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孩子小時候招人疼,長大了必定吃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歲的媛媛,看到別人手裡的玩具特別喜歡,她會追著人家甜甜的叫人,並指著玩具說「好」,這是她一貫的討好套路。

但當對方把玩具給她玩以後,她會扭頭就走,下次再見到你,只要你手裡沒有她喜歡的玩具理都不理你。

3歲時,她會把自己的玩具舉到對方跟前說:「換」,結果對方剛把玩具給她,她拿著兩個玩具就跑了。

一旁的爺爺奶奶們覺得這孩子真逗、真可愛,夸這孩子真聰明、有心眼兒。

孩子知道大人們在誇她,這些小套路更是樂此不疲的用起來。

這孩子現在4歲多了,幾個大人聚在一起討論新裝修的房子該怎麼住時,沒想到4歲多的孩子卻語出驚人:「可以裝修好了租出去啊,等別人把味道散差不多再住。

」當時大家都驚呆了,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是孩子的媽媽曾經就這樣做過,孩子才有這樣的小心機。

孩子小的時候有些耍小聰明、抖小機靈,常會被視作優點,並以此為玩笑話傳開。

但可怕的是,正是大人們這些以此為樂的錯誤關注和稱讚,引導歪了孩子的行為習慣。

直到有一天孩子長大了,還是沿用著這些小伎倆犧牲別人的利益只為一己之私時,大人們才覺得這樣的孩子品德有問題,不招人喜歡,自私自利。

但孩子何其無辜!

自私的孩子,是父母一手造就

1.父母是什麼人,孩子就會長成這樣

孩子都是非常善於模仿的,好的如此,壞的也一樣。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被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

父母的言行舉止,甚至脾氣秉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孩子複製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更重要的是這些言行背後的心境、態度、思維、品格。

所以,不想孩子將來是個自私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做好榜樣作用。

讓孩子出生到六歲,形成一種美好的世界觀。

看到、接觸美好的人,才能自己做一個好人。

2.不經意的錯誤引導,可能毀了孩子

父母除了做好自己還不夠,起初孩子做出的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比如之前媛媛表現出來的那些「小心機」可能純屬偶然,如果周圍的人不會對此過度讚揚,就不會把孩子的價值觀引入歧途。

所以,不想孩子將來是個自私的人,看到孩子的「心機」行為,既沒必要斥責或制止,更不能稱讚或表現出欣賞,得不到周圍人的關注,孩子自己就會覺得沒意思,便不會再做了。

3.3歲前,越說孩子自私,孩子越自私

3歲前孩子還處於是「自我中心性」,但並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孩子還沒有能力區分自己需求與他人需求的差別,2歲內的孩子甚至無法分清「你的」「我的」「他的」,比如孩子不願分享給媽媽餅乾,這是孩子的「自我需求」,媽媽說餅乾是「我買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

如果父母過早的刻意訓練孩子分享,或隨意給孩子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經常說孩子自私,孩子就會逐漸自我評價——我是個自私的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自私。

所以,不想孩子將來是個自私的人,就不要盲目地把孩子歸類為自私的人,比如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自私」「你太小氣」之類的話語。

4.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自私

◆ 一個長期和父母分居兩地生活的孩子,對待他人會有更大的敵意,更自私,不願分享自己的一切,無論是物品還是心情。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需要通過掌控更多的資源,來補充自己的安全感,如果失控,就會激發TA的焦慮和恐懼。

比如一個在家庭中不被「看見」的孩子,在面對其他孩子的分享時,會表現出拒絕,因為TA很少感受到來自父母(他人)的愛,面對別人的好時也會感到惶恐;在面對別人想要分享自己的東西時,也會表現出拒絕,因為自己內心的匱乏導致TA無法再將愛分給別人。

所以,不想孩子將來是個自私的人,就請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高質量的陪伴,以充實孩子的安全感。

5.剝奪物權感的孩子會自私

◆ 隨意把孩子的零食分給別人吃;強迫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說好帶孩子買玩具,買的卻是大人覺得應該買的……

希望孩子懂得尊重別人的物權,父母先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物權。

首先要允許孩子的一些霸道、獨占、排他的行為,不盲目地強迫孩子分享。

其次可以引導孩子體會分享帶來的喜悅。

當小朋友和TA分享時可以提醒孩子:「小朋友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你,你開心嗎?」若孩子認可,可以進一步告訴孩子:「如果你也願意分享,小朋友也會很開心的。

」等到孩子願意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體驗到分享不僅能帶給自己快樂,而且該是自己的東西也並不會失去,孩子就會慢慢從排他中走出來,樂於和他人分享。

所以,不想孩子將來是個自私的人,就要在先接納孩子「自私」表現的基礎上,適度引導,不強迫、不放任。

6.和同齡孩子相處少的孩子會自私

◆ 身邊很多家庭的孩子,到了入園的年齡,但家裡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不送孩子入園:擔心孩子被欺負、認為孩子還太小、擔心老師虐待孩子、認為自己在家教也一樣……觀察下來,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私」。

孩子只有和同齡人在一起遊戲的時候,彼此才是完全平等、獨立的,既能相互吸引、相互模仿、又有彼此競爭和對抗的交往,才能學會關心與理解他人的情感,激發與他人合作與分享快樂的願望。

雖然3歲的孩子沒有自私一說,但3歲後,依舊被「眾星捧月」般對待,孩子自然地形成了「唯我獨尊」的自私行為,如果孩子缺乏同伴交往機會,在家裡,孩子會永遠自私下去。

所以,3歲前避免給孩子過度的照顧,3歲後放手讓孩子走入社會,孩子才能逐漸明白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分享的快樂和收穫的喜悅等多種更為豐富複雜的情緒情感。

才能真正脫離了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歡迎關注《拜託了媽媽》公眾號

推薦閱讀

愛發脾氣的媽媽請注意,你很可能會養出這3種孩子!

寶寶咳嗽感冒,反反覆復,竟然都是因為它!媽媽們警惕啦!

換紙尿褲的5個錯誤,第2條你每天都在做!

你最愛說的「別哭」「沒事兒」,反而更傷害孩子!

2016最容易上當的20條育兒謠言,現在看到還不算晚!

崔玉濤、黃瑽寧支招輔食添加就這樣簡單,新手媽媽快來看!

2歲內寶寶戀奶、吃手、摸私處,可能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90%是家長的錯!

孩子在兩三歲以前,不願意分享不叫自私,那是自我。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看不到、理解不了別人的需要。他們正全情投入在體內那個「自我」快速拔節生長中。若孩子到了五六歲仍然不懂得...

正確的方法,幫2~3歲寶寶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

當孩子滿2歲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玩兒時,表現得很不友好。公用的玩具他要搶著玩兒,自己的玩具更是要獨自玩兒,哪怕一個人玩兒不過來,或者本身就是可以多人一起玩兒的玩具,寶寶也不願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