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越會讓父母操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父母無法忍受孩子的哭。
為了制止孩子的哭鬧,父母們,以及各路育兒專家們,都曾前仆後繼,想過很多辦法。
最著名的莫過於「哭聲免疫法」。
這種方法簡言之,就是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通過這種矯正式的育兒方式,獲得一個逐漸停止哭鬧的孩子。
按照這種訓練法訓練後的孩子確實會「乖」很多。
很少哭,大人一批評就立刻止哭,能自己一個人安靜地玩很久。
能夠按照大人的旨意行事,很少反抗。
可是,媽媽們也會發現,孩子臉上的快樂越來越少了,不愛笑也不愛看人。
直到後來這樣養大的小孩出現越來越多心理問題後,哭聲免疫法才逐漸被唾棄。
可以說,任何否認孩子天性的育兒法都是反人類的。
一個小孩來到世上第一件事,就是啼哭。
孩子哭,是因為他需要哭。
一個因為哭鬧而被大人批評、甚至冷處理的小孩,應該是這個世上最絕望、最恐懼的人了吧。
這些小孩往往會哭得更大聲。
最後,哭不動了,也就不哭了。
而不哭的孩子,其實是放棄了希望的孩子。
而一個哭鬧的時候被共情了的小孩,是被從漫無邊際的無助中被拯救的小孩。
正是在這樣的回應和共情,孩子學會了愛,學會了分享愛,學會了傳遞愛。
有的父母問,這樣會不會慣壞孩子?他所哭鬧的那些事,太幼稚了,老慣著他的話,他怎麼才能長大?
然而,我想說的是,如果不在這時候給他們幼稚的機會,他們就會永遠幼稚下去。
因為,他們會通過持續「幼稚」索要早年應該得到的理解和愛,得不到,他們沒辦法離開。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這種情況叫做心理「固著」。
即,如果一個人在發展的某個階段得到過分的滿足,或者受到過多挫折,會導致固著,固著將導致個體無法正常地進入下一個階段,而是停留在一個不成熟的心理模式里。
比如,一個嬰兒期的小寶寶,正跟媽媽處於共生關係里。
弗洛伊德稱之為口欲期。
當一個小小嬰孩有情緒的時候,他不能通過有力量的行為去表達,更無法清晰言說。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推開媽媽的乳房,或者在媽媽的乳房上狠狠咬一口,或者不停地哭鬧甚至生病,以此讓媽媽難受、困惑、焦慮。
口欲期未被好好照料,或者一直處於口欲期、被過度照料,未曾跟父母分離的孩子,很容易在成人後,面對問題時,把別人帶入到同樣的痛苦情緒中,讓人理解他的內心。
這是直接回到了嬰兒時期,回到和父母的共生關係里,在用一種近乎自殺式的做法,用破壞人際關係的方式乞求別人的理解。
成年以後,那些遇到遇到問題,不管不顧,歇斯底里,將自己和對方都拖入難受境地的人,其實內心就住著個無法言說的難過的小嬰兒。
比如,一個處於叛逆期前後的小孩,他們的語言能力還不完善,他們很容易將情緒訴諸行動。
弗洛伊德稱之為肛欲期。
當他們的情緒不被看見、接納,甚至還被頻繁批評和打壓,那麼他們會用下述行為表達憤怒和反抗,包括:哭鬧、就地打滾、喊叫、打砸東西甚至自虐等方式,同時希望真正的那個自己,能夠被理解、被看見、被尊重。
這個孩子如果一直不被理解、被父母過度打壓,那麼他們長大後,遭遇問題,還可能會回到幼時的情境裡,用當初那種哭鬧、喊叫、打砸東西等訴諸行為的方式,企圖讓別人明白他的感受。
有的人行為上雖沒表達,但會潛意識裡擔心自己的憤怒造成毀滅性結果,所以以反覆檢查門鎖等強迫動作,妄圖「鎖住」自己的憤怒。
唯有被父母接納、尊重的小孩,才能獲得心理能量,去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困境。
當他遇到情緒爆發或者遇到困難,才有能力去「有話好好說」,去更好地溝通交流和解決問題。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情緒管控能力也會更好。
行為處事看起來也就比較成熟妥當。
中國人非常在意的一種品質,就是成熟。
而真正成熟穩重的人,都是從小孩子過來的。
因為曾經被愛過、接納過,所以才有了愛人的能力。
因為曾經被引領過、被支持過,所以才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擔當的魄力。
而那些看起來不穩定、不可靠、不成熟的人,其實內心都住著個小孩。
那個小孩還有未得到的東西,不得不停留在原地。
於是,他整個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狀態,也都固著在那裡了。
對父母而言,要想你的孩子將來成熟穩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接納他的現在。
要相信孩子會哭鬧、會纏人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需求了。
陪伴、關注是最好的應對辦法。
總有一天,你的孩子會獨立、堅強,而到了那一天,你會無比地懷念現在每一個他纏著你的日子。
當孩子哭鬧有情緒時,他內心最期盼你這樣做……(收藏)
妞兒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哭鬧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脫口而出:「別哭了!」。這樣做其實就等於,反過來要一個「受委屈」的孩子來體貼你。而且有時明明是你欺負了他,你還理直氣壯地要求他別哭別鬧!
孩子哭著讓媽媽穿鞋被拒,家長不恰當的做法再不改,孩子就毀了
生活中,父母很多不恰當的處理和應對方式,很容易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負面影響。比如有位媽媽問:我家孩子現在有個問題讓我很苦惱,舉個例子,我說穿鞋出去玩了,他就不穿,任怎麼說就是不,等大人氣得不行了,走
怎麼樣培養父母及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是在育兒方法裡面是最常被提及到的,卻又是最容易操作走樣的一個育兒技巧,共情能在大部分日常親子活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懂得共情的孩子,在未來的人家關係...
區別對待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真的很難嗎?
彤媽育兒經/mama037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洗完澡,在小丫頭再三的據理力爭下,接下來的流程,是她先看半小時的電視,然後再和我一起上床睡覺。可調試了半天,電視還是沒反應。網絡也沒問題啊, 怎...
你幾歲大了還在啃指甲?!原來會咬的孩子心裡都這麼可憐
我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了,非常有個性的,性格好像有點兩極分化,想把事情做好,但實踐時卻非常馬虎,作業經常草草了事,後果是經常出錯。他興趣特多,注意力太容易分散,老師反映上課不專心,寫作業時還經常幹...
孩子不善社交如何培養?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數字世界,而不願意與外界多交往。很多父母非常頭疼,孩子整天老是窩在家裡不出門,也不太願意與小夥伴一起玩耍,不會與人交往,見到生人就往後躲,性格也似乎越來越...
能否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就看你是否會與孩子共情
在面對困難時,孩子能從理解中獲得安慰,貝爾安親提示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學會共情。急於表達父母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小超媽媽是一個認死理的人。以前,小超一不聽話,媽媽就會覺得,這孩子怎麼不懂道理...
為什麼越安慰孩子,孩子哭得越厲害?
孩子哭是很正常的事,那一般父母會怎麼應對呢?1.寶貝,不哭了啊。一般這種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孩子不理你,繼續哭。2.與寶貝共情,安慰寶貝。寶貝哭得更厲害了,像洪水決堤似的。不讓哭孩子會繼續哭,安慰...
當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出現錯位,千萬別掉進原生家庭的陷阱
壹姐說又是共情。這個話題一再被提及,因為它太容易被父母們當作「止哭大法」來對付哭泣的孩子,然而又太容易讓父母們遭遇挫折感。好的共情,能讓孩子從我們的理解中獲得力量,但我們往往一不小心就把共情做成...
孩子因為某些事有了情緒,但家長你的做法正確嗎?不要毀了孩子
育兒:孩子因為某些事有了情緒,但家長你的做法正確嗎?不要毀了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往往不太注重孩子的情緒,總是認為孩子情緒多變是由於年齡小不懂事,長大了自然就成熟了。再不然,不耐心的家長會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