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貼標籤就夠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翔前一陣退役了,這個參加了38次比賽,得了36次冠軍的「超人」,被人記住的,卻是他的兩次退賽。

因為傷痛,他被貼上了「劉跑跑」的標籤。

翔飛人退役了。

與其說退役,不如說是解脫了,從08年奧運會的退賽風波開始,他就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只因為他曾是冠軍,我們無法原諒他的受傷、老去、退賽,我們叫他「劉跑跑」。

可是,我們本身就是不完美的,為何要苛責他成為一名超人?

聯想到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是如此,我們太習慣給孩子評價了。

不是自豪地猛夸自己的孩子,好像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牛的孩子,就是恨鐵不成鋼地說自己孩子是「惡魔」,什麼笨蛋、認生、小氣、內向、害羞、害怕、依賴性強、懦弱、愛發脾氣、暴躁、不自信、性格不好、沒上進心、做事磨蹭等等,一串的消極評價脫口而出,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說。

在兒童時期孩子的成長,往往離不開後天環境的複雜影響。

在種種影響因素中,社會評價和心理暗示的作用非常之大。

夸孩子、損孩子,卻是當前兒童教育中,典型的「貼標籤」行為。

不能否認的是,父母經常貼的是「負面標籤」,這是家長非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而對他們的好行為總是視而不見,就是「夸」孩子,也是空洞乏味,連自己都不相信,更不要說孩子了。

我不否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調皮、搗蛋,或有其他許多的小毛病,但這些都是正常的。

如果我們作為父母的,總是把眼光盯住這些地方,長期抱怨自己的孩子,那真正出問題的,正是父母自己的內心世界出現了認知偏差。

但是,如果我們恰當地給孩子貼上一個合適的標籤,不僅僅是對孩子有積極的影響,也對我們自己有很大的正面影響。

在這裡,我先說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

實驗者通過化妝,在志願者臉上畫了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先讓志願者看了效果後,藉口補妝,悄悄把傷痕擦掉了。

然後帶著毫不知情的志願者到各醫院的候診室,指派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他的面部傷痕反應。

可是,當志願者返回後,驚奇的現象出現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他們感覺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

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同樣的,我在想,如果我們給志願者畫一個完美的妝,然後偷偷擦掉,那他們外出一圈,是否會有完全相反的結果?所以,當我們從內心給孩子「貼標籤」的時候,就會關注孩子的「標籤」,並從外界的「眼光」和「期望」孩子的表現,來印證我們的看法。

從孩子的角度看,如果你給他們貼了的「標籤」,他們會認為自己是符合「標籤」的人。

既然暗示有這麼大的「威力」,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什麼不把這個武器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孩子如同一張白紙,正是處於學習、吸納的階段,對外界的評價都很在意,也希望表現出自我的價值。

所以,當你貼上了一個合適的「標籤」,就可以強化孩子的任何行為,甚至定型。

這在孩子的生理、心理、性格、氣質上,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怎麼給孩子貼上了一個合適的「標籤」,這裡面還是有一點技巧的,主要是下面幾個階段:

一、樹立父母的權力、家庭地位,以及威望、人格魅力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權力都交到孩子手裡,在家庭地位上,你不像是孩子的父母,而像是他們的孫子。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沒有權力、地位,那來的威望?如果你自己再有一些不良習慣,如拿刀動杖、兩面三刀、笑裡藏刀、代人捉刀、借刀殺人、教育二把刀,那從何談起人格魅力?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能學好那簡直就是活見鬼了。

如果你真的對號入座了,我也建議你別貼標籤了,你的示範作用已經很「牛」了。

二、發現孩子的長處

在我看來,就算是「十惡不赦」的人,在其身上也有需要我們學習的長處,何況是天真無邪的孩子。

頑皮、好動甚至做出「出格」的行為,多為天性使然,無所謂好、壞。

即使有一些不良行為,往往也是一種無意識行為或對成人行為的模仿。

所以,千萬別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我們自己的孩子一定有比別人強的地方。

這也從另外的一個角度說明,我們成人看人、看事情,往往有一個不好的視角,我們經常先發現別人身上「壞」的地方,想到的是對自己的傷害。

一出現問題,首先想到不是自己的問題,一定是別人錯了。

在教育孩子時,也是這樣,總看到了調皮、搗亂,卻沒有看見孩子的聰明和智慧。

但如果你反過來看孩子,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有許多優點,孩子並不是有那麼的錯誤,更不是所謂的「無可救藥」。

所以,作為家長,我提醒大家,從現在起,找一個新筆記本,去把你孩子的優點,一條一條的記錄下來,那怕是很微小的優點,然後逐條念給孩子聽。

在這之後,當孩子重複你這個筆記本上已有的優點時,給與鼓勵和讚賞,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也就是違背筆記本上的內容和行為,就淡化、忽視。

我相信,當你堅持這樣做一個月,你的孩子還是沒有變化,真可以把我的頭當球踢了,呵呵。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你很討厭的人,或者是你對他很有意見的人,都可以採取這個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你就會感覺到很大的不同。

這是解決矛盾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同的視角,帶來的看法就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對一些夫妻關係緊張、婆媳關係對立的家庭,特別推薦使用。

三、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很容易被暗示的。

在生活中,你可以觀察到,當你真心鼓勵孩子的時候,他們會精神煥發;而受到你的懲罰或聽了貶斥的評語,則會垂頭喪氣。

而貼標籤,就是把孩子積極、正面的行為,通過你的認可、讚賞、鼓勵,使其強化。

這就需要你用心去挖掘孩子的長處了,而當孩子有進步或成績的時候,千萬不能視而不見。

從「貼標籤」的來源上,我們可以分為他人標籤和自我標籤。

前者標籤信息來自父母和他人,後者標籤信息來自孩子自己。

當你給孩子貼上一個合適的標籤,也就是你看到孩子積極、正面的行為,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得到肯定,此時他們會越來越關注自己被誇獎的那方面,當孩子的好行為被強化以後,壞習慣也會隨之被淡化。

在使用自我標籤上,其核心是讓孩子自我比較,認識到自己的進步。

在孩子在發展過程中,都有一個「好孩子」定向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認識到必須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一個「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並儘量按這種要求去做,從而為自己塑造一個社會贊同的形象。

所以,當我們利用孩子的上進心,就可以讓他們自己給自己貼上一個合適的標籤。

從「貼標籤」的方式上,可分為直接標籤和間接標籤。

前者是對孩子直接貼上,後者則是通過間接的貼。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認識到,孩子的好與壞都是家長教育的結果。

所以,我們直接對孩子的好行為,進行適當的讚許和鼓勵,在充分表示你的心情的情況下,給予適當表揚。

假如孩子的所作所為,離你的「期望」還很遠,此時就需要你看到孩子的進步,哪怕是只是一點點,根據孩子的情況,才能再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

使用間接標籤,不像直接標籤那樣簡單,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首先,你要把你的「期望」不要直接加到孩子身上,而是通過你的示範,以及在講故事的時候,零敲碎打地「灌輸」給孩子。

當然,如果你能巧妙地指出一些成人的壞習慣和毛病,這對孩子的成長,將有極大的幫助。

比如,你說那個叔叔不遵守交通規則,不走人行橫道,或是亂扔垃圾。

當然,你說別人的長處也是可以的,只是最好是成人的,別用同齡人的例子,如那個孩子學習好、什麼方面比你強等。

其次是你要學會使用反義詞。

也就是說,當孩子有一些沒有達到你「要求」的行為,先想想這個行為的反面是什麼。

比如,孩子想摸燙的東西時,如果你說「小心點,不能摸」,孩子會想方設法去爬,而你說「你大膽摸摸試試,很燙的」,此時孩子基本就不摸了。

同時,充分利用你的身體語言,使孩子明白,當他們有「難處」的時候,你是在支持他們的。

從「貼標籤」的使用方向上,可分為正向標籤和負向標籤。

前者達到正向預期效果,後者則達到反向的效果,即引起被貼標籤者相反的反應。

孩子的心理發育、認知能力均處於起步階段,辨別能力較弱,父母的評價,對他們的心理素質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

特別是3歲以後,父親對孩子的評價更為重要。

所以,當一個孩子意識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時,會下意識地產生一種認同感,並進而以此塑造自己的行為。

這也是我們要多採用正向標籤的原因。

另外,大家也不能把負向標籤說的是「一無是處」。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相當於我們經常使用的「說反話」、「激將法」。

當你給孩子貼的標籤不是正面的、積極的,那麼被貼標籤的人,也可能由於覺得不公平,而產生與所貼標籤內容方向相反的行動。

但你使用負向標籤前,你需要對你的孩子非常了解,同時孩子能夠理解所貼標籤是不是客觀、公正的,還需要孩子有較強的獨立性。

由於孩子的認知問題,其獨立性是有限的,所以採用負向標籤容易「失誤」。

不能否認的是,家長經常採用負向標籤,這和我們太「習慣」批評別人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人在批評人的時候,還有一個很不好的行為,就是不僅僅批評孩子具體的不良行為,還經常翻舊帳,同時「上綱上線」到一個人的「品質」高度!對於孩子而言,誰不犯「錯誤」,而我們批評他們時,又把他們當成成人處理,這非常有可能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說「笨蛋」等標籤時,時間長了就成了重要的心理暗示,孩子就真的成了你所說的「笨蛋」了。

所以,孩子的教育,是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感受,仔細觀察孩子,找到行為背後的原因,順應孩子的特點而進行引導,這樣一定會事半功倍。

要使兒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就需要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教育、評價保持一致性和一貫性,不輕易對孩子下好或壞的結論。

同時少批評指責,特別是不做上綱上線的批評,在多表揚肯定的時候,也不作虛誇、過分的表揚。

四、最重要的標籤

我在上面說了這麼多,其實都不如下面說的重要。

當我們給孩子貼標籤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孩子也會給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也貼上一個他們心目中的標籤?答案也許是不言而喻的,而你在你的孩子心目中,是什麼樣的形象,完全是可以從這個「標籤」中反應出來。

我想,如果孩子真心認為你是「勤快」的,那他們會偷懶?反之,如果孩子真心認為你是「偷懶」的,那他們會勤快?所以,當看到孩子有不良的行為時,先要看看自己有沒有此種不良行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學習就模仿。

而模仿的主要對象是自己的親人,特別是父母。

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生活習慣、精神、情緒,都直接影響到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您在孩子身邊嘮叨地說一百遍,也不如您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帶動孩子。

另外,你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建立完美無缺的形象,你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你的孩子就會給你貼上「勇於承認錯誤」的標籤。

所以,如果你想在孩子所描繪的標籤中,出現大量的褒義詞,就請謹言慎行吧,呵呵。

最後,我想說一下,「貼標籤」只是兒童教育中的一個工具。

而工具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這就像菜刀一樣,你用於切菜,就是物當其用,而你用來殺人,則就是兇器了。

所以對於給孩子「貼標籤」,你使用正確,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功效,可如果你不恰當的使用,也許,真是你孩子的噩夢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給孩子貼標籤容易,揭下來難

「我的孩子不聽話,不好管」「我家孩子太調皮,怎麼辦?」「我家孩子讀書不行,我覺得他注意力很差,只看電視不愛看書,咋辦?」「我家孩子是愛哭鬼!怎麼辦?」……

爸媽不會表揚,還不會批評,怎麼陪孩子長大?

教育孩子就是十八般武藝,獎勵、懲罰、表揚、批評等方式都要有,無獎勵、表揚的教育是沉重的教育,無懲罰、批評的教育是縱容的教育。然而,這些方法又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促使孩子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如果你想毀掉孩子,就給他貼標籤吧!

著名心理諮詢師金韻蓉曾說過「每個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觀沒有形成之前,父母對孩子的任何斷語都會在他或她的額頭上貼上一個『標籤』,這個『標籤』可以伴隨著他或她一輩子。」我的孩子今年讀小學二年級。前些天,...

警惕「貼標籤效應」,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