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文化|讓孩子更喜歡上幼兒園,你得會「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意識到在幫助孩子愛上集體生活的過程中,自己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家長因為在溝通方式上不得其法,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本文就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方式作了一番梳理,希望寶寶會因此更喜歡上幼兒園。

幾個月過去了,初入園時的哭鬧和焦慮終於成了過去式,大部分孩子逐漸接受並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可家長發現,孩子還是會時不時地耍耍小脾氣,甚至找一兩個藉口,一會兒肚子疼,一會兒沒睡醒,就是不想去幼兒園。

這時候,家長稍稍緩解的焦慮情緒又被激起,孩子的入園焦慮不是已經過去了嗎?怎麼還不願意去幼兒園啊?

當孩子表示不喜歡幼兒園

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孩子剛入園時,在整個幼兒園階段,都會有孩子向家長傾訴「不想去幼兒園」。

這是很正常的,和小朋友鬧彆扭啦,感到被老師忽略啦,輪到講故事但是沒有準備好啦,身體不適啦……種種的原因都可能成為孩子不想去幼兒園的導火索。

小小孩也有小小孩的心事。

問題的關鍵是,你是不是一位會「說」的家長,只要你是,孩子就會越來越喜歡上幼兒園。

不要問: 為什麼不喜歡幼兒園啊?

孩子的思維特徵決定了他們還不能很好地理解「為什麼」這樣的提問方式,即便能簡單分析事件的原因,依然不能總結並通過語言來描述清楚,所以這樣難以描述清楚的問題,不但不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的真實情況,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畏難心理,感覺不被理解。

不妨這樣說: 來,給媽媽講一下你在某某活動中是怎麼玩的?

如果你願意,一定能輕鬆引導孩子回憶起幼兒園的快樂瞬間。

如果孩子對植物感興趣,你就可以問:「我都不知道你們班還有植物角啊,跟媽媽講講,你們班裡都有什麼植物啊?」如果孩子喜歡閱讀,我們可以和他聊聊幼兒園的閱讀角。

在充滿趣味的聊天中,孩子會逐漸忘記不愉快,又變得喜歡幼兒園了。

當然,這一切基於你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和老師關係緊張

孩子一回家就抱怨:「我還想在外面玩,老師非讓我回到班級去。

」「我都沒玩夠,老師就讓我收好玩具,我不喜歡老師了。

」老師是幼兒園活動的引導者和主持人,也是規則的主要監督人,在幫助孩子建立規矩的過程中,難免讓孩子感到不自在,不喜歡。

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喜歡老師呢?

不要問: 老師批評你了嗎?

這樣的提問方式無異於暗示孩子,幼兒園是一個時刻會受到質疑的所在,老師是不容易親近的個體,這不利於幫助孩子和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而事實是,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就像大人離開習慣的舒適地帶,進入全新的環境,重新開啟適應模式。

規則培養是集體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不同之處,孩子適應規則的時間長短也與家長的理解和配合有關。

不妨這樣說: 猜一猜明天哪位老師來接你?

家長不妨嘗試設置各種場景,幫助孩子更加主動深入地了解老師,從而願意和老師進行更深層次的溝通。

又如,「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老師明天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你是希望老師在班級門口接你,還是在大廳接你?」甚至可以預設問題,「我們一起來猜猜明天老師會用左手擁抱你還是右手擁抱你?」

不停地給孩子選擇性或者猜謎一樣的問題,孩子一定會對和老師的見面充滿期待。

選擇性的問題有助於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不斷給出選項的過程中,孩子逐漸忘記剛開始的焦慮事由,轉而被新設定的場景吸引。

當你想了解師生關係

每位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像自己一樣360度無死角地關愛孩子,孩子也像依戀父母一樣依賴老師。

因為孩子跟老師的親密程度直接關係到孩子對幼兒園的情感深度。

所以很多家長每天都急切地向孩子詢問他和老師的相處情況。

想要幫助孩子親近老師,那麼:

不要問: 哪個老師最喜歡你?哪個老師不喜歡你?

班級老師分工不同,孩子自然會喜歡那位更多時間陪伴自己的老師,所以這樣的問題會暗示孩子:誰陪伴時間長誰就喜歡自己,其他老師是不喜歡自己的。

這樣的認知預設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反而會固化某位老師和他的關係,以後更難接受其他老師。

不妨這樣說: 媽媽相信你能跟某老師成為好朋友。

還可以說:「你明天把做到的夢告訴某老師吧。

」「我們要不要想好一個小秘密,老師一定特別想知道。

」師生關係的親疏遠近,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想要幫助孩子和老師建立良好關係,家長一定要將這個過程趣味化,並提前鼓勵孩子去努力。

當你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

幼兒園和小學有著本質的區別。

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更多的是感受世界和發現自己,而不是被灌輸知識。

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

不要問: 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什麼?

幼兒園的課程安排既是孩子生活經驗的整合,又是生活技能的重複和練習,既有新意,又不停反覆,而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遠遠達不到清楚講述幼兒園發生的一切。

家長拋出這樣的問題,會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讓他覺得難以回答。

這樣的提問方式無異於暗示孩子,幼兒園是一個時刻會受到質疑的所在,老師是不容易親近的個體,這不利於幫助孩子和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而事實是,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就像大人離開習慣的舒適地帶,進入全新的環境,重新開啟適應模式。

規則培養是集體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不同之處,孩子適應規則的時間長短也與家長的理解和配合有關。

不妨這樣說: 讓媽媽來猜一猜,今天寶寶玩了捉迷藏的遊戲吧?

孩子一定會回答「哈哈,媽媽你猜錯了。

」或者「對啊,媽媽你怎麼知道的?」如果他狀態良好,興許會多講一些幼兒園的趣聞。

對於孩子來說,講述事實比解答疑問要容易得多。

通過這樣的交流,孩子會對以往的活動充滿自豪,又對新的一天充滿期待。

這樣的溝通,你還要為從孩子口中套出實情絞盡腦汁嗎?

當你想了解孩子的夥伴關係

幼兒園階段的夥伴關係對孩子未來的交往模式有深遠的影響。

當孩子表示不愛跟小朋友玩時,我們往往會為孩子的人際交往不佳而焦慮不安,這很正常,但過分焦躁甚至沒有界限的干預並不理性。

不要問: 有小朋友搶你玩具了嗎?

這個問題的問法和「老師批評你了嗎」具有相同的暗示功能。

幼兒園把在不同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孩子之間難免會發生各種衝突。

而且由於年齡特徵,在語言表達不清楚的情況下,孩子們往往通過肢體動作來解決問題,如果能理解孩子這種行為只是階段性的表現,也許你就不會因此不安。

不妨這樣說: 今天又和誰成為好朋友了?

很多孩子都會受到成人諸如「我看到你跟××小朋友拉手了」這樣的語言暗示,而刻意去做一些相應的動作以求得認同,所以,請毫不吝嗇地給予孩子正面的效果預期,即便明明知道他要付出努力方可完成。

當孩子身體出現不適

在孩子的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之前,很容易出現集體感染的狀況。

這時候,家長往往會責怪幼兒園護理不當,責怪其他家長考慮不周全。

當這種情況出現:

不要問: 是不是老師沒給你水喝?

幼兒園的飲水量是根據地域特徵、天氣情況和孩子年齡段的身體需求來合理安排的,家長不能將孩子身體稍有不適就怪罪於飲水量,這樣的對話方式不利於孩子和幼兒園建立親密關係。

不妨這樣說: 你一定能照顧好自己,先從多喝水開始吧!

這樣的表達方式既給孩子一個有趣的期許,又給他一種責任的擔當,孩子對於自我管理和成人認同有一種天然的嚮往和喜愛。

父母如果能夠給孩子一個積極的任務目標,並提前給他設定一個期望值,他們大多會在接下來的活動里積極配合。

當孩子哭泣

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重要渠道。

對於孩子們來說,當他們受到挫折想要傾訴,或者想要獲得成人的關注,都可能會通過哭鬧來表達,那麼:

不要問: 為什麼哭呀,是小朋友打你了嗎?

這個問題具有明顯的導向性,容易把孩子和集體中的夥伴置於對立的境地,孩子會不自覺地以為其他小朋友有可能會侵犯到自己,有的孩子甚至會受此暗示,出於主動防禦的想法,從而攻擊別人。

不妨這樣說: 你願意跟我說說發生了什麼事嗎?

當孩子哭泣時,他可能更加需要的是一個傾訴的對象和溫暖的臂彎。

作為傾聽者,父母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幫助孩子排遣不良情緒。

不良情緒消失以後,孩子自然會在情緒受控的狀況下描述遇到的事情。

即便孩子不能說出原委,家長也不能對哭泣原因妄加揣測,並將揣測的結果暗示孩子。

當孩子回家後吃得更多

一部分孩子回家後還要跟隨父母再吃晚餐,甚至比父母想像中吃得還多,於是父母開始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進食量不夠。

當這種情況出現:

不要問: 是不是在幼兒園沒吃飽?

首先要認清,已經吃飽和看到美食還有進食慾望是兩碼事。

幼兒園的餐點安排和數量,都是按照孩子的身體發展特點和需求量來制定的,每2.5小時都會進食一次,但晚餐會早於一般家庭的晚餐時間,孩子在幼兒園晚餐離園之後,難免做一些大運動量的活動,到了家裡的晚餐時間,部分孩子有進食需求也屬正常。

不妨這樣說: 讓我們來數數你一天吃了多少頓飯了。

心靈手巧的媽媽甚至可以準備一些實物道具,帶著孩子把一天吃的餐點回顧一遍,你想知道的答案,也許就藏在你跟孩子的遊戲中。

總的來說,在幫助孩子愛上幼兒園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和幼兒園保持一致的原則,在信任的基礎上配合老師的工作,不妄加揣測,不無端懷疑,多和老師進行正面溝通,這樣既能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又能幫助孩子親近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寶寶入園前的必修課

寶寶的行為習慣其實在能聽懂語言的時候就開始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社會規則的適應是後天習得的重要能力之一。如何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做嘗試。 因為幼兒園老師照顧的孩子比較多...

18個問題摸清孩子在學校的一切

作者簡介:Frieda 心理諮詢師,主要研究方向 :心理理論與精神分析孩子今年3歲,剛剛上幼兒園,每天早上送她都是大哭大鬧,讓人非常揪心。有些過來人安慰我,她們孩子一開始也這樣,慢慢的就好了。我...

關於幼兒入園那些事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讀者分享。馬上要開學了,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第一次入園」充滿了擔憂。哭鬧的厲害怎麼辦?受到委屈欺負怎麼辦?吃飯不合口味怎麼辦?……這種擔憂也傳染給孩子,全家一起...

寶寶總愛跟你反著來?家長如何度過孩子逆反期

很多父母反應,自己的孩子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跟自己唱反調。一位孩子3歲的寶媽諮詢:「我家寶寶每晚該睡的時候不睡,跟他講睡的晚早上上幼兒園要遲到,他就會說不想去上,但他很喜歡上幼兒園的。假如我說行啊,...

寶寶不想上幼兒園,媽媽一定要牢記這些妙招!

為了幫助幼兒儘快適應新的環境,在入園初期,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送入園趕快撤入學第一天父母可先陪孩子與其他同伴一起玩耍半小時,待孩子情緒相對穩定和適應後再離開;第二天則減少到20分鐘,直到孩子能完...

孩子上幼兒園時,需要你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小梅子姐姐:你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或者你的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可是你對孩子上幼兒園依舊會存在許多讓你困惑和擔憂的事情,而上幼兒園也是有許多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或許這些問題你一直都沒有想到或...