的幼兒會向老師告狀,有的小朋友每天告狀的次數會高達5次。這讓家長奶不知所措,如果在意的話,怕孩子會慢慢習慣於告狀,這樣不利於孩子培養獨立性的個性;無視又怕孩子...

如果孩子被打該還手嗎?

說到這個問題有很多爭議,有的說一定要打回去,有的說不應該,但欣爸覺得不能簡單的回答這個問題。作為孩子從小如果沒有學習是不會天生會打架的,最多是爭搶玩具,當孩子發現他自己比較強壯能夠憑藉力氣搶走玩...

寶寶學會打人了!你的管教方式很可能是錯的

寶寶動不動就「打人」,是讓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的這種行為必須要儘早遏止在搖籃里,然而選擇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暴力大制止,可是這樣做,孩子們未必順從!久而久之,老這樣打人,養成習...

孩子喜歡告狀的六種原因

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發生爭執時總是喜歡告狀,這樣的現象正常嗎?是否說明孩子的求助心理太強?孩子喜歡告狀的原因很多,需要分別的進行說明。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原因,會引起不同的所謂告狀現象。

孩子愛打小報告怎麼辦?

「老師,XX沒有好好做操。」「媽媽,XX拿了我的餅乾。」調查顯示,3-10歲是孩子打小報告的高峰期。如果孩子愛打小報告,你會怎麼處理?一位媽媽諮詢了其他家長,發現大家對此事的態度截然不同,她也不...

可怕,孩子成了「告密者」!

孩子愛打小報告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孤立?會不會對性格養成帶來不好的影響?老師、家長眼裡司空見慣的小報告,曾是幾代人校園記憶里最熟悉的部分,今天也依然是家長和孩子關注和討論的焦點。拉著老師或者家長的...

孩子告狀時,他究竟想表達什麼?

作者:程博士育兒老師,他又在玩沙土!媽媽,哥哥搶我玩具!孩子熱衷打小報告,家長總會擔心這意味著孩子的求助心理過於強烈、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但其實不同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初衷和目的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