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說孩子才不會叛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竇靖童為數不多的採訪里,她告訴記者,她和她媽什麼都好商量,連紋身這件事,她媽也只是說了一句「你不後悔就好!」所以竇靖童沒有叛逆期,因為她無需通過叛逆去向家長證明自己長大了!

因此,親子關係比任何教育方法更重要。

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才容易達成效果。

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憤怒,大多數是對父母和自己的親密關係不滿意,所以他會逆反,比如你讓他好好讀書,他就偏不讀,所以只有家長和孩子結成彼此非常依賴的共情關係,我們的引導才會順利實現。

親子關係實質上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溝通的五個層次

我們跟不同關係的人,有著不同的溝通層次。

這種溝通層次是五個同心圓,從外到內、從低到高分別為打招呼、談事實、談想法、談感受和敞開心扉。

當你認識新朋友的第一刻,你所做的第一件事通常是打招呼:「你好!」這是第一個溝通層次,我們叫做打招呼。

接下來你會問一些問題:「你是哪裡人?做什麼工作?」等等,這是第二個層次——談事實。

然後你們可能會繼續交談:「你為什麼來上課?」對方說:「我的孩子不聽話,我想知道怎樣才能更好地跟他相處。

」這是溝通的第三個層面——談想法。


如果在談想法的時候,你發現自己很贊同對方的想法,對方也認為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彼此就有可能產生好感,於是談起更多話題,談著談著開始互相交流一些生活的感受,表達當時的心情,這樣,你們的溝通就進入到了第四個層次——談感受。


到後來,如果你覺得他比誰都更懂你,理解你,當你情緒低落、需要支持,或是有非常開心的事想與人分享時,就有可能打電話給他。

這樣,你們就變成了真正親密的朋友,能敞開心扉,達到心與心的和諧,你們之間的溝通就進入到了最高的層次——敞開心扉。

當然,相反的,你也可能碰到另一種情況:對方的想法和你很不同,或對方並不太願意表達自己,不想和你交往,於是你無話可說,放棄了進一步交流,你們的溝通層次止步於談事實的層面。

與和成年陌生人溝通不同的是,親子溝通通常一開始是處於最內層——敞開心扉的層次。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和我們之間的關係開始漸漸變化,在有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層次會從最內圈變成最外圈,從最高層次變成最低的層次,甚至更加糟糕。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

變化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當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制約就開始進入到他的生命中。

如果當他哭泣的時候父母壓制他說:「幹什麼哭哭啼啼的,不許哭!」在他大笑的時候父母又呵斥他說:「有什麼好笑的,不許笑!」那麼他和世界的溝通方式就會漸漸發生變化。

他會漸漸得出結論:情感不能隨便表達的,爸爸媽媽認為我不夠乖,不夠勇敢。

由於他是如此的弱小,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開始察言觀色,隱藏自己的感受、情緒,說一些父母親愛聽的話,如此一來漸漸就把自己的真心慢慢藏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感覺父母越來越不理解他,和父母的感受也越來越不一致,他會把和父母的溝通層次一圈圈往外移,由敞開心扉、傾訴感受,變成講想法;如果想法也總是被否定,那就只剩下講事實、打招呼了。


比如,有的小朋友在學校不開心,回家對爸爸媽媽說不想上學,可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卻是生氣地呵斥:「什麼話?!居然敢不上學?!」孩子的感受就是被否定了。

又比如,有的孩子會向父母表達自己對其他人的看法:「我不喜歡爺爺(或奶奶、老師等),因為他們怎樣怎樣。

」父母當然會認為孩子是大不敬,多半會告訴他不可以這樣想。

孩子便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感受、想法都會被批評。

如果孩子想吃薯條、漢堡之類的想法也總是被「沒有營養」等理由給駁斥掉,他就慢慢地從不願或不敢表達感受、情緒,變成不願意向父母表達想法,剩下來的就只是談事實了:「我明天春遊要交80元。

」「我的書包破了要買個新的。

」甚至有時就連談事實也不願意,寧願通過爺爺奶奶去跟爸媽講。

這樣一來,父母與孩子之間就到了只是打招呼的層面,甚至招呼都不打。

如此看來,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父母一步步引導的結果。

既然問題出在這裡,那麼要如何讓孩子再次對我們敞開心扉呢?

最關鍵的,就是接納與尊重。

接納就是無條件的愛,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意味著:向孩子表達你的愛,讓他們懂得,不論他們的行為如何,不論他們犯了多大的錯誤,多麼地失敗,我們的愛永不離開。

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

怎麼接納孩子呢?

比如:

孩子:我的小金魚死了

家長:別難過,不就是只小金魚嘛,我再給你買一隻

孩子:不,我就要我的那隻……

家長:不就是一隻金魚嗎?(發怒)

家長越想讓孩子擺脫不愉快的感受,孩子越是不好擺脫,如果我們能坦然接受他們不好的感受,他們就容易擺脫。

孩子:我的小金魚死了

家長:是嗎?真沒想到。

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家長:失去朋友是挺難過的。

接納步驟:

1、聽,專注的聽。


2、用「嗯,啊,這樣啊」 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我很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我知道你很委屈

我知道你很傷心

我知道你特別想

我知道遇到這樣的事情的確讓人很難受

注意事項:

1、不要重複孩子的話。

「我再也不和陽陽玩了」。

家長:「你再也不和陽陽玩了」。

孩子希望聽到「看起來你生陽陽的氣了」。

2、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他們不開心的時候不說話,我們只要陪在他們身邊就足夠了。

有時孩子面對一件事情,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難受,所以,家長不要問原因,只要接納他們的感受就好了。

比如:你看起來好像很難過,會比家長說「你怎麼了」「你為什麼會那麼難過」,對孩子更有幫助。

3、有時,孩子表達很強烈的感受,家長反應平靜,會激怒孩子。

如,孩子因為好朋友把她們之間的秘密說出去很憤怒,家長平淡的說「你生氣了」。

孩子希望,家長的說話方式改變一下,說「你一定非常生她的氣」。

4、家長反應過度:孩子因為朋友遲到很生氣了,家長「真是不能原諒,他怎麼能這樣對你,你一定不想再見到他了。

5、家長不要重複孩子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如:孩子說「我覺得我很笨,老師說15分鐘的作業,我要寫半個多小時」家長不要說「你覺得你的速度慢啊。

」可以說「用的時間比想像中的長,是容易讓人泄氣。

6、不要用「但是」,有時,在共情了孩子的感受之後,家長會說「但是……」,比如「孩子因為生病在家,錯過了好朋友的生日聚會,」家長說,「錯過了生日聚會,你一定很難過,但是你生病了,以後還有機會」,孩子覺得你不理解他。

可以說「你一定很難過,你很想和她一起慶祝生日,最不想的就是在床上躺著」也可以說,「你是不是希望有人發明能一下子讓人病好的藥?」再比如,孩子頭髮剪完後很難看。

家長說「你很難過,但是頭髮很快會長出來的。

孩子就會想「你不用說,我也知道」。

家長可以說「我知道你難過,儘管你知道頭髮很快能長出來,可還是希望理髮師能給你剪的好一些」。

每個人帶著不同的性格,愛好和使命來到世界,有長項有不足。

家長完全可以在一些問題上睜隻眼閉隻眼,或者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如果陳景潤他爹要求他必須練口才,趙本山的爸讓他苦做奧數題,牛頓的媽一直培養他做家務……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的?

請接納孩子原本的模樣!當孩子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接納,他(她)就不會叛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 心理江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你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為什麼孩子們會覺得和父母無話可說?這或許是孩子的錯,作為孩子,就應該和父母說話,我們的文化稱之為「孝順」,但是有溝通的意願,不等於就有溝通的效果。親子關係實質上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

育兒早就不靠揍了,溝通還在靠吼?

我看了無數的育兒書,學了好多的育兒方法,可是每次孩子淘氣都會忍不住一頓打罵。自己過後也很後悔,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天因為寶寶把書撕壞了,明天因為寶寶把牆壁畫髒了,又双叒叕打了一氣.........

親子必讀:和3-6歲孩子這樣溝通,你知道嗎?

導讀經常有些家長跟小編留言說:「我家兒子太調皮太叛逆了,說不讓做什麼偏要去做」其實,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都有一顆好奇心,大人說不讓做什麼,他就會好奇為什麼?我們可以試著跟孩子溝通,今天小編就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