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護玩具不願分享?趕緊歡喜吧,這說明什麼你真的了解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媽咪讀呀答疑解惑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有的媽媽發現,孩子越來越護自己的東西。
比如,小小費喜歡把玩具藏在一個小箱子裡。
只要他在家,誰也不可以碰他的小箱子。
如果有人動他的東西,他就立馬護住……
同學tina帶童童在早教中心時,有時候連早教老師都覺得煩惱,公共場所本來應該誰先拿到誰先玩。
可有的小朋友明明玩過某一個玩具了,別的小朋友想玩,卻還推開人家。
以至於,對這類小朋友,大人心裡都默默地給貼上了「自私鬼」的標籤。
孩子正在玩的玩具不讓別人碰很好理解,但自己都不玩了還要死死護住,確實讓人費解。
那麼真是這樣的嗎?請耐著性子,聽我講一個經歷。
那天,帶小小費到公園去,我帶上了他的泡泡機,一吹漫天都是泡泡。
好幾個小朋友都圍了過來,十分興奮。
對孩子來說,泡泡就像集結令一樣,特別吸引孩子。
過一會,一個小哥哥盯上了我們的泡泡機。
當時,是我在操作。
小哥哥跟小小費似乎年紀相仿,也想玩泡泡機。
我想,小小費這麼小,應該沒意見吧。
小小哥看我答應了,開開心心地拿過泡泡機。
此時,小小費卻忽然一下拽住我的褲子,手指著泡泡機,啊啊地喊著。
發現我似乎不打算做什麼,他就更著急了。
眼看小哥哥就要拿走玩了,小小費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推了人家一把。
太出乎意料了。
一個才一歲半的奶娃,就知道哪個東西是他的,知道東西沒了要向媽媽求助,這都是他物權意識發展的表現。
物權發展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創建自我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這個階段的關鍵詞就是「享受占有」。
何為享受占用?這裡的占用不是具體指某個東西,而是享受占有的過程。
在占有的過程中,孩子將這種感覺內化到心中,就像打遊戲在積分。
每享受一次占有的過程,他的內心就積一分,不停地享受這個過程,不停地積分。
這也是滿足孩子心裡安全感的一塊組成部分。
因此,如果有一天他的積分到達一個值的時候,他就過關,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了,就不再需要享受占有東西了。
換句話說,他可以主動分享了。
護玩具是EQ的起步
知道物權的概念後,別再給孩子貼上自私、霸氣的標籤了。
這意味著,孩子的EQ開始起步了。
孩子如果物權意識嚴重,往往有極強的排他性,讓孩子顯得不太可愛了。
但是,父母可以耐心引導,讓孩子因擁有「物權」而獲得的自尊和安全感。
比如,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
媽媽引導說,你能給弟弟(妹妹)玩一下手裡的小火車嗎?這是在徵求孩子的同意。
如果孩子搖頭,那大人可以告訴對方,抱歉啊,妹妹,弟弟不太同意呢。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切勿為了顯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給他人,或者命令孩子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兒」。
如何做才正確?
媽媽們可以利用3歲左右的物權敏感期進行引導。
比如有小朋友主動分享手裡的玩具或者食物時,一定在一旁提醒他:「小朋友把食物分給你玩,好吃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說「如果你把手裡的玩具給小朋友玩一下,她也會一樣高興的。
」
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分享,沒關係。
就此打住。
如此反覆幾次,讓孩子嘗試分享過一次後。
他就會知道東西是屬於他的,分享的食物會換來小朋友的快樂,分享的玩具還可以拿回來,並因此開始願意分享。
從小這麼處理孩子的「自私」行為,註定他長大後很摳門
最近,有位國外的媽媽因為支持孩子不分享的行為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這位國外的媽媽帶著兒子去公園玩,當她兒子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玩具拿出來時,突然發現六七個孩子正圍過來盯著他的玩具,有幾個還想伸手拿。兒...
這孩子護東西是不太過了?
人物介紹:小七(女)——2013年7月出生Kelly——小七媽媽上篇關於保護孩子物權發展的文章一出,小西瓜媽媽就分享了她的困惑:快20個月的小西瓜很護東西呢,有時候自己不怎麼玩的玩具帶出去,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