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小報告是依賴心理的表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大班的幼兒特別喜歡來告訴教師身邊發生的事情,「老師,**洗手的時候在說話。

」,「老師,**弄壞了我的玩具。

」,「老師,**不和我一起玩。

」……等等諸如此類的告狀舉不勝舉。

幼兒「告狀」其實是一種依賴心理的表現,也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徵所決定的,兒童的道德認識還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識也是比較貧乏的,所以遇事常常會採取告狀的方式來解決。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要面對幼兒各種各樣的告狀,對於這些告狀,教師應該耐心處理,為幼兒解決困擾。

而不應採取簡單粗暴、不予理睬、遇事教師解決或者帶有偏見的一些處理方法。

教師要慎重處理好幼兒的告狀行為,如果解決不當,則會造成幼兒之間、師生之間甚至於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不愉快。

在一日活動中要正確處理幼兒的告狀行為,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和行為品質,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麼,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呢?

    首先,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告狀行為,對幼兒的告狀持歡迎態度。

幼兒愛告狀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不要怕幼兒告狀,不要表現出不耐煩或者厭惡的情緒。

遇到幼兒告狀,採取寬容的態度,可以微笑著面對幼兒,耐心指導和幫助幼兒。

只要教師能重視幼兒告狀,並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即能促進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其次,教師要認真傾聽幼兒的告狀,要了解原因並且「對症下藥」。

遇到幼兒告狀教師切勿急躁和武斷,應耐心傾聽,細緻、全面的調查,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狀的動機和目的,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要「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

同時,針對不同個性的幼兒也要採取適當的方式,讓幼兒樂於接受。

    再次,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告狀行為。

特別是大班的幼兒,這一點尤為重要。

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引導,可以組織幼兒觀看錶演、聽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評價其中人物的行為,提高他們的辨別、判斷能力,進而減少幼兒的不良行為;也可組織幼兒通過談話、討論等形式,講述一些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或者大家共同來制定新規則等,讓幼兒來想辦法解決,從而提高幼兒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進而減少幼兒告狀行為。

    還有,通過同伴間的交往,培養幼兒的分享意識。

幼兒的告狀一部分是由於缺乏交往策略,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分享同一件物品而產生的。

引導幼兒學會與同伴交往,培養幼兒懂得分享,必定會減少告狀次數。

教師要儘量在一日活動中給幼兒創造自由交往的機會和空間,中大班的值日生活動、運動中的小組、集體遊戲、學習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等。

鼓勵和啟發幼兒參與活動時互相交流、協商,引導幼兒學會分享、懂得分享、甚至是嘗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讓同伴用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最後,家園的配合也不容忽視。

有的家長會一味囑咐幼兒,與小朋友發生矛盾,要告訴老師;或者小朋友打你你也打還他等解決方法,這樣也會造成幼兒的誤區。

家長與教師要採取一致的教育方法,共同來解決幼兒的告狀行為。

教師要及時與家長進行多途徑的溝通和交流,利用來園離園、家長園地、家長會、家長講座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各種教育方法和策略,使得家長在家也可以有效解決幼兒的告狀行為。

    總之,幼兒的告狀看起來事小,其實對幼兒來說也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只要我們教育引導得當,相信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們會得到改變和幫助,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快樂、和諧的發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歲孩子為什麼喜歡爭搶玩具?

2歲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會出現爭搶玩具的行為,TA的搶奪行為是沒有惡意的,恰恰是在集體生活中學習與同伴交往和相處,積累經驗。家長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寶寶為什麼總喜歡與同伴爭搶玩具?2歲寶寶...

解讀寶寶的「不合群」

掃描家長的煩惱家長甲:我女兒都四歲多了,哪兒都好,就是太「獨」了,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長乙: 我的孩子見到長輩或別的小朋友不愛打招呼,總躲。家長丙:我那兒子更出格,在幼兒園裡不是招這個,就是惹...

父母知道這7個技巧,孩子情商超越90%的同齡人

前不久,俞敏洪在一個家庭教育講座上談到了培養孩子的社交情商,他向大家分享自己教育兒子的方式:要在適當的時間請同學們吃飯,贏得友誼和信任,做人要大方、要捨得花錢在別人身上,同時他還在現場分享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