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之下,打出來的是虎娃還是熊孩子?如何對孩子進行懲罰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澤慧老師導讀

中國有兩句老話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離不開「打」字。

的確,懲罰是教育過程中,讓孩子認識錯誤必須的一種手段。

但如何恰當地懲罰教育,就是家長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了。

今天,澤慧老師帶領家長們一起解讀一下懲罰教育
——

什麼是懲罰教育

教育中的懲罰,是指對學生某種思想、行為給予否定性的評價,採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內化為受教育者自覺約束力的教育方法,旨在使學生受到警示,控制其不良的思想、行為。

它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既可以體現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為上。

教育的懲罰應當是一種"合理懲罰"。

所謂合理的懲罰,就是施罰主體遵循相關的規定,以尊重受罰者人格為前提,結合受罰者的年齡、個性、心理承受能力及犯錯的動機、情節、危害程度,按照科學的處罰原則與規範的程序,針對受罰者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

懲罰與體罰的區別

為了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懲罰,應當對懲罰與體罰加以區別。

所謂懲罰就是嚴厲的處罰。

體罰則是用罰站、罰跪、打手心等方式來處罰兒童的錯誤的教育方法。

由此可見,體罰是排除在懲罰之外的。

提到懲罰就想到體罰是對懲罰理解的泛化。

懲罰不等於體罰,體罰是對人身的傷害和精神的折磨,而懲罰是一種教育,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

懲罰是一種常規的教育手段,是在學生身心完全能夠承受的前提下採取的教育措施。

體罰是對學生實施身心上的嚴重傷害,有悖於道德,是造成學生身心健康損害的侵權行為。

懲罰與獎勵的關係

懲罰和獎勵二者是對立統一的。

沒有懲罰,獎勵就不能充分顯示其揚善功能;沒有獎勵,懲罰也不能發揮其懲惡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懲罰與獎勵一樣,都是教育者常用的激勵手段,在教育行為中兩者缺一不可,目的是制止被教育者與群體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因此,教育過程中,有人得到表揚,有人受到懲罰,都是正常的。

如果說賞識教育有利於激發和調動人的積極行為的話,那麼,懲罰教育對於抑制和規範人的消極行為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只有兩種教育方法互相結合、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受教育者健康發展。

懲罰孩子的學問

1、懲罰的「刑量」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轉化。

如果懲罰過重會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太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

因此懲罰孩子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關注V「學霸君家長匯」回復暑期領取狀元提分大禮包!

2、指明「出路」不含糊

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者什麼標準。

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辭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

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3、罰了又賞要不得

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真正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

4、及時懲罰莫遲疑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懲罰的效果部分是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

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行為有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

5、劣性轉嫁不可有

俗話說:"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

父母在心情不好時很難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惡劣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其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6、諷刺挖苦最忌諱

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做父母的應該牢記自己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圖一時嘴巴痛快而去刺激孩子的自尊。

7、事後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係,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

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還將會依然如故。

8、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教訓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於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或者根本就沒聽。

給孩子立規矩需要注意什麼

1、信號明確

比如,街上的黃燈亮了,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

有誰主動停過?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

關注V「學霸君家長匯」回復暑期領取狀元提分大禮包!

2、就事論事

要就事論事,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我們大人說些「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這樣的話,會使孩子把自己和壞孩子連同起來,從而喪失信心。

3、簡單易懂

給孩子樹立規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複雜艱難的規矩,非但不能夠讓他遵守,反而會讓他糊塗;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擺出強權嘴臉——「你聽我的!我說了算!」

4、遵守規矩

立下的規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

給孩子立規矩不能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

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人父母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

中國自古對孩子的教育就信奉「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類似的老說法還有 「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老子打兒子不犯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子不教,父...

為什麼夏克立、李小鵬都選擇「體罰」女兒?

在《爸爸去哪兒3》第三站中,在家不能吃糖果的夏天小公主不幸「中招」,在「壞叔叔」胡軍的誘惑下,吃糖吃到停不下來,沒有完成任務。而平時對女兒寵愛有加的夏克立此次面對任務失敗的夏天並沒有一味寵溺,相...

犯錯體罰會降低孩子的情商

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體罰會降低兒童的情商,並且削弱 兒童自制力,導致他們的行為表現更加糟糕。美國和加拿大科學家是通過對63名5~6歲兒童進行測試得出這一結論的。其中一所學校對違規學生...

開學後,父母不板著臉如何教育?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 父母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為,停止不好的行為,因此,父母的「教育」,其實就是塑造行為的過程。但是假如不板起臉來,就一定沒法把孩子塑造成精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