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打滾的熊孩子,要怎麼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上課,有個媽媽提問說,她的孩子經常因為被大人拒絕了買零食或買玩具而發飆,甚至滿地打滾,她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答應孩子吧,孩子會哭鬧,甚至有點歇斯底里,但答應的話,自己又覺得可能會慣壞了孩子,孩子會變本加厲。

其實,很多媽媽都曾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後來,我給她們開了一劑「三步」散,效果很不錯。

這貼「藥」的配方如下:

第一步,做好約定。

有規則,才會有真正的自由。

孩子養育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商定很多規則。

這些規則最好以約定的形式固定下來,約定建議文字或圖片化。

在孩子情緒平和的時候,家長就和TA一起商定好,比如幼兒園放學後的零食購買計劃,什麼時候可以買,什麼時候不能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個願望選擇輪,把孩子想買的禮物或外出遊玩的願望都寫上去,並標註好實現的時間。

比方說,我的兩個孩子只有在新年,六一和生日的時候才會有禮物,其他時間他們兩個只是在櫥窗外看看。

總之,以約定的形式對孩子的購物慾望提前做一個限制,也給孩子一定的心理預期,這樣他在被拒絕的時候就不會反應那麼過激了。

第二步,適度放權。

正面管教提倡民主授權型的養育風格,因此在制度規則的同時,也要適當給孩子放權。

比如讓孩子自己掌握一點零花錢,這樣大的節日沒有到的時候,孩子可以通過零花錢滿足一下自己買小物品的心愿。

零花錢的使用還會讓孩子知道,如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一次花費過多,下一次就沒有多餘的錢去買想要的東西了,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最基本的金錢觀和消費觀,也從中了解如何克制自己的慾望。

第三步,共情和擁抱。

沒有人喜歡被拒絕,孩子更是如此,當自己的要求別拒絕時,孩子一定想把難過的情緒發泄出來,再大一點的孩子,甚至想通過哭鬧的方式逼大人答應。

這個時候,就很考驗大人的耐心和定力了。

我們說,情緒沒有對錯之分,因此對於孩子哭鬧和憤怒的情緒,我們家長是需要無條件接納的,你可以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情緒,共情他,並邀請孩子給自己一個擁抱。

剛開始,很多家長都很納悶,孩子鬧成那個樣子了,還抱他?這個時候,請父母們一定注意,糾正前是需要連接的,我們的共情和擁抱就是為了告訴孩子,他的情緒有被看見,有被理解,媽媽不給他買東西,也不是不愛他。

當孩子感受情緒被接納之後,TA 就會慢慢平靜下來,此時再和他提先前的約定或者講道理,孩子才可能聽進去。

不帶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拒絕,父母和善而堅定地教會孩子怎樣表達和適度滿足自己的願望和需求,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用之不盡的財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買東西孩子就哭鬧 試試這個辦法

在小小的那個年代,物質比較貧乏,商場裡的物品也很有限,所以,見的少接觸的少慾望就不會那麼強烈,小孩子也不會有太大的願望,如果天天可以嚼到上海泡泡糖,吃上一顆大白兔奶糖,就覺得是最幸福的時刻了,但...

3步巧妙應對寶寶的「再一次」

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彤媽育兒經(mama037)爸媽身邊,最接地氣,最實用的的育兒小幫手!「媽媽,抱抱!」彤彤張開雙臂,躍入我的懷中。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